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和道路回填材料第一节 一、依据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1994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7—2005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8—2005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DGJ08-220—1996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1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60—2008二、取样方法和数量1.道路和回填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系数)检测取样批量见表2.1-1密度及压实度(系数)检测频率 表2.1-1工程检 测 频 率范围点数方法道路土路基每1000㎡每压实层3点环刀法路床每1000㎡每压实层3点环刀法二灰土底基层每1000㎡每压实层1点环刀法人行道路、土路肩每100m2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每个1点环刀法三渣基层每100m1个罐砂法砂砾、碎石垫层每1000㎡1个罐砂法石灰垫层每1000㎡每压实层3个环刀法排水构造物每个构筑物每压实层3个环刀法管道两井之间每压实层3个环刀法桥梁基坑每座墩、台每压实层3个环刀法地基处理粉煤灰垫整片垫层≤300㎡每压实层30~50㎡1点环刀法每压实层10~15㎡1点贯入法>300㎡每压实层50~100㎡1点环刀法每压实层20~30㎡1点贯入法条形基础下垫层参照整片垫层且每20m每压实层不少于1点环刀法参照整片垫层且每5m贯入法单独基础下垫层参照整片垫层每压实层不少于1点环刀法/贯入法基槽(坑)每层50~100㎡应有一个检验点环刀法/贯砂法/贯水法2、环刀法检测,道路工程应使用容积为200cm环刀,基础工程应使用容积100cm、60cm的环刀。
3、击实试验,轻型击实试验用样品数量不少于40kg,重型击实试验用样品数量不少于60kg4、环刀法检测可使用手锤打入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取样1)确定取样地点,记录该点测区编号及标高;(2)在约300mmx300mm的地面上去掉表面上浮土检查取样面是否有石块及建筑垃圾;(3)将环刀口向下垂直放在土样上,将带手柄环刀盖在环刀背上;(4)锤击环刀盖手柄使环刀垂直均匀地切入土样,当土样升出环刀时停止锤击;(5)在距环刀150~200mm侧面用铁铲铲入,取出环刀;(6)当环刀两端面有少量土不齐平时,可取适量土补齐但不得用力压入改变其原始状态;(7)将记录有代表该样品测区、编号及标高的标签一同装入铝盒内,盖好盒盖8)当环刀中的土样含有大于50%的粗粒土或大量建筑垃圾时应重新取样5、土样的存放及运送(1)将现场采取的土样,立即放入密封的土样盒或密封的土样筒内,同时帖上相应的标签;土样在运送过程中少受振动;(2)如无密封的土样盒和密封的土样筒时,可将取得的土样,用纱布包裹,并用蜡融封密实;(3)密封的土样宜放在室内常温处,使其避免日晒及冻融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三、技术指标1、压实系数应满足表2.3-1的要求压实填土的质量控制 表2.3-1结构类型填土部位压实系数λc控制含水率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在地面主要受力层范围内≥0.97ωop2在地面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95排架结构在地面主要受力层范围内≥0.96在地面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94注:1、压实系数λc为压实填土的控制干密度ρd与最大干密度ρdmax的比值ωop为最优含水量;2、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2、按照《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1994(1)砂垫层干密度:中砂不小于1.6t/cm,粗砂根据检验应适当提高2)粉煤灰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90%3、基坑填土相对密实度(标准击实法)不小于90%4、土路基、垫层、基层的干密度或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规定5、沟槽覆土密实度和沟槽回填土粗砂干重度应符合表2.3-2的要求沟槽覆土密实度和沟槽回填土粗砂干重度 表2.3-2项目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土粗砂相对密度(标准击实法)(%)干重度(kNm)胸腔部分≥0.90≥0.94管顶以上500mm内≥0.856、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压实以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且不应集中判定与处理1、干密度不应小于相应规范或设计规定的控制干密度;通过击实试验可计算出最大干密度ρdmax和最优含水率(ωop),得到压实系数(λc)或压实度(K)应不小于设计或施工验收规定的规定2、当干密度或压实系数(压实度)不合格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然后再重新进行检测,直到判为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