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把陕北民歌引入初中语文课堂

xzh****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6页
文档ID:167701761
把陕北民歌引入初中语文课堂_第1页
1/6

把陕北民歌引入初中语文课堂 陕西靖边县靖边六中 张晓花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围绕在我们身边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裂,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的发展需要,但是怎样把陕北民歌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厚实的黄土高原承载和孕育着陕北文化陕北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这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民歌成了当地居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块深厚土地上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陕北民歌走进语文课堂,不失为弘扬陕北民歌的有效途径非常有名的有《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等等,这些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陕北民歌走进语文课堂既能弘扬陕北民歌又能活跃语文课堂语文课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课,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学生唱上一两首陕北民歌,说不定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尝试一、 用陕北民歌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新课文前,我们完全可以以歌曲作为引子,营造一个别样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在上《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用陕北民歌营造学习氛围,播放《东方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红色经典歌曲,把我们陕北人的粗犷、豪迈、磅礴的气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二、 用陕北民歌加深课文理解再如教学《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时,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阅读语段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方式种种不同的方式”具体指什么?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种种不同的方式”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这里适时地给学生播放一曲陕北民歌《五哥放羊》(节选)十二月一年满,五哥哪算帐转家园 有朝那个一日哎天来睁眼,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 哎呦 那个哎呦 哎,哎来哎咳呦,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哥哥哥哥哥把婚完 表达了“小妹妹”和“五哥”的坚贞纯真的爱情,是一首淳朴、真挚、清新、甜美,带有戏剧情节的爱情歌曲借景生情就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写作.。

还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兰花花》也是一首借物起兴的佳作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蓝花花好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想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三、 用陕北民歌延伸课外阅读 “抓一把黄土撒上天,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当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时我们就可以把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民歌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同学进一步感受陕北人那种需求那么少,奉献却那么多,看似平凡却蕴含无限生命的力量的风貌四、用陕北民歌提高审美趣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

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这些陕北民歌都是高尚情感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崇高壮阔、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潜流,动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情操品德教育的良好教材例如:《走西口》、《兰花花》和《东方红》等 五、用陕北民歌分析修辞手法1、比兴: 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 先交人才后交心 青杨柳树长的高, 你看妹子哪达好? 一碗碗凉水冻成冰, 先挑你人才后挑你的心 这三段歌词都是以此事物起兴喻此事物如 “山丹丹开花”比“年轻人交朋友”,以“背洼洼红”比“朋友交心”之密切以“青杨柳树”之“高”比“妹子”的“好”以“凉水冻成冰”比“人心”的“冰清玉洁,纯洁无暇同时也综合运用了讽喻,婉曲等修辞手法 2、比喻(明喻、暗喻、借喻、讽喻)例如:明喻,明确标出本体、喻体;并用“像、若、仿佛、好似”等词语连接 妹妹好来实在哟好, 走起路来像水上漂 歌词以“水上漂”形容“三妹子”走路好看的姿态3、借代:例如: “一对对白狗朝南咬, 倒运鬼你半夜又来了” ——米脂民歌《舅舅挂外甥》 这里“倒运鬼”借指她舅舅4、多种修辞混合使用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首歌曲综合运用了,“赋”、“比”、“兴”、暗喻、比拟、婉曲等修辞手法六、用陕北民歌帮助学生写作引歌入文,用歌行文,别有一种生动新鲜之感既然歌曲无孔不入地渗入到学生的生活,其歌词又为学生耳熟能详、张口即来,那么,就让它们进入到作文来吧在“戏曲大舞台”这个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就把我们陕北的民歌和说书、二人台、道情等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陕北民风民俗搬上了讲台同学们听民歌,学民歌,唱民歌,浓浓的文化气息围绕在学生的身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我们处在这种氛围中它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任何文章只有植根于厚重的生活才能打动读者的心陕北的语文课堂需要陕北民歌民歌的魅力就在于它曲调的中优美而浓烈的情感这就是黄土地的回声只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才能产生如此高远、奔放的民歌;只有土质贫瘠,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悲凉、激越的音乐民歌的魅力还在于它把陕北这群朴实无华、粗犷豪迈、元气淋漓的人展示了出来总之,陕北民歌的歌词质朴生动、旋律高亢悠扬,有顺天地而歌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够很好的深入陕北民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运用,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