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与宋代道学比较苏轼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与宋代道学比较一一 观念的更新观念的更新1.1.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只有置于社会群体话语或思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只有置于社会群体话语或思维模式的语境中,才能充分理解个人表达或者单个作品的意思:维模式的语境中,才能充分理解个人表达或者单个作品的意思:充分理解一个文学文本或现象的必要先决条件是三个逐渐扩大充分理解一个文学文本或现象的必要先决条件是三个逐渐扩大的三个同心框架这标志着为理解文学作品所重构的三个依次扩大的三个同心框架这标志着为理解文学作品所重构的三个依次扩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无论我们采用哪一个理解框架,都将意味着对作的社会生活环境无论我们采用哪一个理解框架,都将意味着对作品文本的重建品文本的重建在第一个狭隘的框架内,文学文本被理解为个别文学作品或表在第一个狭隘的框架内,文学文本被理解为个别文学作品或表达与传统解释的区别在于个别作品在这里实际上被解作象征性行达与传统解释的区别在于个别作品在这里实际上被解作象征性行为在第二个扩大了的理解框架内,作品本身已经被辩证地重建,在第二个扩大了的理解框架内,作品本身已经被辩证地重建,不再被理解为个别不再被理解为个别““文本文本””或作品,而在形式上被重构成伟大的集或作品,而在形式上被重构成伟大的集体和阶级话语,前者不过是后者的个别言语或表达。
体和阶级话语,前者不过是后者的个别言语或表达最后,在第三个最终的理解框架或视野中,个别文本或那种集最后,在第三个最终的理解框架或视野中,个别文本或那种集体和阶级话语的最小单位都将经历最后一次重建,文学作品被理解体和阶级话语的最小单位都将经历最后一次重建,文学作品被理解为由不同符号系统构成的共存结构这些不同的符号系统本身标志为由不同符号系统构成的共存结构这些不同的符号系统本身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或生产方式的痕迹着不同历史时期或生产方式的痕迹现在我们只谈一下第二个理解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个别文本现在我们只谈一下第二个理解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个别文本将被视为一种社会群体言语的个别表达,即一种阶级话语个别文将被视为一种社会群体言语的个别表达,即一种阶级话语个别文本保有其作为象征性行为的形式结构本保有其作为象征性行为的形式结构与毛泽东时代极左的阶级分析批评不同的是,个别作品并不会与毛泽东时代极左的阶级分析批评不同的是,个别作品并不会由于作者的出身而被贴上善的或恶的阶级本质的标签,相反,新马由于作者的出身而被贴上善的或恶的阶级本质的标签,相反,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更愿意借鉴索绪尔的辩证表达在索绪尔看来,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更愿意借鉴索绪尔的辩证表达。
在索绪尔看来,阶级语言显然是某种理想的构造,在任何个别言论中从来是不完全阶级语言显然是某种理想的构造,在任何个别言论中从来是不完全可见的,也从来是不完全呈现的我们必须把每一种单个作品都理可见的,也从来是不完全呈现的我们必须把每一种单个作品都理解为对那个阶级话语复杂改造的产物解为对那个阶级话语复杂改造的产物问:你是否认同上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为什么?问:你是否认同上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为什么?※※※※※※※※※※※※※※※※※※※※※※※※※※※※※※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美国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美国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当代詹姆逊认为,当代生活的物化和私有化有一种显著的症状,即在公有和私有之间、在生活的物化和私有化有一种显著的症状,即在公有和私有之间、在社会和心理之间、在政治和诗歌之间、在历史、社会和社会和心理之间、在政治和诗歌之间、在历史、社会和““个人个人””之之间存在某种结构的、经验的和概念的鸿沟这种鸿沟严重地伤害了间存在某种结构的、经验的和概念的鸿沟这种鸿沟严重地伤害了我们作为单个主体的生存,麻痹了我们关于时间和变化的思考,因我们作为单个主体的生存,麻痹了我们关于时间和变化的思考,因此,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种使命就是打破这种分割或鸿沟。
此,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种使命就是打破这种分割或鸿沟19851985 年年 9 9 月至月至 1212 月,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期间,曾被问到这样月,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期间,曾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系列讲座的主题是什么?这个系列讲座的主题是什么?””他的回答就像是对上他的回答就像是对上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使命的宣言: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使命的宣言:我的课将不把文化分作不同的主题来讨论,因为对我来说,文我的课将不把文化分作不同的主题来讨论,因为对我来说,文化应该是个整体,是互为联系的有机体我从来不屑学院式的分门化应该是个整体,是互为联系的有机体我从来不屑学院式的分门别类,因为这是旧体系的做法,是资产阶级大学制度的产物,其哲别类,因为这是旧体系的做法,是资产阶级大学制度的产物,其哲学根源是笛卡尔他认为我们只有把世界分为若干部分,逐一研究学根源是笛卡尔他认为我们只有把世界分为若干部分,逐一研究了解,才能掌握世界我的理论正是力求打破这种界限藩篱,采取了解,才能掌握世界我的理论正是力求打破这种界限藩篱,采取辩证法的态度,证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基于笛卡尔思维方式辩证法的态度,证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基于笛卡尔思维方式的西方理性传统进行批判。
的西方理性传统进行批判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2 2::美国当代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家斯坦利美国当代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什在讨论个体的认知、费什在讨论个体的认知、理解、阅读和解释行为时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路,即将个体的阅读和理解、阅读和解释行为时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路,即将个体的阅读和解释与整个社会群体的认知思维系统联系起来他提出一个解释与整个社会群体的认知思维系统联系起来他提出一个““解释解释团体团体””的术语,并定义为的术语,并定义为““一种理解结构,一种在集体意义上的自一种理解结构,一种在集体意义上的自我阅读所依存的情势我阅读所依存的情势””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所进行的思维行为是被我们已经牢固生成的规范和习惯我们所进行的思维行为是被我们已经牢固生成的规范和习惯所制约的这些规范习惯的存在,实际上先于我们的思维行为,只所制约的这些规范习惯的存在,实际上先于我们的思维行为,只有置身在它们之中,我们才可以找到一条路径,以便获得由它们所有置身在它们之中,我们才可以找到一条路径,以便获得由它们所确立起来的公众普遍认可的而且符合习惯的意义确立起来的公众普遍认可的而且符合习惯的意义。
””可见,可见, ““解释团体解释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具有社会化的公众理解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具有社会化的公众理解系统在这一系统范围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会受到制约;但它也适应读在这一系统范围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会受到制约;但它也适应读者、向读者提供理解范畴;而读者反过来使其理解范畴同其个人面者、向读者提供理解范畴;而读者反过来使其理解范畴同其个人面对的客体(文本)相适应:对的客体(文本)相适应:““当我打开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我看到的是被我的观点重当我打开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我看到的是被我的观点重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二十五年来在文学团体中所形成的结构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二十五年来在文学团体中所形成的结构…………当你看书时,把一本书打开,把面前书页上的文字加以组织,当你看书时,把一本书打开,把面前书页上的文字加以组织,这时一种历史的、特定的阐释就会加入你的理解这并不是说你要这时一种历史的、特定的阐释就会加入你的理解这并不是说你要把自己看成是历史地进入这个团体,而是你已经和这个团体融为一把自己看成是历史地进入这个团体,而是你已经和这个团体融为一体,你没有反应就这样做了体,你没有反应就这样做了。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3 3::拉康把人类的意识行为、成熟主体的经验分作三个层次:幻想、拉康把人类的意识行为、成熟主体的经验分作三个层次:幻想、符号和实在所谓符号和实在所谓““幻想幻想”” ,拉康曾形象地比喻为,拉康曾形象地比喻为““镜像阶段镜像阶段”” ,这,这指的是婴儿指的是婴儿 6 6 到到 1818 个月这一阶段,他或她首次在镜子里清清楚楚地个月这一阶段,他或她首次在镜子里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从而在自己的内在运动机能和他在镜子里的运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从而在自己的内在运动机能和他在镜子里的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实可感的联系但这并不是某种心理学意义上动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实可感的联系但这并不是某种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拉康说:的自我概念拉康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处于镜像阶段的主体)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处于镜像阶段的主体)还在任何社会决定之前就把自我的事例在一条虚构的线索里固定下还在任何社会决定之前就把自我的事例在一条虚构的线索里固定下来,这条线索对于个体自身来说是永远不能被简约掉的来,这条线索对于个体自身来说是永远不能被简约掉的 ””然而不久,当婴儿进入语言或符号秩序阶段,社会秩序以及伴然而不久,当婴儿进入语言或符号秩序阶段,社会秩序以及伴随着它的一切压抑因素就出现了。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在随着它的一切压抑因素就出现了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在““镜镜像阶段像阶段”” ,婴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是他与母亲然而,当他终于意识,婴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是他与母亲然而,当他终于意识到到““父亲父亲””的存在和位置,或者用他的术语的存在和位置,或者用他的术语““新的、恶意的父亲角新的、恶意的父亲角色色————这种父亲角色是作为母亲的占有者和以法律地位出现的这种父亲角色是作为母亲的占有者和以法律地位出现的”” ,弗,弗洛伊德所谓洛伊德所谓““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正是这个阶段的产物从卢梭的观点来看,正是这个阶段的产物从卢梭的观点来看,社会秩序正是同语言本身的出现相关,因此,拉康理论中对儿童语社会秩序正是同语言本身的出现相关,因此,拉康理论中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强调所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愿意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个言发展的强调所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愿意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个体心理的构成,而不是把人看作一种孤立的、彼此隔绝的、可以被体心理的构成,而不是把人看作一种孤立的、彼此隔绝的、可以被单独考察的对象单独考察的对象 ※※※※※※※※※※※※※※※※※※※※※※※※※※※※※※阅读书目阅读书目1.1. 冯友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新编》》第第 5 5 册第册第 4949 章通论道学第二、三节:章通论道学第二、三节:““打通打通””2.2. 第第 5151 章道学的前驱第四节周敦颐论章道学的前驱第四节周敦颐论““孔颜乐处孔颜乐处””3.3. 第第 5252 章第章第 7 7 节二程的节二程的““气象气象””和和““孔颜乐处孔颜乐处””4.4. 第第 5353 章道学的奠基者章道学的奠基者————张载第张载第 4 4 节张载的节张载的《《西铭西铭》》与人的精与人的精神境界;第五节神境界;第五节《《正蒙正蒙》》的的《《大心篇大心篇》》与为学之方与为学之方5.5. 第第 5454 章朱熹第章朱熹第 3 3 节理、太极;第节理、太极;第 4 4 节气;第节气;第 6 6 节性、心、情、节性、心、情、才;第才;第 7 7 节修养方法节修养方法6.6. 冯友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第第 1010 章庄子: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章庄子: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达到至乐的途径达到至乐的途径7.7. 第第 2020 章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率性的生活;感情;情爱章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率性的生活;感情;情爱8.8. 第第 2222 章禅宗:潜默的哲学:修禅的方法;顿悟;无成之功章禅宗:潜默的哲学:修禅的方法;顿悟;无成之功9.9. 第第 2323 章更新的儒家:张载的宇宙论章更新的儒家:张载的宇宙论10.10.第第 2424 章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陶冶感情的方法;寻章更新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