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弱连接-详解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80KB
约4页
文档ID:198168839
弱连接-详解_第1页
1/4

弱连接-详解 弱连接(Weak Ties)目录 1 什么是弱连接 2 弱连接理论的发现 3 弱连接与强连接什么是弱连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最有可能的是你目前工作的搭档,事业的伙伴,合作的客户,生活和工作上互动的机会很多弱连接范围更广,同学、朋友、亲友等等都有可能,就是沟通和互动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由于个人的时间、经验和沟通机会造成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个人大概有150个联系人,其中强连接约30个,弱连接约120个弱连接理论的发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生Mark Granovetter通过寻访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来探索社会网络他非常惊讶地发现那些紧密的朋友反倒没有那些弱连接的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事实上,紧密的朋友根本帮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连接的论文被当年的《美国社会学评论》据之门外而无人问津,直到多年之后才得到认可,并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最有影响的论文之一正是弱连接才使新的主意从外部世界传输过来  弱连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于1974年提出。

格兰诺维特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 (Strong Ties)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被人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连接”(Weak Ties)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Granovetter认为在探究一些网络现象时,使用弱连接(Weak Ties)的概念比使用强连接(Strong Ties)的概念来得的重要弱连接与强连接  强连接关系通常代表者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强连接所产生的讯息通常是重复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内的成员由於具有相似的态度,高度的互动频率通常会强化原本认知的观点而降低了与其它观点的融合,故认为在组织中强连接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提供创新机会的管道。

  相对於强连接关系,弱连接则较能够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讯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的机会因此Burt的看法正好与Granovetter的弱连接优势观点相同,即联合其它网络位置的人来减低社会结构的限制以取得结构利益  关於强弱连接的界定,Granovetter设计了四个指标,分别是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以及互惠行动的内涵,但Granovetter在1973年并无明确指出用来判别强弱连接的标准然而,后续研究学者所使用的诸多测量方法却都已经明确地掌握了Granovetter所称弱连接的构成本质有的研究是将强连接视为一种互惠性或回报性的互动行为,弱连接则是非互惠性或非回报性的互动行为,而无连接则代表著无互动关系存在(Friedkin;1980),因此连接强弱的界定事实上是一种程度的区分,而在测量方面,Granovetter是用了互动的次数来测量连接的强度,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则是将最近互动的次数纳入考量(Lin , Dayton & Greenwald;1978)  很自然的,人们都会想,强连接比弱连接更有用处而 Granovetter 调查的结果却表现出,找寻工作的人更多的是通过那些很少见面甚至一年才可能见一次面的人那里获得职位的信息。

总体来说,在找寻工作方面,弱连接的机会要比强连接高的多  虽然 Granovetter 没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为什么弱连接有着更重要的价值,但很幸运,他有着足够深的洞察力  事实上,在信息的扩散传播方面,弱连接起着同样的作用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圈子里的人可能相互认识,因此,在这样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总是冗余比如,我从这个朋友或亲戚听到的,可能早已经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而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交谈过此话题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  上面提到的是比较亲密的私人圈子之间如果我们考虑到熟人,也就是那些关系不足以到私密程度的人,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他/她来自另一个不同的社交圈子因此,他们所散播的信息源是不同的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