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原文及翻译许行原文及翻译出处或作者:《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 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 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 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 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 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 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 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行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 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 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 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 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 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 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渝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 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 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 饱食媛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挚友有 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rsquo;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 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 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 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 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 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 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 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许行全文翻译:有个探讨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 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情愿接受一处居处做 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居处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 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 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见,这也算是 圣人了,我们情愿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特别兴奋,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 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 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 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 国有的是粮仓和保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 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许子肯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肯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 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 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对耕种有阻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 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 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 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莫非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 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 为什么忙劳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 怕麻烦呢?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原来就不行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 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莫非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 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 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假如肯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 带着天下的人奔跑在道路上不得安静所以说:有的人运用脑力, 有的人运用体力运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运用体力的人被人统 治;被人统治的人供给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给,这是天下一 般的道理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 木生长茂密,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逼人们鸟 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 治理。
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 躲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 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解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 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 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 吗?后稷教育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 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 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 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 序,挚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 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 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rsquo;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 闲去耕种吗?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 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夫把财物分 给别人叫做惠,教育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简单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 ‘尧作为君主,真宏大啊!只有天最宏大,只有尧能效法天。
广阔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 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 ’尧舜治理下,莫非不要费 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陈相说:假如听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 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瞒 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 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 就相同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样,是物品的本性确定的有的相 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 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 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莫非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根据 许子的方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 好国家! 许行原文及翻译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 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 矣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 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 若是rsquo;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 哉? ’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 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廖⑤rsquo;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②成规: 齐国的勇士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 子学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晰⑤廖(Chou):病愈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探望了孟 子孟子给他讲和善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探望孟子孟子说:太子不信任我的 话吗?道理都是一样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 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 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rsquo; 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莫非会欺瞒我吗?’ 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 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假如药不能使人头昏眼 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rsquo;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亲 密联系在一起的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 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 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论述中就已经绽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 所说的仁政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的和善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 关系是密不行分的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特别 清晰的了.至于滕文公再次探望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激励他 要有实施仁政的志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一 般人,本性都是和善的,圣贤能做到的,一般人经过努力也能做 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 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 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许行原文及翻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 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 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 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 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 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 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 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 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 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 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 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 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 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 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 也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要求别人宽而少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 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 为舜的道理,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 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 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 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 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 都在思索,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