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秘书心理学之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7KB
约31页
文档ID:570285884
秘书心理学之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_第1页
1/31

秘书心理学￿￿￿￿授课者:吴华明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一、人本主义简介:20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突出个人的潜力和自我实现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背景(一)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强烈反对行为主义绝对客观化的、机械论的研究原则1)行为主义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导致了人的尊重和价值的降低2)过分讲求以方法为中心,极大地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过分注重外部行为研究,忽视了人的内在潜能4)过分消极看待人的本质,否认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背景(二)对精神分析的批判和继承1)承认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合理之处,赞同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在动机驱使的在进一步发展的研究中,突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2)强烈反对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论,反对精神分析的非人化研究倾向,也反对它把人性视为悲观的、邪恶的不赞成精神分析把人看做消极的、受本能驱使的、毫无主动性和选择能力的。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背景(三)整体论心理学的影响1)德国的整体论心理学: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而非单纯决定于个别刺激物的总和,人的行为也不是决定于个别刺激物的性质,而是决定于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2)整体论心理学影响了众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3)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很大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一)人性本善(二)人是自主的,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三)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经验(一)以意识经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轻视意识倾向的反抗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个人意识体验的兴趣表面上看较为接近精神分析学派,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表现在:1)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意识体验自身的力量,不把意识看成是意识之外的某种力量的结果2)精神分析重视的是意识背后的潜意识力量,意识力量仅仅是潜意识力量衍生的结果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把整体论的原则贯彻到人格、情感、动机等领域,以整体论的观点解释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在心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开创了整体论的传统。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方法的重要性并不能成为以方法为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的理由,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关系上,是后者决定前者而不是前者决定后者若以缺乏适当的方法为由而放弃对意识的研究,实际上是限制了心理学研究范围,最终会阻碍心理学的发展二)对方法的客观性做符合实际的理解:研究人的科学不需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那种“客观”和“超脱”,这样的话不可能深入被研究者的内心深处,无从了解他的内心体验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是人,而人与人之间是受一定关系所影响的,只有双方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才能了解被研究者的真实感受三)接受一切可用的方法: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贬低人的错误倾向,但他们并不想取代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只是希望补充这两个心理学派的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采取开放的态度,既不排斥行为主义的实验研究方法,也不贬抑精神分析的临床法他们认为只要有助于了解人的意识体验,任何客观和主观的研究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一)理论的研究1)试图融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动理论,以整体和动力的观点探讨动机的性质。

2)把动机的基点放在需要上,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但需要和动机之间并非简单对应的关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一种或几种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3)需要的分类l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l发展性的需要:指求知和理解、审美等自我实现范畴内的需要,这些需要不是由欲望所左右的,而是由实现自我潜能、超越自我所驱策的,是高层次的需要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1)生理的需要: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要包括饥、渴、性、睡眠、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2)安全的需要:对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的追求,对秩序、法律的需要等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3)爱与归属的需要:指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l归属的需要:为他人所需要、为他人所接受的倾向l爱的需要ü缺失性的爱:一种自私性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目的的爱ü存在性的爱:一种不带占有色彩、无私奉献的爱。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4)尊重的需要l自尊的需要:来自自身的对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l他人尊重的需要: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各种需要的性质和特点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此外,对美的追求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方面,美的追求有助于人的健康成长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七、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三)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2)低层次的需要与生存直接相关,高层次的需要与生存很少有直接的联系,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能促使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如精神上的喜悦、内心的祥和、更深刻的幸福3)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层次水平越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越高★一般意义上说,需要的产生和发展遵循上述模式,但也有例外有些人把某一种需要看得格外重要,即使获得了适当的满足,仍固执于这一需要的追求;也有一些人等级层次颠倒,较高层次的需要较早地产生。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八、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一)自我实现的基本假设1)人天生就具有一种内在本性,因为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这种本性是好的,不是邪恶的,至少是中性的3)在个人的内在本性中,既包含了人类的共同特征,也包含了个体的独特特征4)内在本性的探讨即可用客观的科学方法,也可用主观体验的方法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八、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二)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1)准确和充分地知觉现实2)自我接受与接受他人3)自发、自然、坦率4)以问题为中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6)能自立、自制、超越文化和环境的约束7)对生活的反复欣赏能力8)经常产生高峰体验9)对人类怀有一种深深认同、同情和爱的情感10)仅与少数人建立深刻和密切的人际关系11)民主的性格结构12)具有明确的伦理观念13)富有哲理和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5)对文化适应的抵制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八、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三)自我实现者的缺点:固执己见;冷酷无情;焦虑;多疑------人无完人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八、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四)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1)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献身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

2)面临前进与倒退、成长与安全的选择时,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防御的选择3)倾听自己内在冲动的呼唤4)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是隐瞒,在许多问题上都反躬自问5)从小处做起,培养自己兴趣和爱好,有勇气,懂得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据此采取正确的行动6)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7)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应设置条件让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8)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由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九、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一)高峰体验的概念:可能是瞬间发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子给拉开了二)高峰体验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常常产生高峰体验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十、对马斯洛理论的积极评价(一)马斯洛在健康人的心理探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二)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吸收,成为管理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之一三)马斯洛关于人类的潜能及发挥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十一、对马斯洛的批评(一)创建理论的方法过于主观,缺乏可靠性,所以其研究结果难以可靠和公正二)研究对象是西方人,西方的社会背景使他的理论可能只限于解释西方人,而不是全人类三)认为自我实现是内在本性的实现,而内在本性又是天生的,具有生物性,这就使他的理论带有生物决定论的色彩四)强调个人价值、潜能的自我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把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社会发展对立起来实际上,个人价值只有通过推动社会发展才能体现出来五)强调个人要抵制社会文化的影响,反对对社会文化的适应,这种观点过于极端个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人是难以超越文化的影响而同文化相对立的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十二、人本主义流派的治疗技术(一)患者中心疗法: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的来访者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

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十二、人本主义流派的治疗技术(二)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十二、人本主义流派的治疗技术★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推荐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奥尔波特:《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成长: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人格与社会交往》;《人格的模式与成长》;《心理学中的人》罗杰斯:《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学习的自由》;《心理治疗和人格改变》;《论人之形成》;《一种存在的方式》;《择偶:婚姻极其选择》;《卡尔·罗杰斯论个人力量》;《在80年代学习的自由》罗洛·梅: 《爱与意志》; 《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案例分析感动中国2011——刘伟 第五章: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案例分析感动中国2011——孟佩杰 拓展:其它心理学流派n实验心理学(冯特)n构造心理学(铁钦纳)n机能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卡尔、卡特尔、吴伟士、桑代克)n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考夫卡、科勒)n皮亚杰理论n认知心理学 讨论课心理学三大主流学派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

对此三派的总结为“精神分析下震地狱;人本主义上撼天堂;行为主义在人间横行请分析原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