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01KB
约17页
文档ID:503485106
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1/17

2010-2011年度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点是冬小麦,分布在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9个市,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另外,在冀西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市有少量春小麦,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属于北部春麦区近年来,冀北春麦区的小麦面积急剧缩小,2006~2008年的播种面积仅有5万亩左右因此,本次只制定了山前平原冬麦区、黑龙港地区冬麦区、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和冀东平原冬麦区共4个冬麦区的技术规程一)山前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水浇地的小麦生产2 术语与定义山前平原区:指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市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包括37个县(市)高产:山前平原区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500~6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3 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3.1 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5个,次生根4~8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每亩基本苗16万~25万,越冬期总茎数60万~80万,起身期总茎数80万~12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5万3.3 产量结构指标亩穗数45万~55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g,亩产量500~600kg4 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15、石新828、石新733、冀5265、良星99、石麦14、石家庄8号、科农199、师栾02-1(强筋)、藁优2018(强筋)、石优17号(强筋)、藁优9618(强筋)、藁优9415(强筋)、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5 播种前准备5.1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5.2 浇足底墒水土壤墒情不足时,因地制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以保证苗齐苗壮和安全越冬在能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浇水造足底墒玉米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偏晚的,也要采取“宁晚勿滥”的原则,造足底墒,也可以在玉米收获前10~15天浇水,争取农时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50m35.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5.4 施用底肥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地块化肥施肥量可按每亩纯氮 14~16kg,磷(P2O5)9~10kg,钾(K2O)6~8kg,硫酸锌1~1.5kg施用。

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40%~50%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5.5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必须确保整地质量,以防影响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垄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度不超过0.7m6 播种技术6.1 播种期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保定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日至6日;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2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6.2 播种形式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6.3 播种量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18万~25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8~12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6.4 播种深度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后镇压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6.6 做畦为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7 冬前及冬季管理7.1 查苗补种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7.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田间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

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7.3 冬前灌水小麦播种前浇水造墒的地块,石家庄市及以南地区一般不浇冻水,保定市需酌浇冻水无论南部和北部,因抢墒播种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要适当灌冻水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开始,由北向南顺次开始灌冻水的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7.4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8 春季管理8.1 锄划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8.2 浇水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拔节期前后浇第一水,苗弱适当提前,但不早于起身期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开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8.3 追肥每亩追肥量为纯氮 7~9kg一般品种春季氮肥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强筋小麦品种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80%随春季第一水追施,其余随春季第二水追施8.4 喷施化控剂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8.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

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8.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

9 收获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编写人:李雁鸣,曹 刚,孔令晓)(二)低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的小麦生产2 术语与定义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指海河流域低平原地区,包括衡水和沧州2个市的全部,保定、邢台、邯郸3个市的东部,廊坊市的西南部,共52个县(市)本区80%以上麦田有灌溉设施,另有旱地小麦约300万亩高产:低平原区水浇地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400~55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3 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3.1 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4~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3~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11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亩穗数45万~50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38g,亩产量400~550kg4 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低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水浇地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15、石新828、石新733、衡观35、冀5265、衡5229、良星66、良星99、石麦14、石家庄8号、科农199、衡7228、济麦20(强筋)、济麦22、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旱地可以选用沧麦6002、冀麦32、沧麦6001、河农826等品种5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