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策略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9KB
约5页
文档ID:163439278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策略_第1页
1/5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经济新常态”新就新在当前市场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应届生越来越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强,而企业目前的人才需求量却渐渐缩减这些都使得高校必须转变自身的就业培养策略及方向,尽可能地结合新时代背景之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及创业观都进行有效的改善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思想意识引领实际工作也引领着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关乎最终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虽然都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和就业指导活动但是由于高校校领导及全体教师自身在思想意识上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他们对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两项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懈怠心理,而这种懈怠心理直接反映在日常工作当中,就是出现了照本宣科的情况,导致教育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收效甚微的除了来自校领导和教师方面的思想懈怠一夜外,学生自身对于未来就业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于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和学习意识同样也不够强,这些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们在参与思政课堂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不注意听讲,甚至是翘课逃学的情况,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资源被浪费,也使得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思想道德熏陶,更无法享受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引领。

(二)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恰恰是由于前文中所提到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才导致各级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时候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的现实情况,大部分教室在谈到思政教育活动的时候,往往将其看作是简单的读书和照本宣科,所以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的时候,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事,往往只是围绕思政课本内容和书籍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引领学生实现思想上的优化与突破而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活动当中,教师同样也非常侧重这种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就业与指导相关书籍的知识讲解,使得学生盲目的去背诵相关的定义概念,了解什么是就业、了解就业的重要性,但是在书籍当中却没有详细地为学生指明未来到底应当去怎样选择自己的就业之路、到底应当如何去应聘一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岗位侧重理论向企业教学方法过于滞后,这些不仅磨灭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收获其预期的结果,反而会使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未来应当如何就业和择业,更不知道自己在思想政治观念方面有着怎样的误区 (三)实践机会少之又少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是就业指导课程,这二者之间都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性,这也是二者能够进行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种联系恰恰就表现在两门课程的属性统一。

换句话说,高校目前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这两门课程本身就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特点,无论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还是就业观念的转变,这些都需要在实际的练习活动当中获得反复的锤炼,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试错,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去寻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喜好更加适配的就业岗位但是综合考虑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与就业指导现状也可以发现,高校教师采取的更多的是以理论,技术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大篇幅的知识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机会,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教育和就业指导产生深度的融合,并使其与新经济常态之下的时代背景产生更强的联系性,这实际上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未来更适合社会和工作岗位的人才,并对这部分人才的职业观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更新例如在思政教育当中强调奉献精神在职业指导活动当中同样也强调为集体荣誉而努力,这二者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只有在集体中绽放精彩,那么才能够称得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才能够称之为是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尤其是在当前十分强调工匠精神和不忘初心理念的今天,在这样的新经济常态之下,更需要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进行更新和纠正。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技术技能,同样也需要强调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而这恰恰就是在职业规划课程当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宣传党性党章,使得他们更了解国家大事的决策机制,也了解新政策的出台与调整保有这种政治敏感度,可以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更好地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态势和国家政策文件,并结合个人知识所学根据岗位需求,利用这些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背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高校阶段就重点融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两项课程是有显著意义的,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拥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保证其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得到企业的青睐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融合力度 当前高校内部需要从上而下的强调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得这两项工作之间能够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性,并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渗透,而这首先就需要强调高校领导层和管理层的思想认识提升,使得他们下发一些政策,并提出一些要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进一步强调对人才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以及对人才择业观和就业观的要求。

通过这种硬性制度提出,使得高校内部形成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的良好风气和校园文化作为教师,同样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在思政课程的开展环节当中,应当时时刻刻渗透就业指导的内容,强调对学生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引领,并且通过师生互动的良好形式,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说出自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认识,也使得学生们大胆的去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通过这种实际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教师有机会去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未来的就业规划方向,从而更加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提升策略从根本上保证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之间的深度融合 (二)优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兴趣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同样也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原本呆板无味的说教性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趣味横生的影音播放过程为此,高校教师需要学会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融合过程当中强调对一些生活案例的列举,也强调让学生进入到生活化的情境当中进行情景模拟可以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合作话剧编排的方式,展现出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和学习积极性增强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着力开展实践,推进校企联合 实践中不断的检验着学生们的像道德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的锤炼着学生们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新的经济常态之下,社会对于实践性人才的需求空前庞大,那么此时高校就需要在这二者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当中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建议高校可以同周边的大型企业紧密地展开联合,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在一些寒暑假和实习期间定向向企业输出高校人才,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在真正走出校门之前,有机会进入到社会中进行自我锤炼,了解自身在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方面有哪些不足,也了解自己未来心仪的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真真切切的去感受到未来的职业岗位特点,感受到自己未来将需要负责哪些工作给予学生更多轮岗调换的机会,使他们在不断的试错过程当中,不断的将自己的职业规划调试到最优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个企业的不断壮大与生存,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技术力量和核心关键而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源泉、也是培养机构,在开展日常就业指导课成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候,更需要强调把握当前时代背景特点,把握新常态之下的经济发展趋势新经济常态背景之下,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空前的,为此,高校更需要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笑,刘江华,唐丽坤.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55-56. [2]董丽娜,朱建军.“中国红”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南方论刊,2018(05):110-112. [3]鲍春晓.论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就业与保障,2020(02):161-162.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