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最著名的长篇歌行之一 ,对后世诗歌文学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作者时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有感而发,陈鸿作《长恨歌传》 ,白居易作《长恨歌》 传世的《长恨歌》就这样诞生了白居易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这些观点充分反映在《长恨歌》的李杨爱情传奇中 《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由“汉皇重色”起笔,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写一代君王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起因第二部分:描述由“安史之乱”引起的“马嵬事变” ,这是爱情悲剧的高潮第三部分: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痛苦感受,包括单身入蜀与孤守长安宫殿两个情景第四部分: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下,玄宗、贵妃重新团圆,这是神话传奇般的结局 《长恨歌》的主题反映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中。
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李杨二人悲剧的命运与永恒的爱情在《长恨歌》中,杨贵妃一出现就成为悲剧式的主人公,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之下, “一朝选入君王侧” ,她被迫入宫,她的命运不能由自已作主白居易对贵妃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成功地在开篇就塑造了女性的悲剧,还原了历史的原形白居易一反古代史学家们的“女人祸水论”的谬论,如陈鸿《长恨歌传》就直白其写作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而白居易却不这样持有偏见,他将唐玄宗的误国与杨贵妃的得宠分开来谈李杨爱情在安史之乱的衬托下,引起读者们的同情,杨贵妃的形象与得到读者们的爱怜 《杨太真外传》记述了马嵬事变时,军队哗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包围了驿院唐玄宗惊慌失措,出门慰问士兵士兵们不肯离去,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敢回去见杨贵妃,躲进驿站旁的小巷中,久久不肯进院在众大臣的劝诱下,玄宗 “抚妃子出于厅门,至马道北墙口而别之,使力士赐死妃泣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 ’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 ’力士遂以罗巾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 ”马嵬事变生生将爱情的一对分开了, “君王掩面救不得” ,李杨的爱情悲剧在此时达到了高潮李杨的爱情虽为一大悲剧,但仍有不少令人回味之处,如二人在歌舞升平时期的恩恩爱爱的细节就很令人感动。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 740 年)十月,唐玄宗在华清宫召见杨玉环,玉环国色天香,玄宗引为知已,正所谓“一朝选在君王侧” 玄宗度玉环为太真,随侍左右天宝四载(公元 745 年) ,册为贵妃,待如皇后,宫中呼为娘子,这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二人之爱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境界 《新唐书•杨贵妃传》也记载了李杨形影不离的爱情故事, “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尉良渥明日,诸姨上食,乐作,帝骤赐左右不可赀,由是愈见宠 ”这些历史记载正是《长恨歌》的所描述的李杨爱情的真实的写照李杨的爱情之所以如此持久,与他们都是梨园弟子的知音有关唐玄宗通晓音律,善击羯鼓,杨贵妃雅善歌舞,而且擅长演奏琵琶、击磬 《长恨歌》中盛赞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长恨歌最动人的诗句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生殿亦名集灵台,天宝元年(742 年)修建,为天子祭祀天神之前斋戒沐浴的地方。
关于七夕李杨游华清宫之事,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闭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 《开元天宝遗事》又云:“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这就是李杨在长生殿对天盟誓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背景,在七夕的美丽夜晚,民间与宫中乞巧,瓜果酒馔花朵摆满了家家户户的庭院,人们要在院子里赏月整个晚上,女人们还要穿针引线,比赛技巧,祈求夫妻团圆合家幸福,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按民间习俗,在月下祈求世世为夫妻,这样的爱情祈求是很感人的《长恨歌》已传颂了千余年,它所描写的一代帝王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在《长恨歌》的诗句中,无论是在李杨初次相见温泉宫,还是在皇家宫殿中的恩恩爱爱,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马嵬事变中,还是在玄宗的孤苦思念中,李杨的爱情都得到了升华,让我们都看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华清池长恨歌华清池长恨歌 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以“两情相悦” 、“恃宠而娇” 、 “生离死别” 、 “仙境重逢”等四个层次十一幕情景,由 300 名专业演员组成强大阵容,以势造情,以舞诉情,在故事的原发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该剧斥资亿元,阵容强大,气势恢宏。
它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运用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科技手段,营造了万星闪烁的梦幻天空,滚滚而下的森林雾瀑,熊熊燃烧的湖面火海以及三组约 700 平米的 LED 软屏和近千平米全隐蔽式可升降水下舞台,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演绎了一篇神奇的历史乐章,成就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典范序 幕: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朵美丽的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九龙湖上披着长纱的杨玉环在花中翩翩起舞娇柔的身影,如玉的容颜,璀璨了苍翠山峦,朦胧了烟树龙榭,伴着悠扬的钟声,将我们带回那尘封的历史画卷之中第一幕:一朝选在君王侧 ; 天生丽质,千娇百媚的杨玉环奉诏入宫,唐明皇端详着花容月貌,娇艳无比的玉环,以金钗钿盒赐于其做定情之物金殿举行册封大典,朝臣入贺,歌舞伎出,灯火辉煌,五彩斑斓第二幕:《夜半无人私语时》:“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明皇与贵妃仰望银河,共诉衷肠,焚香盟誓他们在月光下漫舞,在水中游舞,在林中起舞,倾诉着爱意,缠绵着柔情第三幕:《春寒赐浴华清池》在众多宫女的簇拥下,杨贵妃罗裘薄纱,酥胸半遮,薄薄的水帘下,贵妃与宫女妩媚的身影形成一幅“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洗浴图。
贵妃娇柔的身影在一个透明的水体中轻摇慢舞,丰腴美艳像雨中梨花,玲珑剔透如含露玉枝第四幕:《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见驾唐明皇和杨贵妃,别有用心地跳起了胡腾舞只见他突如其来狂吼乱舞,引得贵妃领众舞伎也跳起了胡旋舞缓歌慢舞的羽衣曲被惊扰,坐在一旁的明皇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冲到他们中间,一展帝王英姿和天子之位不容动摇、纯洁爱情不容玷污的威仪第五幕:《玉楼宴罢醉和春》玉容花颜的杨贵妃,娇恃宠爱,承欢侍宴,日夜尽欢,醉眼迷离半点红霞染云鬓,一片春光上心头在宫女的服侍下,杨贵妃醉态恣意,千娇百媚,柔情似水,春心荡漾……第六幕:《仙乐风飘处处闻》骊山脚下,皇宫高处梨园内,缓歌慢舞,仙乐飘飘,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贵妃率梨园弟子在芙蓉花中翩翩起舞,唐明皇醉心的欣赏着爱妃的花容玉姿,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第七幕:《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生日,唐明皇设宴长生殿百官进贺,众伎起舞宫中鸟语花香,灿烂辉煌杨贵妃随着《霓裳》新曲如天仙般在翠盘中婀娜起舞唐明皇揽贵妃入怀,贵妃娇依主君唐明皇亲奏一曲 “夜鸣啼” ,引得众舞伎翘袖起舞,祥云漂浮第八幕:《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造反,潼关沦陷,京师告急,惊破了唐明皇的春宵花梦。
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宫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唐明皇的“芙蓉帐” ,也燃烧了唐明皇的天子梦第九幕:《花钿委地无人收》唐明皇仓皇西逃至马嵬坡,将士哗变,逼迫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将士的包围中,那么无助、孤单,那么难分难舍无数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她就这样在惨淡的月光下凄美地死去苍凉、凄楚的歌声在空旷的山野里久久回荡……第十幕:《天上人间会相见》唐明皇魂魄出壳,来到月宫与杨玉环相会两人泪眼相望,尽诉相思水雾萦绕的仙女手持彩绸飘然起舞,华丽优雅的“霓裳羽衣舞”似风吹仙袂,为这对有情人能在仙宫相会而乐,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资料来源骏途网:资料来源骏途网: st&a=show&catid=11&id=118st&a=show&catid=11&id=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