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滨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通关快速提分题(附答案)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1MB
约14页
文档ID:589477124
山东省滨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通关快速提分题(附答案)_第1页
1/14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他们群居在大约距今7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共同劳动,共同获取食物,会使用火烧烤食物、防潮、照明、驱兽,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里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 后人尊崇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     )A.曾经打败蚩尤B.有许多发明创造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C.是我国第一个皇帝D.和炎帝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3、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种局面始于(  )A.伯益B.禹C.舜D.启4、 下侧是依据我国最早的文字制作的表情包;这种文字是A.金文B.隶书C.甲骨文D.小篆5、 以下农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     )①水稻②粟③黍④玉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7、 依赖武力实现的政治统一并不能长久,只有文化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护政治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北击匈奴B.统一文字C.南征越族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 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秦统一六国B.楚汉战争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9、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10、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A.刀币B.五铢钱C.开元通宝D.圆形方孔半两钱11、 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A.扶植豪强地主B.强化中央集权C.以“柔道”治天下D.遏制地方势力12、 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A.项羽刘邦起义B.黄巾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国人暴动13、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下列成语与人物对应相一致的是A.破釜沉舟--曹操B.问鼎中原--齐桓公C.三顾茅庐--刘备D.草木皆兵--诸葛亮14、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楚汉之争15、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用汉语、穿汉服、姓汉姓、与汉通婚等许多汉化政策,你认为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A.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B.顺应了地主阶级改革的时代潮流C.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16、 该书全面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17、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算;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为(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8、 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山林得到开发,耕地不断扩大;”这主要得益于(       )①骨耜的使用;②铁制农具的出现;③牛耕的出现;④水利的兴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9、 下列早期人类在同一地点被发现的是(     )A.元谋人和北京人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C.元谋人和山顶洞人D.北京人和蓝田人20、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魏晋时期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古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请回答:〔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于哪一学派?〔2〕商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3〕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请你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   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材料四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五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5〕根据材料五,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23、 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策•秦策三》中记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开阡陌,教民耕战;是秦无敌于天下;”材料二:《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三: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教民耕战”反映了商君改革的哪两项措施?后来秦国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创造出“天府之国”的盛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而我国南北朝时有一部农学著作介绍了“精耕细作的技术”,请写出这部著作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24、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思想的变革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改编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仁者爱人”,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改编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改编于《高中历史试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本书中?〔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列举出其主要教育成就;〔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25、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材料二:史料说史: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材料三: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②凿井、冶铁等技术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描述〔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中图片所示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3〕材料三中“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向西最远可以到达哪里,它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