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种植与彝人相关习俗的形成一 鸦片种植的历史凉山彝人在宁蒗的活动迹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永北府志》记载:“乾隆三十五年,降永北府为永北直隶厅, 属迤西道永宁、蒗渠仍属永北直隶厅同年,永北镇改为营,永宁 设八耳勺、黄腊老、竹地三台卡,每台有收兵十名;蒗渠设战河、率 罗关、辣子沟三台卡,每台有战守兵十二名①此文中的“倮罗”二字是宁蒗汉人、摩梭、普米等民族对凉山彝 人的称呼,据说是贬称,所以宁蒗彝人经常为这样的称呼与其他民族 拔刀相见,至今亦然由此看来,当时的凉山彝人已经在倮罗关一带 活动,故此卡称为倮罗关民国时期,倮罗关几乎无人敢过,彝人已 经完全控制了宁蒗的南部,但乾隆年间清政府还在此地设卡驻军,故 见当时无后来成为“彝患”的麻烦,这又说明凉山彝人乾隆年间在宁 蒗的势力很小咸丰七年(1857 年),宁蒗沙力坪回族杨茂德率回民响应大理回 民起义,清政府利用民族矛盾,调集彝、汉、摩梭三族武装力量,对 回民起义进行镇压,彝族头人阿鲁基足被推举为三族武装总指挥,与 清军将领蒋宗汉一道镇压回民义军后来阿鲁基足分别被云南、四川 两地封为“千长”,号称“双千长”此后,阿鲁氏又从摩梭土司手里 租来大片土地,又将自己的主子黑彝补余肯布家迁到沙力坪,加上与 强悍的姻亲金古家族联手,宁蒗南部势力最大的彝族补余集团基本形 成。
此后,四川大凉山彝族大量迁入蒗渠土司领地,到1910年前后, 形成补余、瓦张、热柯、罗洪、罗木五大政治势力,土司势力日间消 弱②据宁蒗县志记载:“鸦片最初于民国初年开始在宁蒗种植,后来 发展到全县山区大量种植,年种万余亩,产烟10万余两,闻名全省 ③在宁蒗种植的鸦片分为冬烟和春烟冬烟于每年秋后播种,第二年 农历三、四月收获冬烟只适应在土地肥沃,气温较高的地方种植, 需要精耕细作播种前先把土块熏黑,然打碎并追肥,春烟腊月锄草, 产量较高春烟于每年农历三、四月播种,多种在毁林开荒地,熏土 块,捣碎整平,不需要追肥就可以下种一般不施肥,不锄草,还可 以跟荞麦或燕麦套种,七、八月收获,产量和价格低于冬烟凉山彝人居住的地方当时地广人稀,有大量的荒地适合春烟的种 植所以,彝人大量开荒种烟后来发展到用鸦片换来大量的枪支武 装自己,然后从周围的汉区抢掠大量汉人入彝区种植鸦片,形成名副① 转引自《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 P13 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年 12 月② 参见《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P13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③ 参见《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P311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
其实的奴隶社会当时,彝区已经发展到了只用鸦片和白银做货币的 地步,据原宁蒗彝族自治县人大主任金古五斤老人回忆,“在国民党 时期,鸦片和白银是彝区通行的货币当时人们主要用鸦片来跟永北 商人做买卖1 两鸦片可以换1 件小布或1 把铜壶;1钱鸦片可以换 5—8 个鸡蛋、半斤茶、1 斤酒、2 斤糖、1 斤辣椒或 5 斤生姜”还据 他说,“彝区的鸦片主要销往永北,有专门收鸦片的人,也有彝人自 己组织人员到永北卖鸦片的一般汉人进入彝区必须请保人,就是让 一家彝人担保他的安全,保人一般是黑彝但厉害的白彝照样可以做保 人不过多数彝人还是喜欢自己到永北买烟,一是利润高,二是顺便 可以做点买卖另外,宁蒗的县志有这么一小节来专门记载彝区鸦片的查禁问 题,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也可以从官方的角度来了解彝区鸦片的部分 情况清末民国初,宁蒗开始种植鸦片烟但范围不广,吸食者也不多, 后来国民政府下令禁种,但不执行,种植面积便逐步扩大民国二十 六年(1937 年),云南省将宁蒗划为“展种区”,并公开号召大量种 烟,结果发展更快,县内成人吸食鸦片者占10%—20%①凉山还用 鸦片来换取枪支(鸦片烟5 0 —6 0两换一支步枪),扩大自己的武装力 量。
自大量种植鸦片烟以来,凉山的枪支大量增加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秋,宁蒗设置局始执行禁烟……,但效果不明显至民 国三十二年……,凉山大部分彝族仍大量违种,劝其铲除,毫无效果, 调派官军铲烟,遭到彝族武装抵抗民国二十九年,国民党滇黔绥靖 公署工兵营长和汝良、副营长杨铭,率二、五、六连武装进入宁蒗, 又遭武力抵抗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营长杨铭又带领四个连的 武装,进宁蒗铲烟,遭到彝族千余人武装伏击,官兵损失惨重…… 1958年,成立禁烟委员会,各公社随之成立禁烟领导小组……,鸦 片基本灭绝…… 1980 年,部分麻风病人及偏僻地区还有少量偷种, 对偷种者,公安部门及时进行教育,令其铲除,并给予治安罚款处 理 ②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宁蒗的鸦片最先可能是私人种植,到 了 1937 年是云南省政府支持下开始大面积种植,其范围是全县公开 的,并是“展种”区,这说明当时的云南政府是把鸦片作经济植物来 经营彝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大量种植鸦片,后来则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将大量的土地用于鸦片种植,还新垦大量的土地种植鸦片,其结 果,鸦片种植几乎成为彝人社会的经济支柱,鸦片还被彝人用作货币, 除鸦片和白银外,彝人根本不认其他的货币形式。
可见,鸦片种植对① 县内指当时的宁蒗县左,还不包括彝区,彝区当时统称为凉山② 参见《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 P508 页,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 彝人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二 鸦片与彝人生活鸦片进入凉山以前的彝人社会是不是奴隶社会有许多讨论的空 间民国以后,由于宁蒗彝人种植鸦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大量 枪支流入彝区,再加上民国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彝人对周边的汉人 和其他民族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抢夺随着彝族奴隶主势力的强盛, 宁蒗大部分汉族被迫远迁他乡,留居者较少民国三十三年( 1944 年),宁蒗设治局呈省民政厅的报告称:“除永宁未统计外,民国初年, 八耳勺尚有汉民一千零八户,现仅有一百余户;二坪厂前有四十余户, 现已经无人居住;南面战河前有汉民二百余户,现仅有三十余户,其 余户受彝匪之害,迁徙流离……”①尽管这些数字有夸大其词之嫌,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宁蒗彝人在 民国时期的确处于奴隶制的高速发展期,鸦片经济刺激了宁蒗奴隶制 的表面繁荣,彝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彝人不可能在内部获得奴隶, 因此他们采用了掠夺人口的办法来谋求发展到 1956 年宁蒗解放时, 全县共解放家奴9102人,分居奴17154 人,共26256人,占当时彝 族人口(58587人)的 45% ,可以断定的是这26256人中至少有50% 是被抢来的其他民族,也就是说在解放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彝族人 口是其他从民族抢来的,这些人后来全部成为彝族②。
今天看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形成跟鸦片种植有某种内在的联 系,因为,鸦片并不是彝区传统种植的植物或者使用的药物之一,而 是外来的,从这个意义上,凉山彝人也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某种意 义上,是西方发动的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改造了凉山社会,彝族人选择 奴隶制是西方在中国推行殖民政策的某种结果彝语对植物的分类是比较细致的,但对于鸦片,彝人通用汉语音 译,这说明鸦片的确是后来之物鸦片进入彝区之后不仅仅改变了彝 人的社会组织,也改变了彝人的社会生活首先,鸦片成为彝人社会的常见药品 鸦片在消炎和止痛方面立竿见影的效果丰富了彝人的医学知识 别说是 50 年前,今天的凉山彝人多数还在国家的医疗福利之外,鸦 片可以止痛,可以消炎,所以彝人将鸦片当作疗效神奇的药物来看待 不管大人、小孩,只要生病,人们就会让他们复用少量的鸦片,对于 婴儿则在他们身上吐鸦片烟雾来帮助治疗直到今天,彝人还希望病 重的老人能吸上两口,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老人受疼痛之苦,这样 的心理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我们在访谈后来海洛因的吸食者的时① 参见《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 P13 页,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② *笔者正在全面展开关于这一部分人及其后裔的研究,有兴趣者可以欢迎交流。
数字见《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P299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候,多数人承认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而沾上毒品的原因,我们还可以 找到许多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让他们吸食海洛因,结果全家人 都成为瘾君子的悲剧其次,由于鸦片的种植而使许多彝人在短期内成为暴发富的历史 在彝人社会里影响很深多数彝人希望在一夜之内暴发,哪怕用自己 的生命来换取这就为海洛因进入彝区铺平了道路,据我们调查,宁 蒗家族贩毒在2002至 2007 年内突然暴发,有些家族集资进入毒品市 场,部分人负责运输,部分人负责销售,已经形成了家族集体贩毒的 态势今天,宁蒗已经成为国际毒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大 量的毒品从金三角进入宁蒗,然后转入凉山,再从凉山进入成都、西 安等大城市,也有一部分进入新疆,而彝族毒贩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 用三 宁蒗的毒情 评估一个地方受毒品危害的大小,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评估该地的 吸毒、贩毒和种植(制毒)情况,宁蒗的毒情基本上表现在海洛因和 鸦片的吸食、贩运海洛因和种植鸦片等方面随着国内外毒情的蔓延 与渗透,再加上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毒品对宁蒗的危害程度越来 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册吸毒人员的基数大,新增吸毒人员不断涌现。
截止 2005 年5 月,宁蒗县在册吸毒人员已达917人,男 850 人, 女 67 人,吸毒人员的民族构成、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等基本 情况如下表所示:1)、吸毒人员民族构成表:彝族 汉族 摩梭804 80 122)吸毒人员职业构成表 干部 31工人 66农民 820合计 9173)吸毒人员文化程度表 文盲 小学 初中186 313 3454)吸毒人员年龄结构表:纳西 普米48其他 合计/人9 917中专 大专66 7合计917合计9170—17 18—35 36 岁以岁岁上7 745 165按照一个吸毒人员背后有三个隐藏吸毒人员的国际惯例来计算,宁蒗全县至少有 3500 人左右的吸毒人员,占全县 21 万人口的千分之 十七这个比例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如果中国的吸毒人员占到宁蒗的 比例,中国将拥有 2200 多万的吸毒人员,这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 字,而根据国家禁毒委的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共有 人,仅占 全国人口的 ,所以,宁蒗千分之十七的吸毒人员比例已经高出国家 比例的 ,由此可见吸毒对宁蒗的危害程度了截止 2005 年,从 1984 年发现第一例吸毒人员至今,全县吸毒死亡的人数已达101 人①。
从上面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宁蒗的吸毒问题几乎就是彝族吸 毒的问题,彝族吸毒人口的比例已经占到全县的 88%;同样宁蒗的 吸毒问题仍然是农民的问题,农民吸毒人员已经占到总数的 89%; 这些人的年龄多数在 18—35 岁之间,其中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员占 到总数 72%很明显,彝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是主要的吸毒群体, 因而,毒品吸食对彝族农村的严重危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二)贩毒活动日趋严重根笔者调查,2005 年以前,丽江市公诉部门受理的涉毒案件大 部为甘肃、宁夏、新疆等外省籍人员途径丽江的运输毒品犯罪案件, 但自 2005 年以来,该现象发生了较大变化,外省籍毒品运输案件逐 年减少,宁蒗籍人员以宁蒗为中心的贩卖、运输毒品案件逐年增多的 2005 年 1 月止 2006 年 6 月 30 止,丽江市检察院公诉处共受理涉毒 案件 34 件 72 人,其中外省24人,省内其他地州8 人,其余40 人均 为丽江本地人这 40 人中,宁蒗籍毒犯 30 人,共作案 13 起,除 5 起零星贩卖外,其余8 起均为多人共同贩卖、运输毒品海洛因案件, 个案涉及毒品数量600 克——2000 克不等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