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床加工事項1. 折床的工作原理將上、下模分別固定於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壓傳輸驅動工作台的相對運動,結合上、下模的形狀,從而實現對板材的折彎成形.2. 折床的結構3. 折床的運動方式有兩種:(1)上動式:下工作台不動,由上面滑塊下降實現施壓;(2)下動式:上部機台固定不動,由下工作台上升實現施壓.4. 折彎加工順序的基本原則:4.1 由內到外進行折彎.4.2 由小到大進行折彎.4.3 先折彎特殊形狀,再折彎一般形狀. 4.4 前工序成型后對后繼工序不產生影響或幹涉.5. 折床的用途:抽凸包,壓墊腳,成形自攻芽,壓線,印字,鉚釘,鉚靜電導軌,壓接地符,抽孔,鉚合,壓平,三角補強等.6. 折床的加工工藝及注意事項:6.1 折床使用的下模V槽通常為8*T,也有 下模V槽為6*T,遇到的比较少,另外有非标的下模V 槽N*T;6.2 折彎的加工范圍: 折彎線到邊緣的距離大于V槽的一半.如 mm的材料使用8*1=8MM的下模則最小距離為4mm.下表為不同料厚的最小折邊:料厚折彎角度90°折彎角度30°最小折邊V槽規格最小折邊V槽規格23418561228162031324417325224062742注:如折邊料內尺寸小于上表中最小折邊尺寸時,折床無法以正常方式加工,此時可將折邊補長至最小折邊尺寸,折彎后再修邊,或考慮模具加工.6.3 折床折彎時,由于孔邊到折彎線的尺寸過小此時必須作適當工藝處理:(1)LASER在相對應的折彎線上作割線處理.(2)NCT在相對應的折彎線上作壓線處理(此方法優先考慮).(3)將孔加大至折彎線上(此方法必須与客戶進行確認). 注:当靠近折弯線的孔距折弯線小于表中所列最小距离时,折弯后会發生變形:板料厚度~~~~~~最小距离 6.4 反折壓平:當凸包與反折壓平方向相反,且距折彎線距離L≦2.5t,壓平會使凸包變形,工藝處理:在壓平前,將一個治具套在工件下面,治具厚度略大於或等於凸包高度,然后再用壓平模壓平.6.5 抽孔離折彎線太近時(≦3T+R)必須在折彎線處壓線或割線處理.以免折彎時使抽孔變形.6.6 電鍍工件的折彎必須注意壓痕及鍍層的脫落(在工程圖上應作特別說明).從圖中可看出段差的干涉加工范圍.根據成形角度分為直邊斷差和斜邊斷差,加工方式則依照斷差高度而定. 直邊斷差:當斷差高度h小于3.5倍料厚時采用斷差模或易模成形,大于3.5倍料厚時采用正常一正一反兩折完成. 斜邊斷差:當斜邊長度l小于3.5倍料厚時采用斷差模或易模成形,大于3.5倍料厚時采用正常一正一反兩折完成. 直邊斷差 斜邊斷差6.8 折床鉚靜電導軌的間距為, 一次可鉚15個點(各鉚合沖子可卸下,因此可進行單鉚与間隔鉚),當靜電導軌的邊緣与折彎線的距離L≧1+V/2mm時(V是折床的下模V 槽寬度)可先鉚靜電導軌再折彎,小于1+V/2mm 注: 靜電導軌的寬度為, 型號:700-02776-016.9 薄材,彈性極強的材料或折彎角度非常重要通常可考慮在折彎線上作壓線處 理,或在折彎線上開工藝孔或在折彎線上壓加強筋.以避免折彎后出現回彈,導致 尺寸誤差. 如果易模加工則在設計易模時,必須考慮回彈量. 6.10 易模壓凸包時,如果對凸包的高度要求很嚴則可考慮采用回壓方式來保證其精度.6.11 折床的后定規 種類:普通型,長雙點型,短雙點型,加長型,墊片型,單點型,料內點靠位型, 料內面靠位型. 作用: (1) 普通后定規: 面靠位用于工件端面的靠位和工件的左右側向定位.點靠位 用於于工件的兩點或多點的靠位,亦可用於一點靠位(必須有輔助設施(2) 長雙點后定規: 小寬度工件的靠位折彎.普通后定規即使后座靠在一起,其前部后定規之間還有70mm的間隙,而用此后定規可使前部間隙縮小到10mm: 躲避毛刺靠位 此點同單點后定規功能,但它的適應范圍主要是小寬度靠位工件:基面兼有后定規功能(3) 短雙點后定規 基本功能同長雙點后定規,只是適用范圍不一樣,它可用于更短工件的靠位:適用于NCT下料的工件,用于避開毛刺點,保証折彎精度.(4) 加長后定規 利用加長特性,進行小尺寸或負尺寸的間接靠位. 此后定規長,它可以伸出機床59.5得到靠位尺寸-59.5.可用于一些靠難度較高的小折,間接靠位折彎;左右定位工件.由于它長於普通后定規,所以工件在用普通后定規靠位時,它可用作工件的左右定位.(5) 墊片后定規 用於小尺寸折彎靠位,一般小尺寸折彎的靠位需墊墊片,以免上模壓壞后定規,但加墊片時墊片易跑動,影響安全操作,此后定規的突出部分就起墊片的作用.使用方法:突出部分朝下安裝;大尺寸或反靠位時支撐工件靠位.折彎大尺寸時,一般需要兩個人將手伸進機床抓住工件靠位,極不安全且尺寸不穩定,用此后定規可支撐工件靠位,單人操作,使用方法同上;它的基面等同于普通后定規,所以兼有普通后定規功能.(6) 單點后定規 用於多毛刺面的長邊靠位,一般NCT下料或切邊之產品,邊緣有毛刺點,用此后定規或躲過毛刺點,提高折彎精度;用于工件的左右定位,因其基體平面與普通后定規相同,所以此后定規兩邊可與普通后定規混合使用,其突起部分可用于工件的左右定位,實現工件與模具之間的准確避位,基面有普通后定規的功能(7) 料內點靠位后定規由于此后定規的突點突出于后定規延伸出另一平面,所以它可用于工件內小方孔的靠位.(8) 料內面靠位后定規因其上端有一突出結構,此突出平面與基體平面平齊,且寬度僅為基體的1/3.此點可用于:寬度小于普通后定規寬度的窄縫靠位;將其突出部分向下裝夾,可用于料內折彎之直接靠位;最佳適應范圍:內部折彎寬度大于20而小于150mm;亦可用于不規則外緣的小面靠位.注:其后定規的一般尺寸為60*9mm.折彎時的定位均緊靠后定規 (即平行于后定規),如果工件的定位面是斜面,此時應視工件的大小(定位的穩定性)設計定位治具,通常L≦10mm時均要考慮用定位治具(通常設計易模)來補助定位,除非特別小的工件,當然特別大的工件10mm的定位其穩定性也是欠佳. 如下圖所示:7.12 折床壓三角補強 三角補強的模具規格: 刀模型號117107202成形寬度(mm)刀具寬度(mm)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模具數量各2支各2支各2支各2支各4支各4支 三角補強的成型有兩種:1.与折彎刀具同時共用,即折彎与三角補強同時加工 2.工件折彎后再壓三角補強.注:成形三角補強的處數与模具數量有關,從上表中可知,目前同一規格最多能成形四處,如超過此數須与相關人員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