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与规模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形态一、城市性质•1、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能够体现城市的特色鞍山、蓬莱、纽约、华盛顿–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综合性中心城市–全国性中心城市 首都及直辖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地方性中心城市 地级市–县城 及县级市•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一种工业 鞍山、克拉玛依»多种工业 上海、青岛、唐山–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铁路枢纽 郑州、徐州»港口城市 上海、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大连、青岛–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伊春、加格达奇、牙克石–以渔业为主的城市 北海•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成都、太原–革命历史城市 遵义、延安–风景旅游城市 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肇庆–边境城市 黑河、满洲里、丹东(、广州等)•特区城市–行政特区 香港、澳门–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大连、黑河、绥芬河•3、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城市发展的外在因素•自然资源的影响 矿产、水、农产品、旅游•地形地貌的影响 平原与山区城市、水网与沿河海城市•对外交通的影响 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国家政策的影响 深圳的发展,特区的发展,重工业—新技术,煤矿的衰落,森林工业城市•3、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历史文化的影响 杭州、南京、曲阜•工业经济的影响 顺德市温州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不景气•风景旅游的影响 张家界•社会因素的影响 非市属单位(机关、文教、工厂)•4、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是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 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产量)• 主要部门用地结构的比重–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二、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的概念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 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规划期限末达到的城市人口总数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 全国668座•特大城市 100万人以上•大城市 50万人—100万人 •中等城市 20万人—50万人 •小城市 20万人以下 最低限 6—8万人• 城镇 2000人以上 •国外城市规模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单从人口规模上划分,被称为城市或城镇的标准有 美国为2500人; 英国为3500人; 法国为5000人; 印度为5000人; 俄罗斯为1000~2000人•2、城市人口的概念–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职业•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居住地•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综合–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 人口百岁图(人口宝塔图) •性别构成 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家庭构成 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劳动构成 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职业构成 各个行业(一、二、三产业)•3、城市人口的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与迁出城市人数的净差值–人口综合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代数和•4、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医疗条件 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福利条件 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计划生育政策 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认识观念 多子多福—一个子女—不要子女–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50年代大发展,60年代初调整,改革开放•国家政策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城,农转非–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的要求•每人用地近百平方米,住宅约20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投资数万至十万元 –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三、城市用地及规模•1、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用地范围内进行城市建设,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土地城市建成区:指城市建设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10大类大类 46中类中类 73小类小类居住用地 R 公共设施用地 C工业用地 M 仓储用地 W对外交通用地 T 城市道路广场用地 S绿地 G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特殊用地 D 水域及其它 E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 C11 市属办公用地 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用地商业金融用地 C21 商业用地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 C23 贸易咨询用地 C24 服务业用地 C25 旅馆业用地 C26 市场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娱乐用地 C31 新闻出版用地 C32 文化艺术团体用地 C33 广播电视用地 C34 图书展览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 C41 体育场馆用地 C42 体育训练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C52 卫生防疫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教育科研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3 成人与特殊学校用地 C64 科研设计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文物古迹用地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其它公共设施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我国的土地资源缺乏,节约土地是一项基本国策–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1、60~75 M2/人 2、75~90 M2/人 3、90~105 M2/人 4、105~120 M2/人 一般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 小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10平方米; 特殊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
•3、城市用地结构和指标–重点是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用地平衡: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需要,对各类城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做的调整和综合平衡•用地平衡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各类用地必须分别计算各类用地按照平面投影面积计算计量单位:总用地——公顷 人均用地——㎡/人计算结果按照统一表格进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