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5.09KB
约19页
文档ID:495979974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1页
1/19

电子信息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一部分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经过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2009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 出口 45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38%;从业人员755万,约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 彩电、、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初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电子信息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增速放缓、自主 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十一五”期间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可做总体评价如下一)产业增速明显放缓,软件业保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整体而言,从2004 年以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至2009年,全国规 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8万亿元,同比增长3.39%,较2004年38.1%的增长 率下滑了 34.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5.3%, 较2004年46.55%的增长率下滑了 41.25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在2009年,我国生产6.19亿部、微型计算机18215万台、 彩电9899万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49.9%、60.9%和48.3%;集成电路销售收入283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的12.9%图1 2004-2009年规模以上产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45.00%40.00%35.00%30.0S%25.01%20, 口辟15,0□瞥10.00%5.00%0.00%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图2 2004-2009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一均加值(僖无,—哗速50.00% 45.00% 4000% 3S.00%30.(10% 25.60% 20,CO% 16.00% 10.00%5 00%OM%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与产业规模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从2004年以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当年全国电子信息 产业实现进出口总额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较2004年41.6%的增长率,下滑了 54.4 个百分点出口额4572亿美元,同比下降12.5%,较2004年46.0%的增长率,下滑了 58.5 个百分点。

产业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产业规模基数逐年增高,增速放 缓是客观经济规律;一方面是因为继彩电、PC、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缺乏新的领域拉 动产业高速增长另外,金融危机冲击所造成的国际市场疲软,也是迫使产业增速放缓的重 要因素总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靠数量实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逐渐消退,产业发展已进 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领域、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阶段表1 2004-2009年主要电子产品产量统计表年度彩电(万台)微机(万台)其中:笔记本(万台)集成电路(亿块)程控交换机(万线)(万台)显示器(万台)20047400430027502118465230007500200582838084456426677213035480522006837593365800336740548014934120078478120738671412538754858144382008903313667108594174584559641336520099899181251400841442636192514327(注:其中笔记本、程控交换机的产量根据部重点监测企业产量估算)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图3 2004-2009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情况|■翅出口繇胡C乞美元1 =1/口藻『白财、一-Ft比塔长偈) 同比婚应1在“十一五”期间,软件业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态势。

随着国际外包的转移,2004-2009年我 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2405亿元增长到9513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即使是受金融危 机冲击、产业整体增速下滑的2009年,软件业增速依然达到25.6%图4 2004-2009年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图3、图4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二)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 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自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进一 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2009年,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15.6%,比 2004年的9.1%提升了 6.5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9个国 家级信息产业基地、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已超 过80%,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图5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面电伯古业j■担虫MMH- «it-却用例料料*1逐方而itF格墙■堆ElTF鼓■鲜北宜(隼段胞陌]浙(鬼于元局怦视切涕信羊牝]大直I «Hi*)膏驻〔皂予■里J177 v ^i'.w-w -te^产喧tan St 示整 Sirtr .产由*11,中而绑1丁产比苏屏 禺春4扉工电孑\ 踮【■佰成布\ 肯以■(椎电子 桂沙=[IHt I西夷【尤诿盅、我悴ID8E191G&评如NiBll械诅三r«[icift 计】杭布Lie制施.诿俏帮贝】的盛产贵痛敢卉产业世Jldfi *.胡看此于.肯才nun 昏平企业itHfih wihfAftft £为直董胡电子房电产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优势企业不断壮大。

2010年第24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为19 亿元,比1987年第1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提高了 47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 企业有22家,华为、海尔、联想三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利润633亿元, 占全行业总量的35%;上交税金628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50%以上;员工人数116万人, 占全行业总量的15%以上三)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十一五”期间,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创新战略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增 加,支持领域从科研院所扩大到创新型企业,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 能力稳步增强据已掌握的统计数据,在1985-2008年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年平均增 长率达到19.0%,集成电路、软件、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计算机等产品技术 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集成电路方面,通用CPU等一批中、高端芯片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集成电路设计水平 突破65nm,集成度超过5000万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软件方面,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中文Linux、国产中间件、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杀毒软件相继开发成功,广泛 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

在移动通信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光通信技术 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成为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之一,并已开 始商用在新型元器件方面,光电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已可生产光纤预制棒、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级管、太阳能多晶硅等较高附加值产品在数 字视听方面,AVS、DRA等自主音视频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并实现相关应用;一批数字 电视相关产品、标准进入商用化阶段,专用芯片配套能力增强在计算机方面,“银河”、“曙 光”的计算能力已步入世界前列,深腾等高性能服务器打破了国外封锁,路由器交换机已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下,企 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2010年第24届电子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合计达 61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4.9%,其中9家企业研发投入额超过10亿元,研发 投入最高的华为达到174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截止2009年底,百强企业 专利总数超过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9万件,占比近50%。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09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前十强企业中,中兴、华为、大唐等百强企业分列第1、2、6位在2009 年的全球PTC (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排名中,华为以1847件位居第二,中兴申请量增量 排名全球第一四) 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走向,外资主体地位有所削弱近年来,内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正在逐 步改变2005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资企业地位日益突出,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加强,跨国公司在深化在华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全球 资源整合,其在华企业独资化的势头进一步显现,并加快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2006 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三资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 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80%、79%、80%, 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从2007年起,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三资企业 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三资企业发展显著放缓,内外资 企业出现相反的走向2009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 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所占比重 同比分别下降0.9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8.4%,占行业 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 16.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1% 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 投资下降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13%,高于全行业降 幅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五) 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重点从产业链终端的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 等整机制造向前端的器件、元件、材料转移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 线有4条,正在建设的有3条,12英寸晶片的产能规模已达到12万片/月5代液晶面板生 产线达到4条,多条7.5代线及8.5代线正在建设海信、TCL、长虹等企业逐渐向液晶模 组上游延伸,模组生产线相继投产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成效,电子信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华为、海尔、联想、中 兴等多家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百强企业的 产品普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立的研发、生产基地超过500个。

华为、 中兴凭借多年海外经营,在全球软交换、SDM (用户数据管理)、NGHLR (下一代归属位 置寄存器)等多个领域取得市场领先位置,已经进入全球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一线阵营 海尔、海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