文档详情

外国音乐史

e****s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12页
文档ID:226822477
外国音乐史_第1页
1/12

第八章 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前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巴洛克向古典主义的过渡阶段二、主要内容1.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典雅风格、动情风格2.意大利趣歌剧和法国喜歌剧第一节、洛可可风格、典雅风格和动情风格一、洛可可风格源于17世纪末的法国,18世纪在法国盛行,到18世纪60年代后逐步消退 洛可可一词源于视觉艺术,后代表18世纪的法国音乐中典雅细腻,精美灵巧,富有趣味风格代表人物:库普兰、拉莫1.库普兰:艺术成就:技艺精湛的管风琴和哈普西科德演奏家,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洛可可风格的倡导者,音乐大多是标题小曲音乐纤美轻巧,富有华美的装饰音,具有宫廷趣味,多带标题,非组曲结构的小品,结构常用二部曲式和古盘旋曲式,音乐富含描绘性,对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品:?莫妮卡姐姐??收割者??蝴蝶?等2.拉莫 〔1〕创作:?哈普西科德曲集?3卷〔1706、1724、1728〕和?哈普西科德音乐会曲集?〔1741〕 〔2〕成就:在配器及和声运用上打破了传统的法那么,使用减七和弦、远关系转调等他的有关和声学的理论著述阐述了和弦以泛音为根底的理论建立了功能和声体系,使之成为和声学近代理论的根底。

和声论?〔1722〕、?音乐理论新体系?〔1726〕、?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3.D.斯卡拉蒂 成就:在古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方面有较大的奉献主要表达在他的单乐章奏鸣曲550余首上,这些作品实际上是为了钢琴而作的练习曲,分别解决一个技巧问题或创造一种音响效果,如快速双音经过句,双手交叉演奏,“挤人的音符〞或短倚音等 所作主要是一些轻快活泼的舞曲、优美精巧的田园曲、随想曲、托卡塔和赋格曲,大多采用由二段式开展而成的二段奏鸣曲式二、典雅风格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1〕特点:理想的表达“优雅风格〞的旋律,证是歌剧或康塔塔中人声演唱的咏叹调,简短标准的乐句,以一种可以预期的方式应答,构成明确的乐段,歌唱者有表情地唱出旋律线的细致变化,用简洁明晰的和声伴奏〔2〕代表人物: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莱奥纳多芬奇、佩尔戈莱西哈赛的歌剧咏叹调中,意大利作曲家加卢皮的钢琴奏鸣曲以及萨马丁尼上的室内乐中也表达出典型特征三、动情风格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动情风格是指18世纪以C.P.E.巴赫的交响曲与键盘奏鸣曲为代表这种风格主张简单的织体,防止过多外在的装饰注重自由的表达情感,在一个乐章中通过引入不同的主题和随之改变和声与节奏,造成不同情绪的比照,并进一步挖掘力度的层次,力图在音乐中表现“真实而自然〞的情绪转换。

代表人物:C.P.E.巴赫 史称“柏林乐派〞第二节:趣歌剧和喜歌剧一、意大利趣歌剧1.含义:产生于18世纪在正歌剧中的幕间据的根底上产生的喜歌剧在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上场演员不多,穿时装,剧词幽默诙谐,以带有民歌因素的歌曲或分节歌形式的歌曲充当咏叹调,并采用清宣叙调形式,内容现实性的,多取材市民生活,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真实的表演2.代表人物及作品〔1〕佩尔戈莱西与1733年创作的?婢作夫人?,它是佩莱西的正歌剧?傲慢的囚徒?的幕间剧,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至今上演的最早一部趣歌剧2)典型形式:包含1首意大利序曲,5首咏叹调和2首二重唱,中间穿插代替对白的清宣叙调3、特点:趣歌剧音乐形式,只有男低音和女高音和一个弦乐队;音乐是轻快活泼的喜剧风格,发挥了男低音的潜力;终场重唱4、18世纪中叶之后,喜歌剧在形式上得到扩展,参加了严肃伤感的情节,与正歌剧的风格较相近帕伊谢洛5、欣赏 趣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不勒斯正歌剧的幕间剧根底上产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的“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

歌词诙谐幽默,有咏叹调、宣叙调也有日常生活中的歌谣和歌曲其主题都为现实性,多取材市民农民的生活,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真实的表演,因此,受到广泛的欢送第一部趣歌剧是佩尔戈莱西在1733年创作的?婢作夫人?,之后传到了欧洲的其他国家二、法国喜歌剧1.由来:“趣歌剧论战〞2.特征:兼有歌舞、说话和器乐伴奏的喜剧形式,它的音乐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填写新词而成,戏剧中充满了市民阶层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讥评3.代表作曲家和作品:格雷特里的?狮心王理查?4.19世纪喜歌剧的题材发生了变化,布瓦尔迪约的?白衣夫人?、奥柏的?魔鬼兄弟?以及后来比捷的?卡门?等都不用喜歌剧题材,用的是悲剧和浪漫主义文学题材,但仍保持着喜歌剧的形式,即用对白把独唱与合唱曲贯穿起来三、英国的民谣歌剧1.特征:用英语对白把歌曲串联起来,所用歌曲大都是民歌和流行歌曲曲调的填词歌曲,甚至包括法国和意大利歌剧中的旋律2.代表作曲家和作品:最早和最著名的民谣歌剧是1728年演出于伦敦的?乞丐歌剧?,由约翰盖编剧,佩普什编曲四、德国的歌剧1.由来:18世纪中叶,民谣歌剧传到德国,促成了德国式音乐喜剧即歌唱剧的诞生2.特征:莱比锡歌唱剧、维也纳歌唱剧3.代表作曲家及作品:希勒和魏赛德国歌剧之父?魔鬼出笼?喜歌剧:流行于18世纪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

这一术语指在风格上比正歌剧轻松的作品,它倡导启蒙主义思想,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歌剧内容不再着眼于神话、历史、英雄等题材,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普通人的小事情为主,演员不穿古装,穿时装,喜歌剧的台本总是用本民族语言,音乐也同样倾向于强调民族乐汇,各国的喜歌剧均形成了各自的名称和形式第二节: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一、 格鲁克及其作品格鲁克〔1714—1787〕是捷克裔的德国歌剧作曲家,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西?〔1762〕、?阿尔切斯特?〔1767〕、?伊菲姬尼在奥利德?二、 格鲁克歌剧改革原那么及特征2.改革主首:〔1〕提倡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棱“返回自然〞和狄德罗“以自然为师〞美学观为改革歌剧的主导思想〔2〕对歌剧的艺术创造力求淳朴、自然、能够表达戏剧的真实性3.改革措施:〔1〕音乐必须受戏剧支配,把表达戏剧的真实性放在首位,歌者表演技艺要服从于这个要求〔2〕声乐旋律必须排除不必要的装饰〔3〕必须取消对自由表达感情的人为限制,如乐队的“里托内洛〞,因为这打断了诗歌和音乐思维的连续性〔4〕不可再用返始咏叹调,因为已成为僵化的程式,同歌词的持续性相抵触〔5〕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减弱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的比照,使音乐的开展更为连贯〔6〕序曲的情绪应该符合戏剧的主要情绪;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衬托剧情的开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7〕减少独唱的局部,加强乐队及合唱的作用,舞蹈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8〕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声部的近代写法〔9〕自始至终应寻求简朴、明晰。

4.改革歌剧:改革论战三、从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西?中看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序曲、宣叙调、咏叹调、合唱、乐队、芭蕾、舞美第四节:交响曲和曼海姆乐派一、 曼海姆乐派1.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德国曼海姆云集的一批以约翰斯塔米次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因他们重大影响,后被称为“曼海姆乐派〞,奉献主要有:〔1〕所作交响曲已经在“快、慢、快〞三乐章中加进了小步舞乐章,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根本结构布局,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四乐章的交响乐套曲形式并在快板乐章中引进了比照主题和主题的展开,为古典奏鸣曲式打下了根底〔2〕废除赋格式的模仿,改复调织体为主调织体,突出小提琴的旋律,同时重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3〕用渐强减弱替代当时流行的强弱对照;使用出其不意的渐强;在高潮之后突然全体休止〔4〕使用弦乐器上的颤音、震音和大幅度的分散和弦快速进行〔5〕写出全部乐队声部以取代通奏低音,并减慢了和声变化的速度〔6〕已构成了编制相当完整的交响乐乐队形式2.欣赏:斯塔米次?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德国旋律?,极快板〕3.弱点:结构散漫,音乐不脱洛可可的伤感气息二、交响曲1.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它通过种种音乐形象的呈现比照和变化开展,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感情体验,是一种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2、根本形式:第一章〔快板乐章〕,常用奏鸣曲式,由两个比照主题作呈示、展开、再现示意矛盾起因、开展和暂时的结果,呈现整部作品的主要音乐形象,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张力第九章: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海顿主要创作领域: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2.莫扎特主要创作领域:歌剧、交响曲和协奏曲3.贝多芬主要创作领域: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概况:〔一〕时间范围界定〔二〕社会文化特质〔三〕音乐风格特点一、时间范围界定:1、时间:1750年〔18世纪下半叶〕——1820年〔19世纪20年代〕2.概念的区分:用classical作为专用名词,当今理解古典音乐的含义要注意的两个概念:〔1〕泛指“经典音乐〞“严肃音乐〞〔2〕特指:1750年至1820年在古典时期的音乐流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二、社会文化特质: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信任理性,即启蒙主义思想的思想实质:“自由、平等、博爱〞三、音乐风格特点1.社会音乐生活:音乐从教室步入宫廷,并逐渐走向社会,走向民众,音乐家地位及经济来源开始发生改变——新风格“明朗、恬静、均衡、优雅〞〔1〕旋律:建筑在动机和较短的乐句上,有明确的终止式把乐句分开,乐句标准对称,假设一句上行,另一句以下行求得平衡〔2〕节奏:往往几小节一种节奏型,然后再换成另一种节奏型。

〔3〕织体与和声方面:主调织体占主导地位,建立了“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及调性关系和声的转换较舒缓,转调成为推动音乐开展的动力,严格的对位形式如赋格曲往往被当作特殊的甚至例外的效果,一般也防止过渡精致、复杂的对位风格〔4〕体裁与曲式方面:器乐占支配地位,以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等新的体裁形式为主,主要的器乐体裁都基于同样的结构——奏鸣曲套曲〔5〕乐队 有完整的木管组往往用双管编制,即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大管,在18世纪末参加了两支单簧管,铜管乐器组常用两支圆号、两支小号,打击乐器一般用两个定音鼓,加上完整的弦乐组,一般的管弦乐队演奏者有三四十人,巴洛克乐队中常用的古钢琴已销声匿迹第一节:器乐体裁的开展室内乐〔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交响曲一、室内乐1、〔1〕原指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以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与戏剧音乐〔2〕现指由一件或几件以上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3〕这种音乐包括:奏鸣曲、重奏曲、小型器乐合奏曲2、室内乐历史〔1〕16世纪至17世纪末室内乐是指在私人贵族家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在一起演奏或演唱〔2〕18世纪室内乐是指用少数乐器表演而言,与任何具体演出场所所无关的含义3、室内乐典型〔1〕奏鸣曲:如钢琴奏鸣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2〕二重奏〔3〕三重奏: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竖琴三重奏〔4〕四重奏:弦乐四重奏〔5〕五重奏4、奏鸣曲〔1〕奏鸣曲的开展:从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奏鸣曲开展而来。

C.P.E巴赫是近代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者18世纪下半叶,在莫扎特、贝多芬等确立了典型的范例,尤其是贝多芬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奉献〔2〕奏鸣曲套曲〔奏鸣曲与奏鸣曲式〕:奏鸣曲套曲通常由三四个乐章结合而成,包括各种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和协奏曲,奏鸣曲套曲的音乐构思缜密,结构严谨,各乐章的结合有严密的逻辑性,通常至少有一个乐章是奏鸣曲式,适合于表现戏剧性比拟强的内容〔奏鸣曲式——变奏〔小步舞曲式〕——三声中部——奏鸣盘旋曲式〕典型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