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二 0 0 一一年十月八日一一年十月八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建设方案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建设方案项项目目负责负责人:人:蔺丽萍 教授体育学院院长硕士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项项目目组组主要人主要人员员: :靳贤胜 教授副校长 硕士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孙红元 副教授 体育学院副书记 硕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谢绪勇 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校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朱天才客座教授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院院长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邢国福 副教授 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硕士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冯文昌 副教授 硕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姚贞光 副教授 硕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林高源 副教授 硕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刘巧芳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陈度宇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朱美珍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段富贵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杨惠晓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陈健 讲师硕士社会体育专业教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专业建设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结合河南省、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施功夫文化传播工程,依托海外孔子学院建立少林、太极文化推广机构,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的具体要求,将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焦作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焦作市正在倾力打造太极文化名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焦作地区唯一一所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在推广普及太极拳、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培养了大批的精英和骨干为了更好地服务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各级领导特别重视太极拳在我校的开展情况,并将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一个特色项目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已超过 1.5 亿人,以中国为核心, 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为中心, 并逐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初现雏形太极拳已成为参与范围较广、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 而且市场前景良好,需求量较大,招生和就业形势一直稳定良好,这些都为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专业建设基础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指示精神,体现“五个对接”、“十个衔接”,体育学院始终把专业建设做为核心工作放在首位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体育学院依托太极圣地这一区域优势, 2006 年,学院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 ,招收了第一届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的学生,至今已招收六届学生,共计 245 人,招生成逐年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到 98﹪。
二)教学模式为了使重学生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地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 “工学交替” 、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本专业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课程建设,逐步形成质量高、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适时调整课程结构,贯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思想,妥善处理好培养专门人才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2、课程教学内容力争反映出本领域或相关研究领域新的发展、新要求3、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4、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功能实用化根据本专业学生从业特点和地方的实际需求,开设一些小而活的应用性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本地区的实际与此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建设,2009 年太极课程建设成了校级精品课程,2011 年 10 月又被审批为省级精品课程。
四)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职工 15 人,具有高级职称 8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13 人,省学科带头人 1 人,校级骨干教师 3 人、教学新秀2 人体育学院经过多年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比较合理的梯队队伍,如表 1:表表 1 1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双师担 任课 程1蔺丽萍女46教授硕士双师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2靳贤胜男46教授硕士双师田径、运动营养学3孙红元男43副教授硕士双师乒乓球、羽毛球4邢国福男46副教授硕士双师太极拳、 社会体育指导5冯文昌男43副教授硕士双师休闲体育、体育科研与方法6姚贞光男42副教授硕士双师足球、运动心理7林高源男45副教授硕士双师篮球、毽球8刘巧芳女33讲师硕士双师太极拳、太极拳理论9陈度宇男33讲师硕士双师太极拳、传统体育养生学10陈健男34讲师硕士双师太极拳、武术11段富贵男33讲师硕士双师体操、运动解剖12杨惠晓女28讲师硕士双师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13朱美珍女28讲师硕士双师健美操14朱天才男65教授双师专业建设指导、技能培训15谢绪勇男42中高双师专业建设指导说明:朱天才,陈式太极拳大师,我校外聘客座教授。
谢绪勇,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校长(五)太极拳竞赛在推广普及太极工作的同时,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太极拳比赛,取得较好成绩2006 年、2008 年参加了首届与第二届赵堡和式太极拳大赛,荣获 1 项集体项目一等奖、荣获 9 项一等奖、11 项二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2009 年参加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一等奖 3个、二等奖 5 个、太极推手女子 60 公斤级第三名2010 年,选派两名队员参加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参加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一等奖 6 个、二等奖 8 个,获三等奖 10 个六)对外交流邀请名家名师来校讲学,先后聘请康戈武、朱天才、陈正雷、陈庆洲、和有禄、马长勋、翟维传等太极拳大师到我校讲学,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太极拳知识,提高了学术水平为了推进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办学,先后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航天航空大学、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每年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国外合作学校进行太极拳教学和培训工作 2011 年 3 月,我校选派陈度宇教师到乌克兰乌什基斯国立师范大学传授太极拳,近期,还将派出两名教师到吉尔吉斯斯坦传授太极拳。
通过外派教师讲学授课,探索了一条太极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加强了我校太极文化对外交流基地的建设2011 年 7 月,来自发展中国家的 15 名学员在我校接受为期 20 天的太极拳学习与培训今年我校将开始招收社会体育太极拳方向的留学生,逐步扩大合作办学的规模和力度三、专业发展目标三、专业发展目标本专业将依托焦作太极圣地这一地域优势以及河南省政策的支持,建立 “互利共赢、灵活实效”的校企之间的合作体制通过两年专业建设,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将达到年招生人数在 9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 100%,双证书持有率达 100%;专职教师层次得到较大提高,培养或引进博士 1 到 2 名、教授 2 名、副教授 1 到 2 名;自主开发教材 3 门;建设多功能实验、实训室 2 个,开发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综合实训资料将社会体育专业(太极拳方向)建设成为毕业生具有较强就业竞争优势,能服务于河南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省内一流、国内重大影响的高职精品专业四、人才培养目标四、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养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培养能够从事基层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方面工作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并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体育工作人才队伍。
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群主要在健身俱乐部、商业健身中心、度假村(健身房) 、街道社区群体中心等从事教练与管理岗位工作;体育场馆、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岗位工作以及学校等相关岗位工作五、改革与保障举措五、改革与保障举措(一)专业建设改革1、课程设置改革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为前提,全面研究《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3 年》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必需的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动态地保持课程及其内容体系的先进性,确保课程的适用性,确保课程体系的完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加强教学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将本专业教师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比例提高到 90%;加强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建设,完善网络教学手段在太极文化专业集群的外围专业建设中,进一步确立因材施教的观念,允许并鼓励各专业学生在自身发展方面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向选择太极文化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太极文化专业课程2、精品课程建设太极文化相关课程要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常态化,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发挥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方面的领军作用,保障教学研究的制度化和经常化。
至少建成 1 到 2 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已有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 1 至 2 门校级精品课程3、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在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其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 的 45%以上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深化知识、体验工作、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我们已建立了 8 个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是焦作奥世健康会所、沁阳市第五中学、焦作市解放区学生路社区、焦作市体育运动学校、焦作市王民文武学校、上海原力健健身会所、上海唯嘉集团、焦作市龙源湖学校,并与之进行长期的合作近期将与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和塔沟少林武术学院等签订留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协议,还将在上海市再开辟一个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基地”的辐射面随着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班学生通过校内外教学实习、集中与分散实习、课堂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靠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习点来完成为了确保实习质量,修订《毕业实习管理办法》 ,增加教师实习业务培训内容、与实习学校座谈等形式提高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为实习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5、培训工作加强培训项目建设,形成太极文化培训项目群主要的项目包括:建立基于互联网应用平台的太极文化远程教育体系,开发太极文化教育培训的电子资源,面向全世界开展多语言太极文化培训;积极承担企事业单位员工太极文化轮训项目;探索针对市民健身需求开展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普及培训;在太极文化学术领域进行高层次的、研讨性的培训;探索与校外正规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拳培训6、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师生喜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