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01KB
约4页
文档ID:489028167
2023年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_第1页
1/4

2023年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 导游基础学问——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起源及发展、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叠山、理水、植物动物、建筑 本节课学习目标:1、驾驭中国古典园林构景的七大手法 2、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园林构景 景是园林的灵魂,造景手法是建立园林的精髓 一、借景 “园林巧于因借”——计成《园冶》 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借之分 (借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体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 1、 近借:在园中观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 远借: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 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3、 邻借:借相邻园林的景物 4、 仰借:以借高处景物为主,如宝塔、山峰、大树,甚至白云飞鸟、明月繁星如北京北 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均属仰借 5、 俯借:俯瞰园外的景物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 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6、 互借 7、 应时借: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 二、抑景 种类:山抑、树抑、曲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行抑景的方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一览无余,一望到边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呈现出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殿„„)拦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绽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这种构景手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三、对景 是平面最基本的构景手法,也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 指两个景致相隔肯定的空间,从而可以使游人从今地欣赏彼地景致的一种方法 四、框景 用有限的空间去采收无限空间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如古代园林中,常用门、窗、洞、亭、柱、檐、栏等构成框界构景,从而达到突出局部景观或步移景异的效果 《园冶》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若镜游也” 五、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造成“尤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意境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欣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耀变化情趣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六、添景 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变更此状况的构景手法 主要起过渡作用 七、夹景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假如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假如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漂亮的林带所夹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