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新语 上 圩 一 堂 具 有 艺 术 性 的 语 文 课 ●文/ 张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 就 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的确 ,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 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面临的问题就 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 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 在情感共鸣 中学 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 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 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 教学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 动的“ 催化剂” ,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指点下进入课文佳 境 2 . 重视情境创设 , 激发 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 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 它涉及到教师 的素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欲为学, 先为人” , 即要提升学生 的素养, 先得提高教师 自身的素养 ; 也涉及到教师的学生观, 看老师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 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 还涉及到教师的读写反思与经 验总结 。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 总结以下几点: 1 . “ 巧” 导课 ,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 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 题, 而导课方法正负有酝酿情绪、 带人入境的任务, 可以激发 学生的强烈兴趣好的新课导人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 热情, 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2 . “ 巧” 设 问题 调动 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 ,他们就会积极、 踊 跃, 教师即可顺水推舟, 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我在讲《 一夜的 工作》 , 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时, 起初学生的理解是很肤浅 的, 只能透过文字知道里面的一些摆设 我就问到 : “ 这问高大 的宫殿式的房子和这摆设极不配套啊,那这儿原来的主人是 谁?” 学生起了兴趣 , 就大胆地猜想 , 有的说是皇帝 , 有的说是 当大官的, 有的说是富商⋯⋯我并没有否认他们的猜测 , 而是 总结出这屋子的主人一定是很有钱有势的人,随后就告诉他 们答案, 是清朝的一位摄政王然后又问“ 里面原来可能有哪 些摆设呢?” 学生更感兴趣了, 接下来的猜想更大胆, 然后回到 文本中来, 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生活简 朴, 效果甚佳。
3 . “ 巧” 用视频、 图片来优化课堂 一堂优质课并不是视频、 图片丰富了就好 , 当然要在“ 巧” 字上下工夫, 要使用得恰到好处 该用则用, 不该用则不用 语 文课上多媒体决不可泛滥 , 泛滥了就不是语文课了 新课标强 调: “ 阅读教学是学生、 文本、 教师三者之间对的过程 ” 阅读是 要阅读文本, 而不是阅读多媒体 , 我们要跟文本对话, 不是跟 多媒体对话 要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 , 再现人物的形 象例如: 教学《 猴王出世》 , 学生通过文本知道了猴王生性活 泼顽劣、勇敢大胆,学生此时想见识这只猴子的愿望尤为强 烈, 我就穿插了《 西游记》 中的第一集中的部分视频 , 不仅满足 了学生的欲望, 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让这一 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教学《 草原》 时, 巧妙插 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 学生顿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进 一步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是多美丽迷人,很容易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的今天, 一堂成功的语文 课切忌视频图片泛滥, 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 4 . “ 巧 ” 设 陷 阱 . 让课 堂激 起 涟 漪 。
课堂上教师可以去设陷阱, 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教 学《 鹿和狼的故事》 时, 教师在开课时就应该给学生渗透狼的 凶残、 可恶 ; 鹿的美丽、 善 良,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处处偏着 鹿, 讲到狼一命呜呼时, 教师应该表现得大快人心 这时, 学生 就觉得不对了, 纷纷和老师辩解 , 教师可以固执地认为狼就是 坏学生倒着急了, 给教师讲起文本中的道理来, 学生是被动 地通过教师的“ 糊涂” 变得主动了起来, 反倒给老师讲起这课 来了 这样的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智慧的火花是需要撞击 的, 教师课堂上的种种陷阱可以把课堂推向高潮 当然, 一堂具有艺术性的课, 还需要教师吃透教材 , 具备 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 准确的表达能力 , 上出 浓浓的语文味来等 没有完美的课堂, 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努力 地让它变得更完美 ,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业务中精雕细琢, 不 断反思总结, 努力提高 自己的业务水平, 着力打造一堂更具艺 术性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小学 编辑张晓楠 2 0 1 4 · 1 - 2 l 慕 放有I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