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景观建筑学论文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8KB
约10页
文档ID:426235201
景观建筑学论文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_第1页
1/10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2011年景观建筑学结课论文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专 业 建筑技术科学 学 生 王 乐 指导教师 李 庆 红 学 号 10076100016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2011年1月5日第1页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学生:王乐 指导教师:李庆红 概述:本文探讨了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法国景观中的解构主义发展一、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20 世纪3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在法国思想界盛行的是种种人道主义思潮,即人格主义、价值哲学、新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思潮,其中,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按照后结构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看法,它们源自于当代思想家对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师的作品的人类学读解结构主义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出现针对存在主义主体、意识、个体、存在、本质、历史性等概念,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学(主要是结构语言学) 的成果,提出了主体离心化、无意识、结构、意指、模式、共时性等概念。

存在主义的生存领会关心的是个体及其主观性,而结构主义的结构分析关注的是结构和客观性在60 年代的法国,哲学家、文化思想史家福柯,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新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巴尔特等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发表了许多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很快就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然而,好景不长,正当它在法国占据学术思想舞台,并向世界范围扩大影响之时,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进而产生了分化,导致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结构主义的分化源自于其内部的保守和激进两种倾向的斗争在60 年代中后期,一部分结构主义者继续肩负结构分析的“科学使命" ,他们维护列维 斯特劳斯依据索绪尔的语言学模式静态地分析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努力,以二元对立结构阐释文学和艺术,仍然致力于建设结构主义诗学或叙事学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学理论家格雷马、布雷蒙、托多洛夫等人,他们被称为“真正的结构派" 与此同时,德里达、巴尔特、克里斯蒂娃、福柯、拉康等人开始对列维 斯特劳斯表示不满,把他看作保守派,看作西方逻各斯中心论的最后堡垒这批人放弃了他们原先追求的科学目标,走向了更具批判性,同时也更具游戏色彩的后结构主义通常,人们把德里达于1966 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作的1、《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2、《的报告看作是后结构主义诞生的标志》事实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应该是德里达于1967 年发表的三部引起强烈反响之作,即1、《书写与差异》2、《论书写学》3、《声音与现象》这三部力作是对结构主义科学理想的实质性的突破,它们将理论阐述和文本阅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二、解构主义的解释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这里的所谓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和标准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是现代主义组成部分之一的结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的了解的 乔治 格鲁斯博格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问中文说过,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面,目的是发现,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中非常热门,它却从来没有像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赶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因此,可以总结出结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3、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建筑理论家伯纳德 -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关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

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的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景观设计的典型事例三、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到音乐、绘画、雕塑等,甚至还有被认为是最优雅的语言——法语的展示四、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公园面积约55公顷,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公园被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点就是26个红色的点景物(folie),出现在120m×120m的方格网的交点上,有些仅作为点的要素存在,有些folie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

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条小径联系了公园的十个主题园,也是一条公园的最佳游览路线,徜徉其间,公园的几乎所有特色景观与游憩活动都一一网罗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其中的三个: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另外,公园的建筑里也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就连公园西南的巴黎音乐学院也推出面向大众的活动公园丰富的游憩活动有:  ⑴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辩论》。

  ⑵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场持续15分钟   ⑶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  ⑷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⑸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  ⑹“访问工作室”(visits 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人们都可以光顾  ⑺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⑻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  ⑼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  ⑽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 还有即席的创作  ⑾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  ⑿一艘退役的潜水艇诉说自己的故事  ⒀新型环境中的骑马  ⒁经常有现代的新形式演出的场地  ⒂面向2-5岁小孩的启蒙艺术学习工作室(young children workshop),有大人陪伴和教课。

  ⒃特别适合摇滚乐和国际上变化多样的各种走秀的音乐厅  ⒄介于俱乐部和现代表演厅的场所,厅里能容纳650人听爵士乐、蓝调、摇滚等世界上许多形式的音乐  ⒅这座建于19世纪60年代,长241米、宽86米的金属框架建筑原本是中央市场大厅,现在完美地扮演它的新角色,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展览、音乐节、戏剧、贸易展览等被作为公园较大型的活动场地之用  ⒆音乐城:南入口处的综合性建筑,设有音乐博物馆、信息和资料中心、音乐工作室   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着咖啡,各地来的游人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各异的主题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