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操作方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测试方法: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机器测试:身高体重测试、肺活量测试、握力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立定跳远测试、心率台阶试验测一、 身高1.测试目的: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2.人工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图3-1)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机器测试:受试者赤足,身着轻装立正姿势站在身高体重测试仪的底板上.按动“测试键”,身高测试压板自动下滑,触及受试者头部时,自动停止下滑. 成绩在机箱上显示,3.注意事项(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二、体重1.测试目的: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2.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3.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图3-2)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4.注意事项(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三、视力测试测试方法1.请保持5米距离单眼测试 2. 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的视力记录值,即为您被测眼的视力测试值 3.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总数的一半 四、50米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 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3.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读成10.2秒记录之4、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3)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五、25米×2往返跑1、测试目的:本项目是50米跑的替代项目,适合场地小的学校选测。
2、场地器材: 30米左右跑道若干条,每道宽2~2.5米,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在跑道两端划两条距离25米的平行线,分别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并在折返线线内1米处插一根标杆(杆高1.2米以上),作为折返标志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3、测试方法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至少两人每条跑道由一人记录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准备,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折返时,受试者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读成10.2秒记录之4.注意事项(1)折返时,受试者应当统一按逆时针绕杆往返跑,以避免两名或多名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冲撞受伤2)其它注意事项参见50米跑的注意事项十、立定跳远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 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3.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机器测试:测试前先设定起跳点,受试者穿运动鞋,站立在测试垫起跳线后, 两脚自然分开,脚尖不得踩线,按“测试”键,受试者两脚原地同时向前起跳,不得有垫步和连跳动作,落地后应从正前方走出测试垫,不得踏踩测试垫两边的测量杆,测试成绩显示机箱上,测试完毕4.注意事项(1)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参加测试 十二、掷实心球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2.场地器材 长度在30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小学三~六年级测试球重为1千克,初中、高中、各年级测试球重为2千克3.测试方法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
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成绩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投沙包 十五、坐位体前屈1.测试目的: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坐位体前屈测试计3、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图3-5)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机器测试:受测者赤足,上体垂直坐在坐垫上,两腿伸直,脚尖分开10-15CM,脚跟蹬在立板上,两臂平举伸直,指尖轻触测试推板,按“测试”键,测试开始,受测者均匀推动推板,直到不能继续前移为止(注意推动过程中膝盖不能弯曲,仪器自动显示测试成绩,测试完毕4、注意事项(1)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2)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十六、仰卧起坐1.测试目: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2.场地器材:垫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3.测试方法 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图3-6)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机器测试:受测者全身仰卧于垫子上,屈膝呈90度左右,将固定双脚的绑带分别系牢, 两手置于脑后,按“测试”键开始测试,受试者听到"哗"声,开始做仰卧起坐,要求动作到位,否则仪器不记次数,测试时间为一分钟,仪器会自动停止记时记次,测试成绩显示在机箱上4.注意事项(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2)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十七、跳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2.场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3、测试方法 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
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测试单位为次4、注意事项(1) 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跳绳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2) 测试过程中跳绳拌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十八、踢毽子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2、场地器材:秒表、发令哨、毽子若干个3、测试方法 受试者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踢毽子,动作规格为单脚或双脚交换踢毽子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30秒钟内的踢毽子次数测试单位为次4、注意事项(1)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踢毽子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2)测试时,仅记脚部踢毽子的次数,以膝、肩、头等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毽子,只作为调整动作,不计次数3)测试过程中如毽子落地,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十九、篮球运球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能水平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2.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5米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左右边线3米各标志杆距杆3米,共5排杆,全长20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图3-7)。
测试器材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1.2米以上),篮球若干个小学五、六年级采用小篮球,球重为450~500克,球圆周为68~70厘米;初中、高中和大学为篮球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3.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4.注意事项 (1)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二十、足球颠球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足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小学五、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