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61KB
约6页
文档ID:300016051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分外落莫、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掩盖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节令、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调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堂皇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掩盖,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四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掩盖四野,清晰是阴沉压抑、混乱担心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计划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

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悲伤,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四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明显地听到,砧声四起,入夜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添加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哀伤之感 评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 绘,陪衬出阴沉萧森、混乱担心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

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寻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 《秋兴八首》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 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心⑥ 寒衣四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钱笺】首章,秋兴之发端也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故即以夔府孤城次之工维桢曰: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际,舟系江中,四句错综相应顾注】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钱笺】丛菊两开,即公《客舍》诗“南菊再逢人病卧”孤舟一系,即公《九日》诗“系舟身万里”朱注】公至夔已经二秋,时舣舟以俟出峡,故再见菊开,仍陨他日之泪,而孤舟乍系,辄动故园之心他日,言往时故园,指樊川《杜臆》:丛菊孤舟,目所见刀尺暮砧,耳所闻顾注】催刀尺,制新衣急暮砧,捣旧衣曰催曰急,见御寒者有备,客子无衣可胜凄绝钱笺】以节那么抄秋,以地那么高城,以时那么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成言范梈曰:作诗实字多那么健,虚字多那么弱,如此诗“丛菊”“孤舟”一联,语亦何尝不健。

①李密《感秋》诗:“金风荡佳节,玉露凋晚林沈约诗:“暮节易凋伤阮籍诗:“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②梁元帝诗:“巫山巫峡长《水经注》: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张协诗:“荒楚郁萧森 ③虞炎诗:“三山波浪高《庄子》:“道兼于天 ④【陈泽州注】塞上,即指夔州,《夔府书怀》诗“绝塞乌蛮北”,《白帝城楼》诗“城高绝塞楼”可证蔡琰《胡笳》:“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庾信诗:“秋气风云高汉武帝《论淮南王书》:“际天接地 ⑤张协诗:“轻露栖丛菊 ⑥陶潜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虞炎诗:“方掩故园扉 ⑦《深夜歌》:“寒衣尚未了王台卿诗:“四处动春心《古诗为焦仲卿妻》:“左手持刀尺 ⑧庾信诗,“秋砧调急节 王嗣奭曰:《秋兴》八章,以第一起兴,而后章俱发隐衷,或起下、或承上、或互发、或遥应,总是一篇文字又云: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至四章故国思,读者当另着眼,易家为国,其意甚远后面四章,又包括于其中。

如人主之荒淫,盛衰倚伏,景物之繁华,人情之佚豫,皆能召乱平居思之,已非一日,今漂泊于此,止有头白低垂而已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满于言外也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八首之中,难为轩轻,长安一幸,乃文章之过渡 这是组诗的第三首,因昭君村的古迹而怀昭君,寄托着诗人身世之感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