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摘 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影响着学 生的道德发展和学习动机,也促使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师生的相互了解是建 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二者的关系,积极努力地构 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词 :师生关系;特征;构建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标而形成的教学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其中以教学活动的交往关系为主 [1当] 然,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主客体之间或 者说是双主体之间动态的变化过程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 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引导下发展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 不断趋向理想的,但是又不失理性,是建立在客观现实条件基础上的良好的师 生关系具有以下特征:(一)尊师爱生,和谐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无论什么 样爱的形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总是从内心里爱护自己的学生,学生总是 尊敬自己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纯洁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恭敬求教,懂得尊重老师。
而且, 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一般也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爱生,最 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知识或技能则是其次的找个会教书本知识的老师 容易找,找个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能以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的老师,很 难良好的师生关系符合现实的伦理道德要求,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相处 和谐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是真心实在的,是充满诚意的老师与学生的感情, 出于职业,但又不止于职业不是因为,学生是自己正在教的,老师需爱护学生, 学生应爱戴老师即使学生自己不再教了,这种感情不会因此转淡甚至消失,良 好的师生情谊,是终生的教师爱护自己的学生,也要注重爱的方法和艺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 异,能宽容、接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多启发、表扬、激励学生,少些批评、 责罚,更不能冷嘲热讽、污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当然,即使是启发、表扬、 激励和批评,也要注意对象、场合、时机、效果、方法,不能不作调查研究,随 意盲目表扬或批评学生,带来不良的结果,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影响学生 的健康发展二)民主平等,合作对话 现今师生关系区别于封建制度下或传统师生关系的一个鲜明标志是:民主平 等的确教师在处罚学生时,心里怀的是责任,是对学生的爱。
今天,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平等、竞争的意识深入人心,人们对民主、平等、自由的要求越来 越高,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 的,师生之间是种合作的、对话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以教师为绝对权威,控制 和被控制、命令与服从的关系[2]在教育中,教师也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 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 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让每 个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要虚心向 学生学习,不能以“权威 '自居,不搞“一言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师生之 间的双向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纯洁良善,共生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纯洁的、向善的师生关系是纯洁的,并不反对教师 对自己的辛勤劳动主张报酬这里的纯洁良善,是从师生交往的角宣,是从师从 教的动机角度来讲的师生的交往不是建立在金钱利益交换的功利基础上,而是 出于对教育的责任,出于对学生的发展、幸福的考虑;出于对学习的渴望,出于 对教师的敬重,出于对幸福的追求。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生相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既对学生有利, 又对教师有利的教和学彼此唇依,互不分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面对教育 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反过来,这又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展[3](四)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现代公民社会,教育的中心是学生,不是老师学校是开展教育的地方,是 专门为学生兴办的,教师的聘请也是为了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的中心是学 生,不是老师,也不是学校的管理层只有明确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中心地位, 才能明确教师的职责,理顺师生的关系,这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但是教育的主导是老师,不是学生不过中心也好,主 导也罢,都不是绝对的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教导、,在于传道、 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在师生之间的地位应是主导的地位,即主持引导的地位 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在人生阅 历、身心成熟度、知识结构尤其是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存在较多较大的差异,这 决定了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居于主导、主动的地位,应主动地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
五)动态发展,深远持久教育实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师生关系也应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场合、 时机,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与学生相处的态度,教师所处的地位,在不断发生 相应的变化另外,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动态变化的,自然师生关系 也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僵化不变的但是师生关系的动态变化,一方面要适 应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相对于社会其它领域的发展 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应该服务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许, 教育会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当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时 候,教育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源头,教育可以为社会变革奠定思想基础,可 以为社会变革培养一批革新人才二、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一)教师方面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个整体认识 和看法,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4在] 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 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 立全新的学生观,打破传统对立的师生关系,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转变 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观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终身教育 理念的提出让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终身教育贯穿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和培养社 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教师首先要 具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迸,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 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发展性评价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 质的提高,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素质的评价方法,把学生的发展放 在首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贯穿于 教学全过程,在这种评价模式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学业成绩的评定都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在发展性评价的指引下,教师也逐渐转变观念,用鼓励的 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力,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创 建条件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职业的意义和价 值,从古到今,大家把教师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人们把教师比作朴实无华的园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教师职业当作一 种事业来经营,而是仅当作一种简单的日常工作。
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既漫长又富有成就感的过程,教 师应该把学生的成长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把教师职业置于功利主义的 泥潭中,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工作中体会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实现人生的 价值和目标2、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专业知识从知识的功能出发,教师知识包括:本体性知 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5教] 师可以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 培训,有意识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有广博的 科学文化知识,四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其次,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教育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了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而且对 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 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专 业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教学和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 力再次,教师要增强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个体把教育教学工作当 作生命的一部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愿意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
它是在 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 神,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根本动力教师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性向和 专业自我二)学生方面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在人与人交往的 过程中,交往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 剂,在任何环境和任何人都能进行对话与交流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师生 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交往的地点主要是学校,换句话说是 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相对与学生来说有较强的话语主导权,学生的学习和思 考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5]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 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和自己一起成长、一起发展的最 亲密的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课堂上,还包括课下和日常生活中,教师 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渗透民主、平等的观念,不能把成绩和分数作为区分学生的唯一标准,关注学生 的性格差异和兴趣爱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在师生交往 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并在实际行动上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无形中提高 学生的沟通能力并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中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心,但是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师生交 往中难免会犯错,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对老师敬而远 之,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比较差,在老师眼中被定义为“差生”,被老师边 缘化,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的关心视而不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冲 突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 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时刻以鼓励眼光看待学生,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个学 生,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综合素质 的一种体现教师积极向上的情绪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 生之间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6]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 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课程改革新理念得以体现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 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引起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且 要共同努力构建参考文献:[1] 周莎.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D].河南 师范大学,2007.[2] 刘慧.初中阶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