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1目录目录 ...............................................................................................................................1成都理工真题超级整理版 ...........................................................................................2一、名词解释 .........................................................................................................2二、判断题 .............................................................................................................3三、填空题 .............................................................................................................4四、选择题 .............................................................................................................6五、问答题 .............................................................................................................8[键入文字]2成都理工考研普地真题整理版一、名词解释1. 高原:指海拔在 500m 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而面积又比较辽阔的高地。
2.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3. 软流层:即上地幔物质的部分熔化层4. 岩石圈:是软流圈以上的坚硬岩石部分4. 向斜:中间为新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老地层5. 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对称变新6.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7.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8.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9. 板块构造:岩石圈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并不断增长、移动和消亡着,由于各板块彼此运动并相互作用作用,从而形成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称为~10. 节理:是指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11. 解理:指矿物在受到机械力作用之后沿着晶体内部的一定方向(即结晶格架中一些化学键链接的软弱处)分裂的特性12. 基座阶地:阶面上为冲击无,阶坝下部可见到基岩13.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14.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也连续15. 平行不整合:如果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即是彼此平行的,称为~16. 角度不整合:若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斜交,则为~。
17. 沉积接触:又称为冷接触,是岩浆冷凝成岩浆岩体,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18. 侵入接触:又称为热接触,是由炽热的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岩体而形成的一种解除关系19.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土层和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20. 潜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的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称为~21. 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通 常 把 每 向 下 100m 温 度 增 高 的 数 值 , 叫 做 地 热 增 温 率 22. 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陆地上形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23.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24. 物理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长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键入文字]325. 变质作用:是指地下深处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岩石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26. 喀斯特(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和地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石膏及卤素盐类等)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
27. 震级: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量28. 等震线:地震烈度相同点的连线即~29.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遭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30. 冰川:由多年积雪形成的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巨大天然冰体31. 沼泽:是陆地表面过分湿润、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有机质大量堆积的地方32. 洋流: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流动的水团称为~33. 浊流:是指在清澈的海水中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合的高密度流体34.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线,一般是一条位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潮间带二、判断题1. 矿物都具有解理 (×)2. 岩浆岩可根据石英的含量,进一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大类 (×)3. 断层的上盘是指断层的上升盘 (×)4.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纪 (√)5. 二叠纪是古生代最末的一个纪 (√)6. 物理风化作用不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7. 冲积物中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于河流的上游 (√)8. 岩浆岩地区不含地下水 (×)9. 冰川堆积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 (×)10. 海洋中的沉积物都是河流携带来的 (×)11. 沙漠主要是由风的地质作用形成 (×)12. 在背斜构造中,中心部位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13. 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14. 层理是沉积岩的重要构造 (√)15. 已知岩层走向,便知岩层倾向 (√)16. 海震常导致海底浊流发生 (√)17. 岩石的褶皱主要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18. 凡是两套地层产状一致的接触关系就叫整合接触 (×)19. 地球上物质所售的重力就是地球的万有引力 ( )20. 石英的硬度大于方解石 (√)[键入文字]421. 气孔构造常见于火山岩中 (√)22. 差异风化是由不同气候造成的 (×)23. 基岩就是岩基 (×)24. 岩层在原始水平状态下,上覆的岩层较新,下伏的岩层较老 (√)25. 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6. 海岸线就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27. 河谷阶地的位置越高,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早 (√)28.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和片状构造是变质岩中常见的构造 (√)29. 地面重力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 (×)30. 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31. 石英发育很好的解理 (×)32. 海洋地质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 ( )×33. 侧蚀作用发生时,河流凸岸受到冲刷和崩塌。
(×)34. 节理面是指矿物在受到机械力作用之后沿着晶体内部一定方向破裂而形成的面 (×)35. 我国的冰川类型属于山岳冰川 (√)36. 洪积物是河流洪水期的产物 (√)37. 沼泽地质作用主要是生物沉积作用 (√)38. 差异风化作用是由不同气候造成的 (×)39. 下蚀作用是使河床和谷底变宽的侵蚀作用 (×)40. 石英的硬度大于方解石 (√)41. 在液态物体中横波不能通过 (√)42. 冰渍物具有良好的层理、分选性和磨圆度 (×)43. 河流转弯时,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凸岸一侧 (√)44. 一般民用水井中的水位可以代表该地区潜水面的水位 (√)45. 石英的晶面具有油脂光泽,其断口具有玻璃光泽 (×)46. 方解石的化学式是“CaCO 3” (√)47. 溶洞主要形成于潜水面附近 (√)48. 杏仁状构造主要出现于火山岩中 (√)49. 方解石具有两组解理 (×)50. 全球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51. 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方解石 (√)三、填空题1.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2. 河流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流速、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流水中的含沙量 等。
[键入文字]53. 冰川剥蚀作用可形成:围谷、U 形谷、冰斗、角峰、悬谷、刃脊 等特殊的地貌形态4. 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四种5. 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矿物构成的6. D 是泥盆纪的代号7. 使河流长度加长的方式是:溯源侵蚀、河曲作用、三角洲形成8. 海蚀作用最显著的地带是:滨海带9. 氯化物 的沉积标志着到了盐湖化学沉积的最后阶段10. 花岗岩是 侵入岩11. 浪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是 滨海带12. 浊流作用发育最频繁的地带是 大陆坡13. 海洋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浅海带14. 由于海底不断的扩张,随着离开洋脊距离的增大,洋壳年龄逐渐变老15. 大部分冰川作用塑造的冰蚀谷,其横剖面多呈“U”字形16. 岩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原因是:强烈水平挤压17. 角度不整合面通常与 下伏地层产状不一致18. 能够成为良好隔水层的岩性是:泥岩(页岩) 19. 板块构造的边界有:分离型边界、聚合型边界、平错型边界20.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时所用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是:地震波法21. 年代地层单位有:宇、界、系、统、阶;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期22. 地球由表面向中心可划为三大圈层,这三大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
23. 中生代由老到新可分为三个纪,即:三叠纪(T) 、侏罗纪(J) 、白垩纪(K) 24. 岩层的产状要素有:倾向、走向、倾角25. 根据海水的深度,可将海洋环境划分为: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深海带26. 按照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机械侵蚀作用、化学侵蚀作用27. 地磁三要素是: 28. 古生代由老到新可分为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 O、志留纪 S、泥盆纪 D、石炭纪 C、二叠纪 P29. 冰川的主要类型有:大陆冰川、山岳冰川30. 根据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其分为:超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中性岩浆、酸性岩浆31. 新生代由老到新可分为三个纪,这三个纪是:古近纪 E、新近纪 N、第四纪 Q32. 世界上的活火山集中分布在三个带,它们是: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大洋中脊33. 倾斜褶皱中,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 相反 ,倾角 不等34.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释荷(卸载)作用、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水的冻融[键入文字]6(冰劈作用) 、盐类的结晶和潮解35. 按火山喷发途径,可将其分为: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36.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把风化作用分为:化学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37. 按运动方向把构造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38. 按照轴面的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39. 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沉积接触、侵入接触、断层接触40. 地震地质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孕震、临震、发震、余震 四个阶段41. 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为: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构造变形作用四、选择题1.下列可共存于同一类岩石中的构造是(C)A.气孔状、杏仁状、千枚状 B.板状、片麻状、枕状 C.波痕、泥裂、平行层理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