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北宋初期词体的开拓张先 欧阳修 柳永 王安石 范仲淹 苏轼1.张先、柳永的出现,使宋代词风为之一变他们在形体上,盛用长调的慢词;在作风上,脱去花间、南唐的清婉,而喜用铺叙的手法,尽情描写,不贵含蓄在内容上,则趋于都会生活的表现,以及沉溺于都会生活的男女心理的刻划;;因此在他们的作品里,时用着市井俗语,和传统的词风不同在上述的几点特色里,尤以柳永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张先时略早,在他早年的作品里,还有不少花间、南唐的风采,也还有不少短小的形式张先创作特点与技巧:用工巧之笔表现朦胧之美;用物影表现事物的朦胧美和动态美;动中写静;用朦胧飘忽的景物反映幽冷静谧的意境,炼字炼句出色 酬唱词和题序扩大词的日常交际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题序则改变有调无序创作传统,加强了纪实性和现实性 作为“文人社交界”中心人物的张先已创作了大量的词,且颇有创新,在当时代表了词体发展的潮流倾向北宋初期词人张先以其丰富而颇具革新意义的词体创作成为一代名家,影响了当时和其后的词坛,尤其是其词作中表现出来的“以诗为词”倾向,直接影响了苏轼的词体创作从环境、组织、创作、个性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张先对苏轼词创作产生影响的基础。
2.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理论这位大文豪也未能摆脱当时“词为艳科”的局限其词绝大多数都保持着五代以来的词风,很少有突破,风格大体沿袭五代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甚至有些作品还近于“香艳”少量的词,把个人的身世感慨写入词中,对当时狭隘的词坛风气有所突破欧阳修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下启东坡词的疏隽和少游词的深婉;不时地在词中寄寓坎坷仕途人生的感受、表现个人抱负 ,特别是在中后期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欧阳修的创作:分雅词(写离愁别恨,厌倦,官场,深婉沉挚,疏宕清旷,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和艳词(缠绵绮丽,细腻生动) 艺术特征:婉转中爆发跌宕的意兴,清疏峻洁,深婉沉挚,疏宕清旷,通俗 成就:A 扩大词表现范围 B 用白描手法更细腻生动 C 开拓词的通俗化方向 代表作:《玉楼春》:“于豪放中沉着之致” 《采桑子》:“流连风月的洒脱” 《踏莎行》 (雅词):情深意远,柔软优美,兼写行者和居者,上片采用景物烘托,以乐景写哀情,下片采用递进层深之笔逼真地表现思妇的形象,借闺中之情寄自己离恨;《浪淘沙》3.柳永一是大量采用新曲调;二是写作了许多长调慢词。
柳永以长调的形式与铺叙的手法为主,将当日中下层的市民生活,加以广泛的表现的,是自称为“才子词人”的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例写词的作家,1:丰富了词调,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 2:创作慢词,发挥了词体,在词坛上,慢词、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调长拍缓, “曼”柔美细腻 3:雅俗并存的风格取向,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内容上用词的形式表现市民情调(迎合满足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易理解的语言接受的表现形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任务,关注的情事内容:A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即坦荡,B 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C 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D 展现北宋繁荣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采的市井风情) 形式:语言俚俗(口语,俚语:生动,活泼亲切,使读者易于接受) ,以俗为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世俗化的生活情调,有"词中白居易"之称 4:采用铺叙,白描的手法(铺叙:铺叙衍展,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和多重空间结构) (白描:写景状物,不永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4.王安石向诗风靠拢,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由表现个体人生的饿感受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5.范仲淹较早为宋词开辟了一个新的意境,使低吟变成塞上人的悲歌,开拓词新的领域代表作《渔家傲》 《苏幕遮》6.在这时期,使词风更为转变,无论词的内容与境界,都为之开拓与提高的,是北宋的代表词人苏轼他胸怀开阔,气量恢宏,以顺处逆,以理化情,形成豪爽明朗的性格,达观快乐的人生观,和在文学上豪入不羁的风格,他的诗文是如此,词更是如此同时,他绝不因一时的失意,就沉溺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善于在逆境中,解脱他的苦闷,安定他的情绪山水田园之趣,友朋诗酒之乐,哲理祥机的参悟,都是他精神上的补药所以他无论处于何种难关,都能保持生活的常轨他始终是愉快的,诙谐的,心境是开朗的,在他的作品中,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种性格苏轼的词却突破了这种传统精神,他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创造力,在词坛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词与音乐的初步分离,词的诗化,个性分明一、苏轼开拓词境,在取材、意境方面有创新二、苏轼以诗入词,在词作内容、方式方面有创新三、苏轼词豪雄清丽,在艺术格调方面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