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方向设置和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方向设置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 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 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医疗部门从 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中医临床人才 【方向设置】【方向设置】 本专业设中医临床和中医骨伤两个方向,在第 7 学期分化方向 【培养要求】【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 受中医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等技术与方法进行诊疗、预防、 保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 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 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染 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7.了解中医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9.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步处理的能 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12.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制和授予学位二、学制和授予学位学制五年,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 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金匮要略、伤寒论、内经选读、温病学选读 学位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临床 各科导论 特色课程:方剂学、金匮要略、中医思维研讨课、中医内科学、中医伤科学四、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三大类 1.必修课:通识教育平台开设 11 门课程;学科基础平台开设 12 门课程;专业基础平台开设 13 门课程;2 个专业方向模块均开设 8 门课程 2. 限定选修课开设 4 个模块, 每个学生最低要修中医基本知识模块 20 学分,方向模块 6 学分; 基础回归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最低要修满 26 学分 3.公共选修课参见《选课手册》(另编)学生最低要修满 18 学分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按周计算) :五年共 249 周学年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课内教学毕业实习考试小学期假期合计一132441051二3448652三34441052四354342五1149152合计213649171629249注:①第五学年毕业实习,具体要求参照实习大纲,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②小学 期安排:第一学年军训与专业公益劳动,各 2 周(军训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专业公益劳动 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第二学年医院临床见习 8 周,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第三学年社会实践 4 周(含社区医疗实践 2 周),由教务处、团委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3【中医临床方向中医临床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课程类别学时数占总学时的百分比通识教育平台83322%学科基础平台70619%专业基础平台748/70621%专业方向模块63918%限定选修课44212%公共选修课3068%合计3632100%【中医骨伤方向中医骨伤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课程类别学时数占总学时的百分比通识教育平台80823%学科基础平台68919%专业基础平台748/70621%专业方向模块585/55116%限定选修课44212%公共选修课3069%合计3578100%【中医临床方向中医临床方向】各学年学分分配:课程分类门 数学 分说 明各 学 年 学 分 分 配一二三四五必修 课通识教育平台1149242001毕业 实习学科基础平台1240.52020.500专业基础平台1339.50031.58专业方向模块82700027限定选修课22≥264778公共选修课≥184455毕业实习、毕业考试40毕业总计≥240+4+2学分第二课堂 4 学分 道德素养 2 学分5251.543.549404【中医骨伤方向中医骨伤方向】各学年学分分配:课程分类门 数学 分说 明各 学 年 学 分 分 配一二三四五必修 课通识教育平台1149242001毕业 实习学科基础平台1240.52020.500专业基础平台13400031.58专业方向模块82300023限定选修课22≥264778公共选修课≥184455毕业实习、毕业考试40毕业总计≥236+4+2学分第二课堂 4 学分 道德素养 2 学分5251.543.54540六、成绩考核与学位授予六、成绩考核与学位授予1.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各门课程要 进行考核。
考核形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必修课的考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核本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记分形式为学分和绩点 实践课程未单列的课程,其实验、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未达到基本要求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实验、 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确定 考查课应以平时成绩的积存为主,记分形式分合格、不合格两种 毕业实习期间,各专题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 评定工作态度毕业实习结束后由学院统一安排毕业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位授予 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智、体合格,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 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七、教学进程表七、教学进程表必修课、限定选修课见附表;公共选修课见《选课手册》5中医学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中医学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数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考核方式总学时理论实践学分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暑假8周第三学年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学期6学期7学期8学期9学期10学期15周17周17周17周17周17周17周17周17周17周通识教育平台161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3431322教学见习毕业实习161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51465331613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 1029210661613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514653305101形势与政策考试343402√√√√√√√√09101体育考试 136161208222206129大学英语考试 2382043414444209102军事理论课考试343402213125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683830440510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查343402√05102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考查514833111合计11 门833623 2104910141370010学科基础平台01196专业导论(中医学)考查171701114105△*中医基础理论 A考试8568175514116医古文考试686264414102△*中医诊断学 A考试686264414120生物化学 D考试5139123314122生理学 B考试515103304110△*中药学 B考试8568175514114医学机能实验学 B考试340341114134病理学考试6048123.53.514128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考试5139123314132△★*方剂学 A考试686264404134药理学 C考试68561244合计12 门706572 134 40.5614 12.580000专业基础平台01114*西医诊断学 C考试685994401125医学影像学 D考试6048123.53.501200诊断影像临床见习课考查340341102106△针灸学 B考试6856124416209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考试343132201117西医内科学 B考试858505501115西医外科学(含总论)考试85731255601201内外临床见习课考查340341114123*伤寒论考试6855134414130★*金匮要略考试6855134414127*内经选读考试514563314118*温病学选读考试5145633合计12 门706552 154 39.5000015.5 1680中医临床方向专业方向模块01202△*中医临床各科导论考试 15315309教学实习9毕业实习01186★△*中医内科学#考试8141403301180中医外科学#考试5427272201181中医妇科学#考试8141403301182中医儿科学#考试8141403301183中医骨伤科学#考试8141403301184中医眼科学#考试5427272201185中医耳鼻喉科学#考试54272722合计8 门639398 24127000000918总计2884 2145 7391561628 25.5 1515.5 161818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810966648中医骨伤方向专业方向模块01203*骨伤临床各科导论考试 11980397教学实习7毕业实习01186★△*中医内科学#考试8141403301107*中医骨伤学#考试8141403301124创伤急救学#考试5427272201123骨伤内伤学#考试5427272201106中医筋伤学#考试5427272201109中医骨病学#考试5427272201122骨伤手术学#考试54272722合计8 门551297 25423000000716总计2796 2044 7521521628 25.5 1515.5 161616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8109666487中医学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中医学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数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考核方式总 学 时理论实践学分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暑 假 8 周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1 学 期2 学 期3 学 期4 学 期5 学 期6 学 期7 学 期8 学 期9 学 期10 学 期 15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17 周中医 基本 知识 模块14108 中国医学史考查3428622教学见习毕业实习14108 正常人体解剖学 A考试8568175514101 组织学与胚胎学 B考试3424102216107 医学心理学考查343132214109 预防医学概论(含统计) 考试5141103314123 实验中医学考查340341101204 中医临床技能训练课考查170170.50.514116 医学分子生物学考试262241.51.514105 中医文献学考试343132203146 健康教育学考查262151.51.516120 社会医学考查343132201205 西医临床技能训练课考查170170.50.503139 医患沟通学考试343132203140 循证医学考试3431322合计494 359 135277465.540.500中医 临床 方向 模块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