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说新语文学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1.67KB
约26页
文档ID:37853369
世说新语文学_第1页
1/26

文学(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①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②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③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 在水上据展 融果转式逐之④,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玄竟以得免注释】①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②浑天: 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 地像蛋黄, 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③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掌握了礼乐的精髓,随着他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 ,占卜之具,类似星盘按:这一则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一定实有其事所用方法,亦属迷信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

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2)郑玄欲注 《春秋传》,尚未成① 时行, 与服子慎遇, 宿客舍, 先未相识② 眼在外车上, 与人说己注 《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注释】①《春秋传》 : 《春秋左氏传》 ,即《左传》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译文】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我早就想要注 《左传》,还没有完成; 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终于成了服氏注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①?”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奴②注释】①“胡为”句:引自《诗经·邶风·式微).意为:为什么会在泥水中。

②“薄言”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为: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薄言,助词,无义译文】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胡为乎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4)服虔既善《春秋》 ,将为注,欲参考同异①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②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③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 “子慎!子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注释】①(春秋): 《春秋》是鲁国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里指《春秋左氏传》②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门生:弟子;学生下文的“门人”意同赁(lì n) :做雇工③户壁间:门外译文】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当到讲授的时候, 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过服虔的名声,猜想是他。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子慎!子慎! ”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就结为好友5)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①注释】①定:可能指完成一说是”诣宅”的传写之误难:问难;质疑译文】钟会撰著 《四本论》 刚刚完成, 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 揣好以后, 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6)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①王弼未弱冠,往见之②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③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④注释】①何晏:何晏好玄学,擅长清谈,喜欢谈名理,与王弼、郭象同为唯心主义玄学的代表参《言语》第14 则注①②王弼:字辅嗣,能言善辩,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著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书弱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还没有达到壮年,称“弱冠”也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③条:分条列出向者:以前理:指玄理,清谈家的道家思想④自为客主:自己既做提问的一方,也做答辩他一方;自问自答译文】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

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精妙的玄理来告诉王弼说:”这些道理我认为是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反驳吗?”王弼便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反复自问自答,所谈玄理都晕存摩的人赶不上的7)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①;见王注精奇,乃神伏②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③!”因以所注为《道》 《德》二论注释】①《老子》: 《老子》一书相传是春秋时代老聃(Dā n)所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后世又称为《道德经》(所以下文有“道德二论”之名)魏晋玄学注重《老子》和《庄子》等道家学说,用道家思想去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一种哲学思潮②精奇:精微独到神伏:神服;倾心佩服③天人之际:指天和人的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译文】何平叔注释《老子》才完成,就去拜会王辅嗣;看见王辅嗣的《老子注》见解精微独到,于是非常佩服说:“像这个人,可以和他讨论天人关系的问题了!”于是把自己所注的改写成《道论》《德论》两篇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 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①?”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②;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注释】①夫( fú):助同,表明将要发议论。

无:“无”和”有” ,是道家的两个哲学范畴《老子》四十章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它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从无产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然后进一步产生万物王弼也是主张“凡有皆始于无”的资:凭借圣人:指有最高尚的道德和最高超的智慧的人,这里指孔子②体:本体,这里用作动词,即以之为本体王弼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学说,主张“无”是万物的本体,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本体的可是“无”是听不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可认识的神秘的精神性实体,是“个得而知”的,所以不可以训译文】王弼年轻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他:“无,确实是万物的根源,可是圣人不肯对它发表意见,老子却反复地陈述它,这是为什么?”王弼说:“圣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庄子不能去掉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9)傅嘏善言虚胜,荀粟谈尚玄远①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②注释】①虚胜、玄远:虚胜指虚无的精微境界虚即虚无,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玄远指道的玄妙幽远这是清谈中各具特征的两个方面按:原注,傅嘏擅长谈名理,荀粲崇尚玄远,二者宗旨虽然相同,但是有时各自的意图不易相通。

②裴冀州:裴徽,字文季,任冀州刺史译文】傅嘏擅长谈论虚胜,荀粲清谈崇尚玄远每当两人到一起谈论的时候,发生争论,却又互不理解冀州刺史裴徽能够解释清楚两家的道理,沟通彼此的心意,常使双方都感满意,彼此都能通晓10)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①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注释】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同意这一则同前面第7 则所记基本相同,可能是因出处不同面小异译文】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意旨,对比之下,何晏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何晏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答应“是是”于是不再注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①,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②注释】①中朝:指西晋参看《言语》第27 则注①怀道之流:指倾慕道家学说的一类人②裴逸民:即裴钛,善谈名理,参看《言语》第23 则注②译文】西晋时,有一班倾慕道家学说的人,其中有人登门向王夷甫请教疑难,正碰上王夷甫前一天已经谈论了很久,有点疲乏,不想再和客人应对,便对客人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裴逸民也在我附近住,您可以去问他。

12)裴成公作 《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①唯王夷甫来, 如小屈② 时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③注释】①裴成公:裴逸民,死后的谥号是成,所以称裴成公裴逸民抨击了当时的“贵无”思想,反对以我为本体,写出《崇有论》 ,承认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 《文心雕龙·论说》曾说,裴逸民和王夷甫在“有无”领域内的辩论是首屈一指的折:折服②如小屈:才理亏一点③申:展开译文】裴逸民作《崇有论》 ,当时的人责难他,可是没有谁能驳倒他只有王夷甫来和他辩论,他才有点理亏当时的人就用王夷甫的理论来驳他,可是这时他的理论又显得头头是道了毛诗毛诗(13)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①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宏后看《庄》 《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②注释】①诸葛宏字茂远,一作诸葛宏,仕至司空主簿学问:学习、求教;做学问超诣:造诣高深②抗衡:对当;不相上下译文】诸葛宏少年时不肯学习求教,可是一开始和王夷甫清谈,便已经显示出他的造诣很深王夷甫感叹他说:“你的聪明才智很出众,如果再稍加研讨,就丝毫也不会比当代名流差了诸葛宏后来阅读了《庄子》《老子》,再和王夷甫清谈,便完全可以和他旗鼓相当了。

14)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①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烃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②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③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④卫既小差,乐叹曰: “此儿胸中当必无膏盲之疾!”⑤ .. 【注释】①总角:未成年的人,头发扎成抓髻,叫总角,借指幼年乐令:乐广参看《言语》第23 则注①①捣烃( jī):把葱、蒜、姜等捣碎腌咸菜啖(dà n) :给吃③经日:《晋书 ?乐广传》作经月,较好④命驾:吩咐人驾车,即坐车;前往⑤差( chà i) :病好了膏盲( huā ng) :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古人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人膏肓就无药可冶了乐广是说,卫?一有疑难就一定要弄个明白才心安,这就不会积优成病译文】卫玠幼年时,问尚书令乐广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终于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

卫?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15)庾子嵩读《庄子》 ,开卷一尺许便放去①曰:“了不异人意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