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老舍学习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课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研究学案,完成质疑探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规范书写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了解背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3、文体知识(写景散文)预习自测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济南( ) 镶( ) 水藻( ) 贮蓄(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3、释义: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二、当堂检测:1、默读第3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全段的中心句是那句?(2)划分全段的层次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那些?(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请举一例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举一例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下一课时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四、课后训练:第二课时学习小目标1、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2、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 着( )落 发jì ( ) 镶( )上 zhù( )蓄 chéng( )清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 (体裁),本文作者朱自清 ,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__人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 、_____ 等。
(2)课文紧扣济南冬天的“ ”这一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 之情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 分小组讨论,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选 句:(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选 句:(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选 句:二、当堂检测: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12、济南的冬天 第一课时预习自测2.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3.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温晴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特点,赞赏它是个“宝地”3)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二、当堂检测: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第二课时预习自测1、济南( jǐ ) 着( zháo )落 发jì ( 髻 ) 镶( xiāng )上 zhù( 贮 )蓄 chéng( 澄 )清2.(1)写景散文,舒庆春,舍予,北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2)温情 ,喜爱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 (1)选 甲 句: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2)选 甲 句: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3)选 甲 句: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二、当堂检测: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3、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