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朝鲜民谣的传承与发展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2页
文档ID:310563950
朝鲜民谣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1/2

朝鲜民谣的传承与发展=“news_bd”>   一、传统朝鲜族民谣唱腔的演进   传统朝鲜族民谣唱腔特点,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指朝鲜的传统民间歌曲、各类民谣的传统称谓有乡歌、打铃、杂歌、嗦里、苏乐、民歌等、民谣的题材异常广泛,并生动深刻地反映朝鲜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生活、劳动、爱情、自然环境、风俗人情及人民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朝鲜族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劳动歌谣、抒情歌谣以及新民谣:   (1)劳动歌谣是指在进行各种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诞生的民谣、例如《嗡嗬呀》、《拉网歌》、《织布谣》、《拉术歌》、《樵夫谣》、《纺车打铃》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些个体歌谣,它们大部分是抒发劳动者木人的不幸身世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旋律深情哀怨曲折,节奏自由,音域比较宽、   (2)抒情歌谣、)朝鲜族民谣中的抒情歌谣题材十分丰富,凡表现过去朝鲜人民在各种社会生活领域里所体验到的内心感受的民谣都是这一类的、)其中表现和爱情有关的内容和歌唱大自然的比重较大、)例如有《阿里郎》、《道拉基》、《难逢歌》等   (3)新民谣、有些在漫长岁月中优秀的民歌创作,由于广泛传唱,也被当作民谣,这部份作品称为新民谣,例如《长鼓敲起来》、《新阿里郎》等朝鲜族民歌和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的朝鲜族民谣演唱法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艺术特点和演唱规律、)由于占代的民间艺人一般都是在室内或小范围内的空间里进行演唱活动,不需要太大的音量,所以在演唱方面多使用真声、现代的艺人为了练出嘶哑声,故意把自己的声带喊出声带小节,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在当前的演唱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使用传统的唱法去学习目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不管是在练声或歌唱当中都会出现换声区的音色不统一、声音不顺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现代的医学专家们提出过多的运用真声演唱高音,会导致声带疲劳,对声带的寿命也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审美观念的改变和高难度的创作歌曲的出现使用传统演唱方法去演唱现代作品的时候,无法演唱的得心应手,尤其在高音的演唱上遇到困难、科学发声方法在传统朝鲜族民谣唱腔中的运用   近年来,中国的朝鲜族民谣唱法不得不进行一定的妥协,开始在保持原有的真声底蕴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法连以嘶哑的声音为特点的南道民谣,也不再要求歌者故意把声音唱成嘶哑的状态)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在保持民族色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音域并结合气息的支持增强演唱者的音量,这样就可以慢慢把上下音区的声音统一起来,也便于现代人接受很多从事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人士听到这样的民谣演唱的时候,仍然持有保留意见、他们认为这样的唱腔并不属于正统的国乐唱法,完全偏离了传统的轨道当一种观念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理的时候,少数人的反对声是得不到重视的、艺术不是法庭上的裁决,没有所谓的科学与不科学之分,有的,只是更加宽容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   进入20世纪以后,朝鲜族的民谣除了原生态的传统民歌之外,还出现了新民谣的演唱法,关于新民谣的特点,新民谣的演唱在方法上比较接近汉族民歌的演唱法、)朝鲜族民谣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不能把传统民歌的演唱风格完全丢掉,也不能同化于目前所崇尚的民歌演唱法,否则将失去其自身的民族特色的优势、)要重视对传统民谣的演唱风格保护,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的精髓代代传下去、民谣的演唱与己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偏向于民美结合的方法,这种唱法有好处也有短处,长处是可以通过呼吸的支持和共鸣的运用,得到明亮而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短处是容易使培养出来的歌者们的声音都变成千篇一律的同样模式,风格上失去了各自的特点,演唱歌曲时的表现力也显得苍白许多、所以,将来运用到表演上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民谣演唱的水平,在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演唱朝鲜族民谣时,一定要懂得去思考,清楚在唱什么,头脑要清醒,保持朝鲜族民谣唱腔的独特魅力。

  二、传承与发展朝鲜族民谣的措施   在朝鲜族重要聚集区施行校地结合建立民族音乐中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基地,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音乐人才、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重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依托地方性高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和办学资源,建立民族音乐中心,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地方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抓住地方两个字做文章,立足地方、面向社区、服务经济,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有助于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资源   为了突出民族性、地域性,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平台选择优秀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从而促进木地域朝鲜族民谣艺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进一步建立实训基地,着力提高其使用效率,完成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社会服务、舞台艺术实践等环节的建设同时,调研木地区对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于区域性朝鲜族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进行研究,要适应地区文化建设的需求,积极加强校地合作,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服务于区域社会、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保存朝鲜族民谣音乐资源,还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朝鲜族民谣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