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情况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6.66KB
约6页
文档ID:191439230
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情况_第1页
1/6

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情况 一 区域经济概况2011年,山东省GDP达到454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8.8∶52.9∶38.3,第三产业占比继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提高14.0%,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7.1%该省努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011年,山东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0.9亿元,增长19.7%;利润194.9亿元,增长30.9%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山东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引擎作用,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二 综合评估分析2011年,山东省“两化”融合指数为45.75,位列全国第9,名次和上年持平山东省融合硬度指数为56.34,位列全国第8,名次较上年下降四位;融合软度指数为32.06,位列全国第10,名次较上年下降两位;融合深度指数为27.84,位列全国第14,名次较上年上升一位图1 山东省“两化”融合进程评估细分维度雷达图从雷达图1可以看出,构成融合硬度的“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工业效益”三个细分维度中,工业结构和工业效益在各省市比较中均处于上游水平;构成融合软度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支撑”三个细分维度中,其信息产业发展较另两个维度强,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三者关系呈现明显的“V”形态势;构成融合深度的“应用数字化、交易电子化、保障平台化”三个细分维度中,相对较好的应用数字化也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而保障平台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则明显落后。

三 三大支柱评述(一)融合硬度在融合硬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山东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山东省正逐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较高,规模以上工业赢利6998.3亿元,较上年提高27.2%,利税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1136.2亿元,增长25.3%工业规模方面,山东省在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城市化率却相对不高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反映了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人均GDP直接反映了山东的区域经济水平,城镇化率是工业化过程对城镇化过程影响程度的衡量指标,而50.9%的城镇化率则表明其工业化进程还处于逐步深入阶段,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工业结构方面,山东省在高技术产业占比方面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与山东省近年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作用和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是分不开的;在私营企业、小企业产值贡献率上,山东省在各省市中位置靠前,这与山东引导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的思路,并对中小企业实施财税和融资扶持措施直接相关;在内需贡献率方面,山东位置靠后,部分源于其较为浓厚的农业传统观念。

工业效益方面,山东省在科研投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在推动产业发展、降低能耗中的作用,更强调企业发展的集约模式;但同时也应看到,山东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处于全国的下游位置,除了工业企业平均工资增速位置靠前外,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皆较为落后,这和当前制造业利润空间相对较低的现状一致二)融合软度在融合软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山东省信息产业平稳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90.9亿元,涨幅19.7%,实现利润194.9亿元,提高30.9%;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4.4部,移动用户7118.0万户,增长15.0%,光缆线路总长度51.0万公里,提高了19.2%基础设施方面,山东省整体在各省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除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指标位置靠前外,其他如万人移动交换机容量和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等指标均处于中上游,表明山东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有较大提高空间,而现有的较好基础也直接推动了“两化”融合的深入开展。

产业发展方面,山东信息产业的多项规模和效益等指标均处于全国上游位置信息产业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其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技术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明显上升环境支撑方面,山东省信息化消费环境较为优越,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这与其较高的基础设施水平、较好的产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国内专利年授权数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方面,指标数值较高,表明其在技术研发和转化方面的优势地位,这为信息产业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在信息消费系数和人均通信业务收入方面处于中上游,表明其在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和普及率方面还有待提高三)融合深度在融合深度的推进过程中,2011年山东省继续深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过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服务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取得长足发展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329.1亿元,较上年增长45.7%;入围全国重点软件(百强)企业7家,软件产业园13个;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经济流通总量的40%以上,并新建成一批规模较大和影响较广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数字化方面,山东省重点支持研究开发软件中间件、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网络安全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自动化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等,推行软件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标准化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推广应用软件构件和复用技术,提高企业工程化管理能力,实现软件工业化生产。

交易电子化方面,山东的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位于全国上游,特别是在网商规模、密度与活跃度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其电子商务交易程度相对较高,这既与其良好的经济基础、贸易环境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密切关联,也直接得益于其发达的物流条件保障平台化方面,山东电子政务外网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全部上线,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规模和应用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系统建设为“两化”融合过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四 融合推进建议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环境较好,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产业基础较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序开展信息领域基础设施和普及程度较高,服务能力提高较快,信息技术在社会各方面得到了深度应用较高的融合硬度、融合软度和融合深度指标表明,其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后续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一)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山东应坚持产用结合,在现有工业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采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和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企业能源系统优化与合理利用,强化企业间基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加大对工业发展重点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提高工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含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完善并升级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未来山东应着力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积极建设并优化3G网络;加快推动三网融合;积极发展基于嵌入式操作的核心软件和基础软件等产品,统筹建设并推广应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从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构建、测试评估和应用普及等方面稳步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网络增值业务和应用服务体系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两化”融合过程山东应加强信息化工作机制和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能力,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和发展环境;重点推进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和现代物流等十大行业的“两化”融合;优先抓好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质检和销售领域的融合,建设并共享农村基础信息数据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第三产业融合,整体提金融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的融合提升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