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毛泽东在同斯大林特使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但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3.新中国成立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4.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教材对联邦德国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联邦德国)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A.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6.(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7.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8.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印边界问题会谈B.中苏建交谈判C.日内瓦会议D.亚非会议9.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0.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②万隆会议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1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具体外交方针?奉行该方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2分)(2)周恩来在访问缅甸之前还访问了哪国?访问这两国有何巨大成果?(12分)(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与会各国所存在的“异”与“同”各指什么?(16分)答案与解析1.C 材料形象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B项不符合题意2.C 注意时间定位“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成立,此时中美关系恶化、对抗,题干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之一“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C项正确3.A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所以欧美国家不可能成为热门留学国家4.D 分析材料可知,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例呈下降趋势,再结合时间范围,可以判断此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恶化,中国当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答案为D项5.C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题干中的中国教材对联邦德国的认识源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6.B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知选择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后来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7.C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周恩来的话主要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8.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周恩来”“1954年”“印度支那”,通过这些词就可判定此次会议指的是日内瓦会议。
9.A A项是毛泽东概括提出的;B、D两项是周恩来的外交实践;C项是其外交思想10.B 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各项重要活动和事件的时间根据所学,时间分别是1956年底、1955年、1953年、1954年本题选B项11.(1)“一边倒”方针使中国在外交上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2)印度同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求同存异”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同:历史上都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当前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平与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解析:本题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重大外交成就选择材料1)问回答“一边倒”外交方针及其意义即可2)问注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3)问考查对“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回答时注意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