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种子活力的测定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67KB
约2页
文档ID:483044443
种子活力的测定_第1页
1/2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系 植物生理学 课实验报告 08 年级 生本 班 B 组 28 实验日期 10.22姓名杨丹平 老师评定 实验题目实验五种子活力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掌握种子活力快速测定的几种方法二、 实验原理:1、 活种子的胚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死种子则无此反应当 TTC 渗入活种子胚细胞内作为氢受体而被脱氢辅酶(NADH2或NADPH2)上的氢还原时,无 色的TTC转变为红色的三苯基甲(TTF)2. 、活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空气中的02,放出CO2°CO2溶于水成为H2CO3,H2CO3 解离为H+和HCO3-,使得种子周围环境的酸度增加BTB法通过测定酸度的变化来 判断种子活性BTB变色范围为PH6.0—7.6,酸性呈黄色,碱性呈蓝色,中间经过绿色(变色点为PH7.1)色泽差异显著,易于观察3红墨水染色法是根据活种子细胞的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物质的透性,而死种子的 胚细胞原生质膜则丧失此性质,于是染料进入死细胞而染色三、 实验仪器及材料:1 、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皿、烧杯、镊子、单面刀2、 试剂:3%TTC溶液、0.1%BTB溶液、1%BTB琼脂凝胶3、 材料:玉米、绿豆吸胀种子四、实验步骤:1.浸种种子在30—35°C温水中浸种5h2.0.5%TTC 显色实验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粒用单面刀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其中一半置于培养 皿中,加入0.3%TTC,以覆盖种子为宜;将吸胀的绿豆种子去皮,随机选30粒置于 培养皿中,加入0.3%TTC,置于30C观察培养箱中培养30min。

观察浸种胚是否为红 色另30半粒玉米和已去皮的30粒绿豆置于沸水中2min以杀死胚,同样加入 0.5%TTC置于30C培养箱中染色处理作为对照观察计算活种子的百分率3.1%BTB 染色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半粒和去皮的30粒绿豆种子分别整齐地埋于1%BTB琼脂凝胶 两个培养皿中,平放,间距约lcm培养皿置于30C培养箱中培养lh,在光亮处下 观察,种子附近呈现深黄色晕圈的是活种子,用沸水中杀死的种子分别进行对照4.5%红墨水显色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粒用单面刀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其中一半置于培养 皿中,加入5%红墨水,以覆盖种子为宜;将吸胀的绿豆种子去皮,随机选30粒置于 培养皿中,加入5%红墨水,以覆盖种子为宜,置于30C培养箱中培养10min.染色后 倒去红墨水并用水冲洗多次至冲洗液无色为止凡种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为活种 子,种胚与胚乳着色程度相同的为死种子另30半粒玉米和已去皮的30粒绿豆置 于沸水中2min以杀死胚,同样加入5%红墨水置于30C培养箱中染色处理作为对照观 察五、实验结果:1、 0.5%TTC显色实验 活种子百分率(%)=(染成红色的种子粒数/实验种子的总粒数)*100 玉米活种子百分率(%)=(20/33)*100=60.6% 绿豆活种子百分率(%)=(22/26) *100=84.6%2、 、1%BTB 染色种子活力(%)=(出现黄色晕圈的种子粒数/总种子数)*100 玉米种子活力(%)=(30/40) *100=75%绿豆种子活力(%)=(24/36) *100=66.7%3、 5%红墨水显色活种子的百分率为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种子粒数占实验种子的总粒数的百分数。

绿豆活种子的百分率=0 玉米活种子的百分率=(15/27)*100=55.6%显 \组二-色验!员实验组对照组绿豆玉米绿豆玉米0.5%TTC 显 色实验84.6%60.6%001%BTB染色66.7%75%10%20%5%红墨水显色044.4%100%100%六、结果分析: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玉米地实验效果没有绿豆的好,那是因为绿豆吸胀种子 完整的,而玉米吸胀种子是被虫蛀过的,特别是胚的部位收到不同程度的损伤2、 由实验结果推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简单、迅速、结果稳定,是测定种子活力最有效的 方法溴麝香草酚蓝(BTB)法试验虽能测定种子的活力,试验效果不及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3、 在观察1%BTB染色实验时,死种子也出现黄色的晕圈,那是因为此种子死时释放酸 性物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七、作业1、各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的结果是否相同?答:不同用0.5%TTC显色实验和1%BTB染色实验方法是测试玉米和绿豆中有活力的 种子而5%红墨水显色法是测试死种子的而且,用0.5%TTC显色实验是活种子的 胚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无色的 TTC 转变为红色的三苯基 甲(TTF)。

1%BTB染色实验是活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空气中的02,放出CO2 使种子周围环境呈酸性而出现黄色5%红墨水显色法是死种子的胚细胞原生质膜则 丧失此性质,使染料进入死细胞而染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