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侦查讯问 侦查学教学课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20.50KB
约43页
文档ID:49172075
侦查讯问 侦查学教学课件_第1页
1/43

侦查讯问侦查讯问的概念与功能一、概念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和证实犯罪,依 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和诘问的一种侦查行为二、功能1、听取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直接查明案 情(口供是一种直接证据)2、印证、复核前期调查的证据和案情3、扩大战果,发现新的违法犯罪事实和犯罪嫌 疑人4、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思想状态和主观动机(犯 罪构成要件),教育其认罪服法、改过自新5、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犯罪侦查工作和 治安防范工作讯问的法律要求一、地点被羁押的(拘留、逮捕):看守所和侦查 机关的办公场所未被羁押(传唤、拘传):所在市、县的 指定场所或其住处(不能带离所在市、县)二、时间被羁押的:没有时间限制传唤、拘传的:不超过12小时三、方法和手段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 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刑讯逼供的界定我国界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 犯罪案件立案标准》: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 的行为1、以殴打、捆绑、违法使用械具等恶劣 手段逼取口供的;2、以较长时间冻、饿、晒、烤等手段逼 取口供,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健 康的威胁、引诱和欺骗的界定对侦查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 我国立法采取一律禁止态度。

但对其具体含义,我国立法没有任何 具体解释司法实践中,作为侦查策略的威胁、 引诱和欺骗大量存在例如“坦白从宽、抗 拒从严”,“诱惑侦查”,对同案犯的讯问等 十分常见讯问的具体要求1、首先讯问的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 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 ,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 出问题2、首次讯问的要求:第一次讯问,应当问明 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 籍所在地、暂住地、籍贯、出生地、民族、职业、文 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受理刑事处罚或 者行政处理等情况3、制作讯问笔录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 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 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 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 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过程一、估测案情,建立审讯前的防御体系阶段这一阶段大致是从犯罪嫌疑人被拘捕,到审讯开 始阶段 二、试探摸底阶段试探摸底阶段又称为初审阶段这是犯罪嫌疑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加固心理防线的反应犯罪嫌 疑人在此阶段一般有如下反应:1.向侦查人员索要证据;2.投石问路,试探虚实;3.以假乱真,抛小瞒大。

心理变化过程三、对抗相持阶段1、拒供;2、谎供四、动摇反复阶段1、态度由硬变软;2、极力表白、提出条件 ;3、惶恐不安,不知所措;4、翻供五、供述认罪阶段六、猜测刑罚,等待处理阶段犯罪嫌疑人上述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审讯各 阶段任务和环境条件及犯罪嫌疑人各种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犯罪嫌疑人在各阶段的心 理特点,对于制定审讯策略方案,提高办案质量 及效率有重要意义拒供心理(原因)1、逃避法律制裁基本的拒供心理2、关注个人名誉关心社会名誉的影 响,社会地位身份越好,这种影响越强烈 3、不承认所作所为犯罪后抑制“犯 罪记忆”,不能接受自己的所作所为,以维 护心理健康和自尊因而,否认罪行4、不愿让亲友得知其犯罪担心亲友 遭受伤害或打击、失望5、害怕报复牵涉其他人时,由于害 怕报复而拒不供述供述的原因基本原理:降低犯罪嫌疑人对供述后果的感 知,同时提高犯罪嫌疑人的焦虑感知供述原因——三类有效因素:1、供述的外部压力警察讯问带来的强大压力,与讯问环境、警察的讯问技巧、警察行为和害怕惩罚相关害怕 警察惩罚或暴力威胁,害怕关押,警察的说服, 被逼供述等对大约20%的案件有作用,但供述有明显对警察不满。

供述的原因2、供述的内部压力犯罪嫌疑人体验到强大的罪恶感,因此需要通过 供述释放自己自责感,倾诉的需要42%的被试称 体验到供述后非常解脱,35%—40%的人称因感觉到 对犯罪有内疚感而供述因而,审讯人员首先告知犯 罪嫌疑人有罪,非常重要,这让犯罪嫌疑人感到痛苦 并试图寻找解释的借口和理由3、对证据的感知犯罪嫌疑人相信否认罪行徒劳无益,因为警方最 终会证明犯罪55%以上的犯罪嫌疑人是因为坚信警 察能够查明其犯罪而供述,这是瓦解犯罪嫌疑人抵抗 的最有效办法讯问方法基本趋势:从“硬审讯”走向“软审讯”1、软刑讯:从肉体折磨从走向精神折磨,即从 拷打转向车轮战、疲劳战、水刑等2、软审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之 上的审讯方法其基本模式是在分析被审讯人的心 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或其他人体 行为来说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与硬审讯法的 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使用强迫的方法让嫌疑人供述 ,不是“硬逼着”嫌疑人供述,而是以“软”的方式说 服嫌疑人,让其自愿供述水刑” ”(waterboarding)美国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2008年7月2日出版的 美国《名利场》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自愿体验了水刑,体 验水刑的照片和录像都在《名利场》杂志的网站上公布。

他 写道:“在沉重的黑暗里,头朝下,我等了片刻,直到突然感 觉水流缓缓涌上我的鼻子我屏住呼吸片刻,然后不得不呼 气吸气吸气让湿布紧紧粘上我的鼻孔,像一只巨大的湿乎 乎的爪子突然紧紧攫住我的面庞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呼气还 是在吸气,我不只是被水淹没,我更被恐惧的洪水淹没,赶 紧按约定的信号示意停下,令人窒息的湿布被从我脸上扯下 来我真不好意思告诉你们我坚持了多短时间因为我曾经 读到过,9·11主谋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受水刑时, 足足忍了两分钟才屈服,给审讯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 这一传闻未获证实,我北卡罗来纳州的朋友对此嗤之以鼻, 其中一个说,‘见鬼,我听说,他们只洗了一下他的脸,他 就全招了’我国常用讯问方法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就是审讯人员在讯问中通过 法律、政策、形势、前途和道德教育,促 使受审人弄清是非界限和权衡利弊得失, 达到转变思想,如实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 方法我国常用讯问方法二、使用证据法审讯人员在讯问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已获取的证据揭露受审人的狡辩和谎言,打消其抗拒心理,使命 受审人如实供述的最有效的讯问方法三、利用矛盾法审讯人员在讯问中利用受审人因编造谎言使口供出现的矛盾和同案犯之间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戳穿受审 人的谎言和狡辩,离间与贩毒案嫌疑人之间的关系,打 消其抗拒心理,促使其如实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方法。

九步讯问法“软审讯”的代表——美国弗雷德·英博的“九步审讯法”:(1)正面对质绝对确定地告诉犯罪嫌疑人,他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审讯人员必须假装有充分的证据,接着说服犯罪嫌疑人,使其相信说出真相的好处(因为真相已被审讯人员了解)于是,嫌犯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加同时,审讯者可以绕着房间走动,并侵入嫌犯的私人空间,借此进一步增加嫌犯的不适感2)主题发展审讯者会编造一个关于嫌犯为什么 会犯罪的故事主题编制是通过观察嫌犯的眼神,来揣测 为什么他会作案、为什么嫌犯愿意认为案件是其所为以及 什么样的理由能让嫌犯认罪审讯人员设计一个主题(一 个故事),使嫌犯可以利用这个主题为自己参与犯罪开脱 或者找出理由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表示出理解和同情, 以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比如:告诉犯罪嫌疑人其他人面对同样环境和情况也 可能犯罪,降低犯罪在道德上的严重性以减轻犯罪嫌疑人 的内疚和自我谴责,向犯罪嫌疑人暗示其犯罪行为在道德 上具有可接受的一个理由,把谴责其他人作为对犯罪嫌疑 人同情的一种方法,使用赞扬和恭维来操纵犯罪嫌疑人, 指出嫌疑人所涉及的罪行可能被夸大了,使嫌疑人相信继 续否认对其不利九步讯问法(3)阻止否认让嫌犯否认自己的罪行会增加其信心,所以审讯者 会设法打断嫌犯对罪行的所有否认,有时会告诉嫌犯一会 儿将给他说的机会,但是现在他需要听审讯者说。

从审讯开始,审讯者就会留意嫌犯否认罪行的意图, 并在他开口前予以阻止阻止嫌犯否认罪行,除了能使其 的信心保持低落,还能使嫌犯保持安静,因此没有寻求律 师帮助的机会如果在主题编制过程中嫌犯没有进行否认,审讯者 会将此视为确定嫌犯有罪的信号如果在主题编制时,否 认的最初尝试渐渐消减或停止,审讯者便知道他找到了一 个好的主题,嫌犯离招供越来越近了4)击破反驳在审讯者完整地编制一个涉 及嫌犯的主题后,嫌犯可能会提出逻辑上的反驳, 而非简单的否认审讯者对这种反驳的处理与对否 认不同,因为这些反驳能给审讯者提供一些信息, 用以反过头来对付嫌犯审讯者可能会说“看,你说的不错,你告诉我 你这样做决不是预谋好的,而只是你一时失控 如果审讯者处理得当,嫌犯提出反驳的结果将更像 是在认罪5)掌控嫌犯的注意力到这时,嫌犯会感到灰心丧气、举棋不定他可能想要寻找一个人来帮助他摆脱这种局面针对嫌疑人推出的消极现象,审讯者要要设法缩小自己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装作和他站在一边,并重新获得其全部注意,在后续的主题编制中尽力表现得更为真诚为了使嫌犯更加难以从这种局面中脱身,审讯者可以在身体上更靠近嫌犯审讯者还可以运用一些表示友好和关怀的肢体语言,比如触摸嫌犯的肩膀或者轻拍他的背部,称呼嫌疑人名字,与嫌疑人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

这个策略,使嫌疑人更加注重审讯人员的意见6)应对嫌疑人消极情绪当嫌疑人表现出 即将放弃抵抗的迹象时,审讯人员应当将嫌疑人的 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关于犯罪动机的明确和重要的主 题上(动机选择)表现出同情和理解,促使嫌疑 人说出真相然后,通过嫌疑人认识到自己给被害 人造成的痛苦,努力产生一种悔恨情绪审讯员可 以利用嫌疑人的体面感和荣誉感,如果恰当也利用 其宗教信仰该阶段的重点,是利用嫌疑人弱点,击溃剩余 的抵抗有些嫌疑人在此阶段会哭,哭是一种宣泄 ,压力得到释放,这也是嫌疑人放弃抵抗和即将供 述的迹象九步讯问法(7)审讯者使用一组选择疑问句,来让被审 讯人以可以接受的方式承认该犯罪行为在认罪的前提下,嫌疑人往往选择一种较为体 面的解释审讯者可以为犯罪行为的某方面提供两 个截然不同的动机,有时会从次要方面开始,这样 不会使嫌犯产生过度的胁迫感一种选择是社会可 以接受的(“由于工作需要”),另一种则是道德 败坏的(“由于贪婪”)审讯者增大两种选择之间的反差,直到嫌犯表 现出选择其中一种动机的迹象,比如点了一下头或 者增加了暗示放弃抵抗的信号然后,审讯者就可 以加快审讯进展的速度了 (8)使犯罪嫌疑人口头叙述各种犯罪情节。

最初的认罪发展为详细完整的供述,提供了环境、 动机、性质等信息此时,讯问人同嫌疑人单独在 一起很重要,其他人的出现会妨碍嫌疑人坦白罪行 但正式供述时应有其他审讯者在场,或进行录音 录像,并以其防拒绝在笔录上签字或翻供,给其造 成一种木已成舟的印象9)由口头供述转为书面供述及时制 作书面笔录,并让其签名研究表明,迟延 取得书面供述,可能导致供认者深思熟虑法 律后果后撤回供述(翻供)此时,可安排其他同事进入办公室,这 样能够增加嫌犯的心理压力,让他更加渴望 赶紧在供词上签字并离开那里九步讯问法”总结审讯人员的上述做法似乎带有一定的欺 骗性其实,成功的审讯往往需要审讯人员在 合理的程度上使用欺骗策略他们想嫌疑人头 脑中灌输的主题是:法律责任将减轻或免除( 例如,自卫、意外或者无意识)事实上,这 些主题很大程度上是以嫌疑人在头脑中减轻犯 罪的责任和相应的后果为前提的当然,审讯人员在使用欺骗策略的时候要 有限度,基本原则是这种欺骗策略的使用不会 使无罪者违心地承认自己有罪上述方法,主要由两个策略构成:一是 夸大,二是缩小前一阶段,审讯人员夸大对嫌疑人不利 证据的证明力和犯罪的严重性,进而威吓嫌 疑人作出供述,该方法推荐用于不易动感情 的嫌疑人。

与此相反,“缩小”适用于自责的嫌疑 人,诱使嫌疑人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