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下1(一至三章)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3.40KB
约12页
文档ID:437471182
七年级下1(一至三章)_第1页
1/12

七年级下册(一至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教学目标:掌握整式乘除的基本运算教学重点: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熟练应用第一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 知识点 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 (am)n=amn (ab)n=anbn (m,n都是正整数) 归纳法则: (1)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 底数中负号的处理;能化为同底数幂的数字底数的处理;多项式底数及符号的处理 (3) 法则适用于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的情形; (4)相同的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5) 要注意与加减运算的区别第二节 幂的乘方与积德乘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幂的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知识点1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m)n=amn(m、n都是正整数).知识点2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n=an·bn知识点3 逆用公式:,即第三节 同底数幂的除法知识点1 同底数幂的除法 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推导公式:a m ÷a n = a m - n(a≠0,m、n为正整数,且m>n)知识点2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 任何非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2)负整数指数幂 任何非0数的-p次幂都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

第四节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两个单项式相乘,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列如:ac5•bc2=(a•b)•(c5•c2)=abc5+2=abc7.一.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方法归纳:(1) 积的系数等于各系数的积,应先确定符号2) 相同字母相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3) 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写在积里,注意不要把这个因式丢掉4) 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5) 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第五节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 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过程:(课本内容):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经过思考可以发现一种方法是先求出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为:m(a+b+c).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先分别求出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ma+mb+mc.由于上述两种计算结果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m(a+b+c)=ma+mb+mc. 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体会: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第六节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整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如图,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米、宽m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了b米,加宽了n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一种计算方法是先分别求出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们的和,即(am+an+bm+bn)米2.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利用长乘以宽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即(a +b)(m+n)米2.由于上述两种计算结果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a +b)(m+n)= am+an+bm+bn.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当提醒和启发,然后对讨论结果(a +b)(m+n)=am+an+bm+bn进行分析,可以把m+n看做一个整体,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a +b)(m+n)=a(m+n)+b(m+n),再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a(m+n)+b(m+n)= am+an+bm+bn.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第七节 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知识复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an+bm+bn再计算:(a+b)(a-b)=a2-ab+ab-b2=a2-b2.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 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说明:(1)意在说明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 意在说明公式的逆用.第八节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几何解释;(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和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学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观察计算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并进行归纳,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可得(a+b)2=(a+b)(a+b)= a(a+b)+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a-b)-b(a-b)=a2-ab-ab+b2=a2-2ab+b2.总结归纳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即(a + b)2=a2+2ab+b2,(a-b)2=a2-2ab+b2.归纳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1)左边为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2)右边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3)公式可正反逆用。

第九节 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理解公式中添括号的方法重点:添括号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难点:添括号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 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a +(b+c) = a+b+c a -(b+c) = a - b - c添括号法则:a+b+c = a +(b+c) a - b - c = a -(b+c)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补充例题,开阔眼界1 利用乘法公式化简求值题(2x + y )2 - ( x + y )(x – y) ,其中x = 1 ,y = - 22 乘法公式在解方程和不等式中的应用①已知(a +b )2 = 7 ,( a - b )2 = 4 求 a 2+ b 2 和 ab的值②解不等式:( 2x -5 ) (- 5 -2x) + (x + 5 )2﹥ 3x (- x + 2 )3 与三角形知识相结合的应用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a 、b、c ,满足a2 + b2 + c2- ab – bc - ac = 0,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第十节 整式除法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教学重点:运用法则计算单项式除法教学难点:法则的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第十一节 整式的除法(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教学重点:运用法则计算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难点:(1)法则的探索;(2)法则的逆应用;得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目标; 了解角的分类,关系,相交直线形成的角位置关系教学重点:掌握互余,互补角之间关系,三线八角位置关系第一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种,相交和平行 (1)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识点2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2∠1与∠2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43 ∠3与∠4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4=180°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ABCDO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段上,也可以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