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语中的哲学.doc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7.50KB
约38页
文档ID:534382142
成语中的哲学.doc_第1页
1/38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

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7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理 2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田忌赛马: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情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情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情 34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情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局部联系有时能够影响整体理想的成败 3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情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39东施效颦:只单纯的仿效形式,不研究学习实质的结论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4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 42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3人山问樵,人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防微杜渐:事情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5好事多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7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情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情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2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对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两分法 5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5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55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仿效,生搬硬套 5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的认识事情 5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无因之果;事情只要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8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经常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 59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6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61、小题大做-----  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不是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事物,而是主观地加以夸大和渲染,把本来是小问题,借题发挥,大作文章,就叫小题大做 62、无穷无尽------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发展的无限性物质世界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结,也没有尽头。

这就叫无穷无尽 63、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喻不懂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定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耍依赖于威性认识,这就好象说有没源头的水,有没苗本的树木一样,是不可能有的 6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  符合认识论中实践出真知的原理经一事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实践和经历,长一智就是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总结不经过实践就不能得到对事物的认识 65、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包含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66、种瓜得瓜,种豆种豆——  包含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关系6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复杂的、多样的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68、清规戒律——  比喻违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教条主义69、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劳和逸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劳就有逸,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转化,不可能一劳之后就永远休息,不再运动了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7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71、人心如面——  包含着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共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共特点人的思想和人的面貌一样,各人都有其特点,各不相同,不可能完全一样 7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说明事物发展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较长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才能培育出一、两代优秀的人才这里启示我们要重视教育,及早抓教育,要有量变的准备,才有质变的结果  成语中的哲学 杞人忧天---------《列子·天瑞》里的一个寓言说,杞国有个人老是担心天会塌下来,使自己无处安身,愁得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从哲学上看,杞人不懂得天体的存在和运行都遵循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否认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 唯心主义的表现堵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自己听不见,就以为别人也听不见欺骗了自己,以为也可以欺骗别人不懂得客观存在的事物,主观是不能决定的只能由客观决定主观,而不能由主观去决定客观颠倒主客观关系的唯心主义,就会闹出这种笑话 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其本意是说人们在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战胜某些自然灾害。

正如列宁说的: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不要理解为人们可以不顾客观规律,任意左右自然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虽然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作用),但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谓:称做,叫做)意思是说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但又可以是正确的从哲学上看,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可以是不相同的 心口如一------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要求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事物实际怎样,就应怎样去反映和表达,主观和客观要一致也叫“表里如一”与其相反的唯心主义的表现,就是“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等 川流不息------  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观点,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这就好象川流一样,永不停息    干篇一律(千人一面)------  不懂得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各有共特点,各不相同的如果反映它们时按照一个模式,就象写文章,许多篇都一个格式,毫无特色,那就不能正确反映事物,不能区分事物有如要求上千的不同的人物长成同一样的面目,没有差别,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形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用语 小题大做--------  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不是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事物,而是主观地加以夸大和渲染,把本来是小问题,借题发挥,大作文章,就叫小题大做 无穷无尽--------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发展的无限性物质世界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结,也没有尽头这就叫无穷无尽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喻不懂得威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定威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耍依赖于威性认识,这就好象说有没源头的水,有没苗本的树木一样,是不可能有的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  符合认识论中实践出真知的原理经一事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实践和经历,长一智就是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总结不经过实践就不能得到对事物的认识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包含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流动的水不会腐败,门上的枢钮经常转动,就不会生虫。

由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部条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即使水有腐败的外部条件,木头外面也有虫子在繁殖,但只要水和木头是经常运动,外因就不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这也说明事物的运动具有绝对性,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加强运动,自觉锻炼身体,疾病就不易侵害也是这个道理 种瓜得瓜,种豆种豆——  包含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关系种瓜只能得瓜,种豆只能得豆,这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不同的原因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复杂的、多样的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不能以为间接联系就不是联系城 门失火,似乎和池中的鱼没有关系,可实际上,为了救火,人们就耍用水,池中的水用完了,鱼也就遭了殃所以,要看到近的联系,也要看到远一些的联系这都是联系要反对否定事物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 清规戒律——  比喻违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教条主义本来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如果把理论变为僵硬的教条,反过来束缚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行动,这就和宗教中的信条和戒律一样了,这是形容人的思想僵化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