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人情论 [ 教学目的 ]1.掌握 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2、通过阅读课文,领会“不失人情”的含义,认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种种人为的困难,从中得到借鉴3、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典故[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 ]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喟甫莸跖佞谄谗咻倏二、繁体字遷礙圖詭豈淺厭車際懼補薦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然 ** ()乎难之矣2、此贪倖()之流也3、则倐()赵、倐钱四、重点词语1、殿(之) 2 、瞿(然) 3 、喟(然) 4 、 (所甚)亟 5 、危(言) 6 、甫(信)7、 (境缘不)偶 8 、 (营求未)遂 9 、讳(疾不言) 10 、自(古神圣) 11 、且(如) 12 、操(是非之)柄 13 、动(关生死) 14 、薰莸(不辨) 15 、相(欺)16、阳(若同心) 17 、阴(为浸润) 18 、 (良医难) 必 19 、 (犹)冀(回春) 20 、若(辈) 21 、 (嫁谤自)文 22 、延(医众多) 23 、坐(而待亡) 24 、 (一齐之)傅 25 、倐(赵倐钱) 26 、 (必)期五、指出语法现象1、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
六、今译1、 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2、 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3、 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4、 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七、阅读孫思邈之祝醫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嗟乎醫之神良盡於此矣宅心醇謹舉動安和言無輕吐目無亂觀忌心勿起貪念罔生毋忽貧賤毋憚疲勞檢醫典而精求對疾苦而悲憫如是者謂之行方稟賦有厚薄年歲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緩急境地有貴賤風氣有柔強天時有寒熱晝夜有重輕氣色有吉凶聲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運氣有太過不及知常知變能神能明如是者謂之智圓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須辨當思人命至重冥報難逃一旦差訛永劫莫懺烏容不慎如是者謂之心小補即補而瀉即瀉熱斯熱而寒斯寒抵當承氣時用回春薑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詳明勿持兩可如是者謂之膽大四者似分而實合也世未有詳謹之士執成法以傷人靈變之人敗名節以損己行方者智必圓也心小則惟懼或失膽大則藥如其證或大攻或大補似乎膽大不知不如是則病不解是膽大適所以行其小心也故心小膽大者合而成智圓心小膽大智圓者合而成行方也世皆疑方則有礙乎圓小則有妨乎大故表而出之(节选自 《医宗必读· 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要求:1 、给上文标点2 、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 、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 “不失人情。
”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 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难之矣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今译】 我曾经读 《内经》 读到《方盛衰论》 , 在文章的结尾说: “不要违背人的实情! ”总是睁大了眼睛惊奇地站起来,很感慨地叹服黄帝、岐伯了解人心很深哪! 不违背人的实情, 是医生非常急切要达到的境界,但却是特别的困难呀! 大约人情之类有三种:第一是病人之情,第二是旁人之情,第三是医生之情原文】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脏各有所偏, 七情各有所胜 阳藏者宜凉, 阴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脏气之不同也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贫者衣食不周, 况乎药饵 ?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怀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缘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
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 闻、问,而独凭一脉者 且如气口脉盛, 则知伤食, 至于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 ?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今译】人们所说的病人的实情,五脏强弱各不相同,七情盛衰因人而异阳盛的体质适宜凉剂, 阴盛的体质适宜热剂;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和缓的方药治疗没有功效, 不能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峻猛的方药治疗就有危害这是人的五脏功能不同 人对动静各有喜欢和厌恶,对饮食也各有爱好和嫌忌性情喜欢吉利的人,对他直言疾病危重的话会被责备;性情多忧虑的人,安慰他几句,会被说成虚伪对别人不相信的人, 诚恳的奉告难以实行;多疑的人,话说深了就被猜忌这是爱好和厌恶的不同 富有的人大多任性,因而对医生的禁忌、告戒就不遵守;尊贵的人大多妄自尊大,因而骄横放纵,违背常理这是处境、地位的不同贫困的人衣食尚且办置不周全,何况花钱买药呢?卑贱的人焦虑劳苦,不得安适,他们心里所考虑的是什么可想而知 这是调理治疗的不同有的人正确的话才相信,听了错误的话又改变主意,好比岔路一多, 就找不到逃跑的羊一样,终于没有效果。
这是没有主见而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最怕医生给开出人意料的方子,只求稳当, 好比一大车柴失火只用一小杯水去救,难免失败这是过于谨慎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境遇不顺当,欲求不能实现,内心牵挂不已, 良药难治这是患得患失造成的危害有性急的人患上慢性病,频繁地更换医生而导致杂乱用药;有性情迂缓的人患了急性病,一再拖延而使病情严重,难以挽救这是性情缓急造成的危害有的人怕用补药,人参、白术刚沾嘴唇,心口就先阻塞;有的人怕用攻药,硝石、大黄一进口,魂就吓飞了这是对药物有偏见所造成的危害 有的忌讳疾病不讲,有的因有隐秘的病情难以诉说,甚至故意隐瞒病情,想试试医生切脉的本领殊不知即使古代名医,也没有舍弃望色、听声、问证,而只凭切脉一项诊断的况且,如寸口脉盛,就知道是伤食,至于哪天哪时受的伤,伤的是什么食物,怎能只凭切脉就知道呢?这些都是病人的实情,不能不察知啊!【原文】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 ?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本孰标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回又若荐医, 动关生死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贪其酬报而荐者,甚至熏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可作鴞,致怀奇之士, 拂衣而去, 使深危之病, 坐而待亡。
此皆旁人之情, 不可不察者也今译】 人们所说的旁人之情,有的人对治病发表似乎是有根据的议论,但和病情不一定相符合; 有的人说些没有根据的话,可他对医理连做梦也没梦见过有的人掌握判定是非的权力,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认为是对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就认为是错的,而真对、真错没有谁能够辨别;有的人持有肤浅的看法,头痛就治头,脚疼就医脚,但哪个是本,哪个是标谁知道呢?有时尊长显贵提出的主张难以违抗,有时亲戚朋友有偏见难以扭转又如推荐医生, 往往关系到生死有因个人感情投合而推荐的,有因庸医偶有疗效而推荐的,有的因听信了大夫的花言巧语而推荐的,有的因接受了医生的报酬而推荐的甚至好坏不辨,胡乱任意评论,赞誉某个医生,就能把强盗说成圣贤, 诋毁某个医生, 就可把凤凰说成猫头鹰,致使那些高明的医生生气而去,使身患危重疾病的人,白白等死这些都是旁人之情,不能不察知啊! 【原文】所谓医人之情者,或巧语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辩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结纳亲知,或修好童仆,或营求上荐,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枳、朴、归、芩,到手便撮,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
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性成, 排挤为事, 阳若同心, 阴为浸润, 是非颠倒, 朱紫混淆 此谗妒之流也有贪得无知,轻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此庸浅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图功;有素不相识,遇延辨症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或延医众多,互为观望;或利害攸系,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诚然得矣;坐失机宜,谁之咎乎?此由知医不真,任医不专也今译】 人们所说的医生之情,有的人用花言巧语诳骗病人,有的人用甜言蜜语取悦病人, 有的人用强词诡辩蒙骗病人,有的人用危言耸听恐吓病人,这些都是能说会道之类的人 有的人结交病人的亲戚朋友,有的人笼络病人的家僮仆人,有的人想方设法托人推荐给达官贵人,有的人不经邀请就自己登门,这些是逢迎谄媚一类的医生有的人没有学问,却诡秘地自称是神仙授予的医技,有的人本来目不识丁,竟假冒有异人秘传的医术,这些是欺诈一类的医生有的人望闻问切全不关心,枳实、厚朴、当归、黄芩到手就抓,还胡说别人愚昧,自己聪明,别人生疏,自己熟悉,这些是言行轻率鲁莽一类的医生。
有的人嫉妒成性,专把排挤他人作为能事,表面上好象志同道合, 暗地里却恶语中伤,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这些是善进谗言喜欢嫉妒一类的医生有的人贪求功效却没有真本领,轻视玩忽人命如果病情处在危急疑难之时,高明的医生也不敢保证治好,如能极为细致谨慎地诊治,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而这班人贪图功利,胡乱轻率地用药,以致病情恶化,治疗失败,便转嫁别人的指责,掩饰自己,这些是贪图侥幸一类的医生有的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没法决断,好比乐曲格调高雅的,跟着合唱的人就少,水平高超的医生,毁谤的言论就多一位齐国老师的教育有多大作用?众多楚国人的喧扰就容易把人心搞乱,这些是知识肤浅一类的医生有的平素与病人相识,就违反常规,随便处置,指望见效;有的平素互不了解,遇到病家延请才去治病,病家既不了解医生,便一会儿请赵医生, 一会儿又请钱医生,没有哪个医生肯承担怨言,用药只能是黄芩、桔梗之类有的病家延请的医生很多,他们互相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医生间利害相关,彼此避免嫌隙只求免去怨恨,谁也不得罪谁,这确实办到了;但是,白白地失去治病的良机,是谁的罪责呢?这些都是由于不了解医生,聘用医生不专一的缘故啊原文】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详,尚多难尽。
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耳虽然,必期不失,未免迁就但迁就既碍于病情,不迁就又碍于人情,有必不可迁就之病情,而复有不得不迁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戛戛乎难之矣!【今译】凡是象上述这类情况,哪个不是人情?但是人情的详尽表现,还有很多,是难以说尽的黄帝、岐伯用“不失人情”告戒医家,是要让学者思考并慎重地对待这个问题,不要被那些鄙陋的习俗所侵蚀而已虽然这样,但是一定要求不违背人情,就免不了要迁就只是迁就了人情,就要妨碍病情,不迁就,又妨碍了人情;有绝对不可迁就的病情,而又有不得不迁就的人情,将对它怎么办呢?所以说:要做到不失人情,实在是太困难了!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