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心育硕果 宏志铸英才——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宏志班”工作汇报材料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 马 琴大理州民族中学是按照中央、省、州采取特殊办法,在相当时期内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发展民族教育,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逐步消除民族之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指示精神而创办的1982 年建校以来,在州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州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面向山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办学方向,坚持“德育第一,思想领先”的办学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模式,坚持“各民族一家亲”的优良传统2002 年,在中央、省、州宣传部、文明办关心支持下,大理民中面向楚雄、德宏、保山、怒江、迪庆、丽江、大理七个州、市招收“宏志班” 六年来,学校开拓创新,团结奋进,通过办好“宏志班” ,使学校提升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顺利良好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 “全国德育先进学校” 、 “ 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 、 “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 、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学校” 、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全国先进工会组织”以及省、州、市“文明学校” 、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云南省教育先进单位” 、 “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将“宏志班”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2一、坚持以生为本 爱心成就未来大理“宏志班”的开办,始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宣传部、文明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2002 年 6 月民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宏志班”领导组,负责研究管理“宏志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制定了专门的管理措施,确保每一位受助学生在学校得到最好的发展学校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的“宏志班”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体制,配置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宏志班”学生在一流的环境中学习,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领导的带动下, “宏志班”从班主任到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以极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像父母亲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虽身处异乡求学,却处处、时时感到温馨如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宏志班”的任课老师都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精心组织每一节课,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优秀共产党员钱金珍老师,长期担任”宏志班”班主任,被同学和家长满怀感激地称为“宏志妈妈” ,她从生活、学习和日常管理工作等诸多方面细心呵护学生的成长,经常以交心的方式,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雪封山,她留山区学生在家过节学生病了,她端汤送饭,寻医找药来自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拉竹河村拉玛(纳西族的一个支系)学生和娇雪突然患了急性胰腺炎,生命垂危,家长远在千里之外,学生身无分文,钱老师连夜把病人送进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经过三天三夜3的精心护理,和娇雪同学终于被医生抢救过来了当她的父母从千里之外赶到医院时,已经清醒的女儿与父亲就象隔世重逢高大的拉玛汉子热泪盈眶地说:“感谢“宏志妈妈”钱老师,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拉玛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没有老师学校,就没有我家今天的父女团圆 ”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学生们都动情地说:“‘宏志班’是我们温馨的家,是沙漠中一汪救命的清泉,我们最爱‘宏志班’ ”宏志班”都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生活、治病,零用各种费用都由学校承担,特困学生甚至高考报名费,上大学车旅费,乃至大学首期学杂费、生活费都需学校帮助解决七年来,在学校经费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共投入“宏志班”各类经费 346.8 万元,其中各级文明办拨款 284 万元,学校筹措 38 万元,各方支援 21 万元,教职工捐款 38000 多元在校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的还享受到了希望工程特别助学金、美国妈妈联谊会、培志基金会等的特别资助;毕业的每届学生,学校都为他们争取到了爱心圆梦工程等方面的捐助;仅2007 年毕业的 87 班,由于他们高考的显著成绩,学校颁发给“宏志班”任课教师的奖金就达 19942 元,学生李立春是我校理科第一,被南开大学录取,获学校奖学金 5000 元。
爱心育人保证每一个宏志生都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还为他们早日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坚持素质教育 营造良好班风为了办好“宏志班” ,我校针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学校明确要求担任“宏志班”教学及工作的全体教职工要以“育人为本”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全面提高“宏志班”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学校配备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配备最得力的教学骨干组织教学,配备最细心的年轻党员作为生活指导,为“宏志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开展四项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一项是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有针对性地做好“宏志班”受助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受助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还创办了“业余党校” , “宏志班”学生涌跃参加了以学习党章为主题的培训,学生经过学政治、学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的学生达 46 人,其中 10 人在校期间就光荣入党,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组织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军训活动以及每周参加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即兴演讲、集体过节、集体过生日等课内外活动,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参观大理州博物馆,参加大理州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爱国卫生活动和禁毒知识等宣传活动,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又开阔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不断地开展感恩教育,使5“宏志班”每一个学生真诚的感激中央、省、州宣传部、文明办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困难,抬头做人,树立为中华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第二项是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宏志班”的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我们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健康的环境:学校提供普通的生活标准和最好的学习条件,要求“宏志班”的学生勤奋刻苦、勤俭朴素让他们认识到,大家对我们的援助,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困难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对处在困境中不低头、不服输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去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致富的快乐,牢固树立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个人境遇的理想第三项是坚持对“宏志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宏志班”的学生均来自贫困家庭,贫困的家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对社会存在偏见和隔阂,与人交往冷漠,有不信任感,有较强的自卑感和相对封闭的心理状况,这些均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针对这一状况,班主任从关心生活入手,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位同学,学校设置了心理信箱,建立了“好心情驿站” ,定期举行心理讲座,开展各种主题辩论、交心活动,使他们感到“宏志班”这一特殊家庭的温馨,身心健康发展,心态积极乐观,从而培养了高尚品质,提高学习效率第四项是坚持对“宏志班”学生开展自强、自尊的人格教育学校举行了一系列逆境不忘自尊、自强的人格教育活动,引导“宏志班”6学生走出“贫困”的阴影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自强、自尊的人格魅力教育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贫穷不是耻辱,可以成为财富;逆境并不可怕,可以成为动力任何时候,都要挺起胸来走路,抬起头来做人虽然处在困境中,但他们自强不息, “宏志班”学生李翠英,家住丽江地区,生活较为贫困,拾到大额人民币后主动交到学校,可谓人穷志高 “宏志班”学生尽管自己生活较为困难,但当别人有困难时也积极帮助,他们多次为灾区捐款,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四项教育”充分培养了学生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定了“宏图振兴中华,志远造福人类”的决心,形成了“宏志班”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同学间讨论的是学习,相互间比的是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使得“宏志班”的学习成绩在各类考试中始终稳居全校各年级第一。
三、坚持办学特色 创新教育成果大理“宏志班”学生来自七州市贫困家庭,交通闭塞,文化经济落后决定了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各族学生母语不同,生活习俗各异,思维习惯,心理特点千差万别,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多年来, “低门槛进,高门槛出”成了民中“宏志班”的办学特色爱心育人,以生为本”是“低进高出”的情感基础面对一个个来自高寒山区,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的孩子, “宏志班”的老师以无微不至、无坚不摧的爱心,换回了一颗颗纯朴可爱的童心 “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决不歧视一个差生” 各学科坚持查缺补漏,分层教学,个别,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7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通过校会、班会及个别谈心,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坚持自强自立,树立学习信心,改进学习方法管理育人,分层教学”是“低进高出”的关键环节教务处和各科教师坚持从实际从发,培养学生刻苦奋发,从严从难的学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学校先后制定了《“宏志班”教师工作职责》 、 《“宏志班”教师备课要求》等规章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设疑激趣为先导,通过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强化,解决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的问题科研育人,思维创新”是“低进高出”的重要方法各教研组坚持“科学导航” ,创造了立竿见影的“动态教学法” , “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管理法,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卓有成效的课题研究,大理“宏志班”精心构建了一整套适合宏志生学习的教学过程,即先基础后深化,先单一后综合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勤反复,多训练,重批改,细讲评” 逐步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浅表思维向纵深思维,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开发学生智力学校的课题研究获国家级奖,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多篇教师们还创立了“汉语文三环教学法” , “英语听说法” , “分步作文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宏志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宏志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是“低进高出”的根本保证学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办班宗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因材施教,科学管理,制订了适合宏志生特点的“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坚持标准,纪律上严格要求”的管理方案,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全面8制订、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建立了家长管理委员会,让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团结教育,全面推进教学工作,形成了“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班风“低门槛进、高门槛出”为大理“宏志班”赢得了成绩和声誉。
, “宏志班”连年高考录取率均为 100%,2007 年更是 100%考入本科来自梅里雪山的春兰、永次拉姆分别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和云师大,来自独龙江畔的肯梅中考 420 分,成为独龙族山寨的第一代大学生,来自高寒贫困山区的彝族学生李福祥,在校时光荣入党,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李海啸、茶忠祥、李国斌等同学,均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宏志班”的优异成绩,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在云南省高中教育综合评定中,2005、2006、2007 我校连续三年获奖,在全省民族中学中名列前茅四、坚持科学发展 迎接竞争挑战在各级宣传部和文明办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大理“宏志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蜚声海内外,受到参观我校的美国、欧洲友人及港澳同胞的交口夸赞,展示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充分展示了“西部助学工程”这个人才工程,惠民工作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