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教科版思品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2KB
约13页
文档ID:489739279
九年级教科版思品_第1页
1/13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之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2.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链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一百多年来,各种理论和运动,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而失败    (2)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建立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5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振兴    5.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1)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初步的繁荣富强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该怎么做?1. 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当祖国的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1)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2.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己任”。

    (2)将来,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然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3)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我们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第四课  走向小康    1.我国的小康目标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构想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初步的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l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  财富之源一、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1.财富基于勤劳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带领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千疮百孔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引下,勤劳致富受到鼓励,一大批人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2.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    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3.科技创造财富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4.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很多,除了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外,资本、管理等因素也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源泉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投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适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保证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要合法致富    (1)合法获得财富的办法和途径有多种靠勤恳的劳动,用体力获得财富;靠科学技术、用知识获得财富;靠丰厚的资金,用资本获得财富;运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创造财富,等等。

    (2)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才能平等地为每个社会成员创设创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3)德与法的关系德与法是紧密联系的,获得财富要受到道德的约束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也是最有效的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2.要依法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国以税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教育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3)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要富而思源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表现出“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4.要富而思进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富裕之后,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5.为什么要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作为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我国现阶段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弱势群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