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3KB
约11页
文档ID:411565348
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_第1页
1/11

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一)子午流注的经穴1.五腧穴、原穴的含义 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 合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灵 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 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这是古人用自然界的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比喻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 特点即井为初出之意,象水的源头,比喻脉气运行起始的 部位;荥为小水流之意,象水流刚形成小流而未成大流,比 喻脉气运行稍大的部位;输为灌注、输送之意,象水流由浅 向较深处灌注,比喻脉气运行较盛的部位;经同径,为直行 道路之意,象水在河道中畅行流过一样,比喻脉气运行通畅 的部位;合为汇集之意,如江河水归入大海,比喻脉气运行 汇集的部位原为原气之意十二经脉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 穴,六阳经的原穴单独存在,六阴经则以五腧穴中的输穴作 为原穴《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 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 止辄为原说明了原气来源于肾间动气,其通过三焦运行于 五脏六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穴就是原气流聚于四肢部位 的腧穴。

舉14 阳经五腌穴表井{金)荣(水)输ao处(火)合C±)胆休)窍阴佚澳临證阳辅阳陵臬小腳(A)少泽 前谷 后溪 阳春小海R (±)厉兑内庭 曙卷解谟足三里大腐(金)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屯至朋通各東骨毘仑委中三焦(水)先冲薇门中渚支沟天井表15 阴经五脑穴表井(木)象(火)输(±)经(金)合(水}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血(A)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i)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肺(金)少商鱼际太洲经衆尺泽肾U)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眷心咆(水)中冲劳官大陵何使曲泽五腧穴与阴阳五行的配属,早在《灵枢•本输》中就指出, 六阳经井属金,荥属水,输属木,经属火,合属土;五阴经 井属木,荥属火,输属土,经属金,合属水,但还缺少了手 少阴心经五腧穴,其后由《针灸甲乙经》补全《难经•六 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 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这样就 补全了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如表 14、15 所示从表 14、15 可看出,所有五腧穴的排列顺序都是五行相生 的母子关系所有阳经五腧穴所属的五行都是克制相应的阴 经五腧穴的所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解释说:“是刚 柔之事也。

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 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刚柔之事即是刚柔相济、阴阳 相合的意思五脏为柔、六腑为刚;阴经的井、荥、输、经 合各穴属阴,阳经的井、荥、输、经、合各穴属阳;阴经五 腧穴所属的五行与阳经五腧穴所属的五行虽然相克,但由于 刚柔相济,也可以相合如阳井庚金,庚就是乙之刚,阴井 乙木,乙就是庚之柔,因此乙与庚不是相克,而是相合3.五腧穴、原穴的定位 少商:在大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1 分 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经渠:桡骨茎突内缘,腕横纹上 1 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1 分 二间:握拳,当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三间:握拳,当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后凹陷中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厉兑: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1分内庭:足背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 陷谷: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冲阳:在解溪穴下方, 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当二、 三跖骨与楔状骨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 间足三里:牍鼻穴下 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隐白: 趾内侧趾甲角旁约 1分大都: 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太白: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商丘: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少冲:小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1分 少府: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 之间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灵道:神门穴上 1 寸 5 分,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 1 分前谷: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之 腕骨:后溪穴直上,于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赤白肉际 取之阳谷: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 小海: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至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1 分 通谷: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束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京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昆仑: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委中:腘窝横纹中央涌泉:于足底(去趾)前 1/3 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然谷: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复溜:太溪穴上 2 寸 阴谷: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劳宫:第二、三手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偏于第 三掌骨桡侧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间使: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关冲:第四指尺侧指甲角旁约 1 分液门:握拳,第四、五指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中渚:握拳,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液门穴后 1 寸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支沟:腕背横纹上 3 寸,挠骨与尺骨之间取之 天井:屈肘,尺骨鹰嘴上 1 寸许凹陷中 足窍阴: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1 分 侠溪:足背,第四、五趾间缝纹端 足临泣: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内,当小趾伸肌 腱的外侧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阳辅:外踝高点上 4 寸,腓骨前缘稍前处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大敦: 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1 分 行间: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 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中封:内踝前 1 寸,胫骨前肌腱内缘。

曲泉: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2008-06-07 18:53(三)纳子法纳子法又叫纳支法,它是一种广义的子午流注取穴法本法 根据十二地支配合十二时辰与十二经脉,采用补母泻子的方 法针灸治病,所以称为纳支法,支表示地支,又因子为十二 地支中的第一支,所以纳支法又称为纳子法,此法不论日干 和时干及其所属的阴阳,仅用一天十二时辰代表十二经脉的 气血流注,配合五腧穴的五行关系来开生我、我生穴位,运 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来进行治病纳子法 分为本经补母泻子取穴、异经补母泻子取穴、按时循经取穴 法三种1.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法《灵枢•寒热病篇》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 其来也”本经补母泻子取穴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在病经经气 流注时辰内、经气方盛之时,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 本经子穴迎而夺之为泻;在病经经气流注时辰刚过、经气方 衰之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本经母穴随而济之为 补所谓母子穴,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如:肺经虚 证,在肺经经气流注刚过之卯时,取肺经的母穴太渊补之 肺属金,土生金,土穴太渊为肺经之母穴肺经实证,在肺 经经气方盛之寅时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泻之。

肺属金,金生水, 水穴尺泽为肺经的子穴若遇补泻时辰已过,或见不虚不实的病证,可取与本经同一性质的本穴和原穴治之如:肺属金,经渠亦属金,则 经渠为肺经的本穴如:肺经疾患,可取经渠针之,大肠经 疾患,可取合谷针之,胃经疾患,取足三里针之等图 53 十二经纳支图缺*21 补毋洱于31穴法衰五行流注 时间补洌时晟已词时同子咒时同本久辛金賣衣Hl卵尺泽W*漏廉叠卯展三同卯I戍土展巳厉兑足三里冲阳己土巳牛窗丘巳大白大白丁火午少冲未种门午少膺神门耒后廉•T小#*耒JB#«#ffJft壬感申至阴<#f京*ft涌臬n#丸潘包轄戍中冲±tt咸大楼三漏婭棚火于天井阳沦凰甲木予供漢丑阳辅子丘域肝乙木丑曲泉行同丑±«太冲2.异经补母泻子取穴法异经补母泻子是指取与病经有相生关系的异经五腧穴,施行补母泻子法例如:肾经虚证,“虚则补其母”,可取与肾 经有相生关系的肺经(肾属水,肺属金,金生水,肺经为肾 经之母),在肺经经气流注时辰刚过的卯时取肺经的母穴输 土太渊(土生金)及肺经的本穴经渠补之又如:大肠经实 证,“实则泻其子”,可取与大肠经有相生关系的膀胱经(大 肠经属金,膀胱经属水,金生水,膀胱经为大肠经之子)在 膀胱经经气方盛之壬时取膀胱经的子穴输木束骨(水生木) 及膀胱经的本穴通谷泻之。

余可类推3.按时循经取穴法按时循经取穴,是指在病经经气流注时辰内,采取该经的适 当穴位进行治疗例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适当穴 位进行治疗大肠经有病在卯时取大肠经适当穴位治之胃 经有病在辰时取胃经的适当穴位治疗附:十二经脉走向规律及其病候(1)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内侧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外侧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行于下肢的前、外、后侧,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行于下肢的内侧2)十二经脉病候 手太阴肺经: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 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 疼痛等证手阳明大肠经: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 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证足阳明胃经: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 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 病,发狂等证足太阴脾经: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 重无力,舌根疼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证手少阴心经: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 手心发热等证手太阳小肠经: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 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证。

足太阳膀胱经: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 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 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足少阴肾经: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 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手厥阴心包经: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 臂挛急,掌心发热等证手少阳三焦经: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 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 足少阳胆经: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 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 足外侧发热等足厥阴肝经:腰痛,腹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少腹肿等附:纳子法验案举例【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