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史有前例:真正的“九省通衢”

1810****63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6KB
约3页
文档ID:220926631
史有前例:真正的“九省通衢”_第1页
1/3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史有前例:真正的“九省通衢” 东升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条目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 其实“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路、渠道所谓九省通衢,从字面上讲,用以形容四通八达之地九省,并不是说某地可以通往九个省份,而是对交通上极其便利之地的形象描述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说文,不激不随 很多人容易将“通衢”与“要塞”混淆通衢,要求周边没有行走障碍如宋人叶适在《修路疏》中所言:“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而西安、洛阳、南阳、太原、成都这些地方,位于盆地,堪称要塞,但无法成为通衢通衢,通常位于坦荡的平原 与“九省通衢”相似,人们还发明了八达之衢、七省要道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七、八、九,都泛指多有人曾煞有介事地找出了武汉及周边的九个省份,来证明“九省”为确切数字,其实“九”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数”的代表,诸如九天九地、九五之尊等等 武汉(最早是汉口)被称为“九省通衢”的确有历史根据。

不过,历史记载中,“九省通衢”最早的指代对象不是武汉,而且被冠以“九省通衢”的地方,也不只这一处 九省通衢既可以用来说某座城,也曾经用于形容某个区域省”作为行政区始于元代,今天的省域版图奠定于明代,所以“九省通衢”之说不会早于明代之前很多地方常说“自古就是九省通衢”“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并不靠谱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这样说:“大江以南,荆楚当其上游……其地跨有江汉,武昌为都会郧襄上通秦梁德黄,下临吴越,襟顾巴蜀,屏捍云贵郴桂通五岭,入八闽其民寡于积聚,多行贾四方四方之贾,亦云集焉清初著名地理学家刘献廷在代表作《广阳杂记》中,对武汉的地理区位进行了这样的论述:“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則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九省通衢九省之货皆于此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湖北和武汉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确立据《清史稿》,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的奏疏中说道: “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在旷日持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武昌和湖北长江沿线是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胡林翼这番话也是基于现实做出的评判。

除了军事,武汉地区的经济、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提到今日武汉之“九省通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张之洞 晚清以来,中国面临亘古未有之大变局内忧日重,外患日深,有识之士,奋起自强1889年12月17日,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龟山对岸的武昌码头下船从此开启了近20年的“湖北新政” 12月18日,他正式接过湖广总督大印这一天在湖北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张之洞督鄂近20年,在湖北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湖北和武汉经历了一次近代化的崛起 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