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情还是殉情—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主义分析摘 要:《 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凄美的爱情画面列夫〃托尔斯泰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在讲 爱情故事这仅仅是作者为我们构建的表层话语组织从深层结构来看,《安娜〃卡列尼娜》蕴含着托尔斯 泰的人生观和婚恋观对于他来说,致力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家庭伦理道德完善以及对困难者的悲天悯怀 是他的终生奋斗目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安娜的卧轨自杀,与其说她为爱情而自杀,倒不如说她是为伦 理道德而殉情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道德完善;结构主义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伟大的天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奉献给世界文学的一部名著,它 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作为世界艺术极富有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其主人公安娜 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以她的爱情追求为轴心散发着 永恒的光辉但安娜究竟是在分享了爱情激情之后,认识到爱情的虚幻而促使她走上不归之 路呢,还是仅仅把追求爱情作为人生的一个历程最终为了心中那纯洁爱情而以死抗争呢?本 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理论来探究安娜的爱情与殉情,进一步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结构主义认为作品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即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 后顺序来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对文学作品阅读可感知的语言组 织形式。
而深层结构是共时性向度,是作品中潜含的文化意义、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文 化心理[严248《安娜•卡列尼娜》的表层结构即为安娜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不惜放弃上 层贵族生活与世俗荣誉,最后却因社会的不许可和情人的不坚定等种种原因而选择卧轨自杀 的凄美爱情故事根据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文本深层结构下的文化意义是安娜与沃伦 斯基的爱情故事只是安娜追求爱情生活的一个历程,安娜最后的自杀正是她对纯洁、高尚爱 情的执著信仰作者还利用另一条线索引导着安娜的人生,暗示着她的死亡是另一种意义上 的殉情,体现了托尔斯泰对人类发展前途的不懈探索一、表层结构“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 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 BP46在《安娜•卡列尼娜》的 表层结构中,我们看到的是以安娜的爱情为一条主要线索来展开故事的综观安娜叙述部分 的表层叙事单元,可以看出,作品保持着的是经典叙事作品的结构,即从初始的平衡状态(安 娜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到平衡被打破(沃伦斯基和安娜一见钟情,引发家庭矛盾、吉提失 恋等问题),到为恢复平衡的努力(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与沃伦斯基一起生活),到最后由不 平衡翻转到否定性平衡(安娜自杀)。
这里所遵循的正是一种逻辑前后性的规律《安娜•卡 列尼娜》并没有过多地超出读者期待视野的离奇情节,而是更多地以一种平常的叙事组合来 体现托尔斯泰对追求人性本真的潜意识追求一)社会的压抑1861 年以后的俄国封建势力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俄国贵族社会在神圣婚姻的外表下 容忍男子正大光明地沉溺于一切情欲,但绝不给妇女应有的自由、平等社会权利,更容不得 真正纯洁的爱情因为真正纯洁的爱情是以个性解放、人格尊严和纯真感情为基础的,这些 势必对封建专制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这个时代也正是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发生 剧烈变化的时代正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贵族庄园的没落和资本主义增长的结果剧烈地改 变着人们的阶级关系那些名门望族不得不向出身低贱的商人低价拍卖田产,转向资本主义 的经营方式商人、银行家、企业主的发展势力咄咄逼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显赫, 俨然成为“新生活的主人”资本主义给俄国带来的历史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方面, 而且也表现在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方面,正如吉提的母亲所发现的那样“近来世风日变” 她所看到的变化世风,是年轻一代要摆脱压抑、窒息人性的陈规旧俗,追求恋爱自由、婚姻 自主和个性解放。
少女们组织社团、聆听演讲,和男人们随意交谈,在街上独立驱车奔驰, 遇到客人不再行屈膝礼了坚定相信选择丈夫是她们自己的自由,并不关父母的事连守旧 的老一代也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让青年人自己选择不难看出,由于历史必然的发展,陈 旧落后的封建习俗已成为人们要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羁绊生活在这样的背 景下,安娜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权利,她喊出了“我是一 个活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所以当爱情出现时,安娜毅然公开她对爱情的追求,勇敢 地与虚伪的社会决裂,用行动证明了她内心的强烈自我意识二)婚姻的束缚安娜是一个天资优美并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 芜草丛中的奇葩具有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 贵,使她在任何场合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对安娜一直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绝美和丰富 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瞬间由悠闲恬静而优美端庄突然变成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 以及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从内心赞叹道:“一个多么出色、 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 [2H03 “列文一边注意地听着大家有趣的谈话,一边不住地在欣赏 她一欣赏她的美、她的智慧、她的教养,也欣赏她的真挚和单纯。
[2]P902短暂的会面便使列 文在依依不舍地离去时“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 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2]903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是从心底深处迸发出 的真挚与独特的女性魅力正因为她贵族的出身,才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她的内心有一个 感情丰富而又诗意盎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而她的婚姻是在17岁时由姑妈做主嫁给了比她 大 20岁的素昧平生的高官卡列宁卡列宁一出家门便托身于官场,整天只知道如何提高自 己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他不懂生活,不懂爱情,不了解安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不了解安 娜需要爱情在与卡列宁无爱的婚姻生活中,仅仅被当作婚姻形式需要的安娜几乎被窒息了 身上的一切生机她衣着光鲜,行为优雅得体,频频出入于上流社会交际场,相夫教子、恪 守妇道,陪衬并支持着卡列宁的事业,和卡列宁一起维持着整个上流社会婚姻家庭的典范形 式这种平淡无聊而又无爱的婚姻压抑着过了八年安娜毕竟是一个有丰盈生命意识的女人, 内心深藏着对真爱的渴望和对生活如火山一样的热情沃伦斯基的出现犹如一道亮光照进了 她沉闷死寂的生活,爱情种子在她心中发芽、生长而经常出入上流社会那些千篇一律而又 虚伪的交际场所的沃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和气质所征服。
沃伦斯基发现她脸上有一股 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 [2]P81安娜脸上这一股被 压抑着的生气给了沃伦斯基别样的新鲜感于是他放弃了吉提给他的“同一位上流社会的, 天真、纯洁、可爱的少女接近的美妙” [2]P74,进而迷恋上了安娜两者的不谋而合使得安娜 的爱情火山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在那股压抑已久而形成的强大冲击力下,安娜找到了现实中 的真爱,向上流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发出了挑战,将自己不容于世的爱情公开,及时地争取 爱的自由和被爱的权利,彻彻底底地追求着爱情的美丽,尽情地享受这份向往已久的甘露, 以充实她的整个生命呈现出了当女人在热恋时才会出现的昙花一现的美,一切都在她脸 上表现出来:双颊和下巴上分明的酒窝,嘴唇的优美线条,荡漾在整个脸上的笑容,眼睛里 闪烁的光芒,动作的优美和灵活,说话声音的甜美和圆润[2]P790安娜隐藏内心个性解放的 强烈要求,在现实机缘的契机下爆发出来了三)爱情与责任托尔斯泰曾说:“为了写好一部作品,必须喜爱其中的主要思想……在《安娜•卡 列尼娜》里,我喜爱家庭思想……”徐168 “家庭的幸福” 一向是托尔斯泰所幻想的,“他认 为,一个妇女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一旦进入家庭就应该绝对地承担起责任,绝对地维护家庭 的利益,忠于丈夫以尽贤妻良母之道。
既不要参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也不要干预丈夫 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活动”轩265这部小说正是从家庭问题发端,用列文和吉提的家庭生活与 安娜“不幸”的家庭生活作对比吉提是个典型的模范妻子嫁给列文后,她就一心扑在家 庭上,对丈夫全身心地热爱、关心、支持、忠诚,并以此为乐作为妻子,她认为自己的责 任就是忠诚丈夫、支持丈夫,并尽自己的努力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而安娜在无爱的婚 姻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要反抗,而是努力地去爱,在现实给予的基础上创造着爱情之后 实在不能爱了,就去爱儿子,把儿子作为她爱的支柱也就是说,在她婚后的八年中,她的 生活支柱是勉为其难的婚姻和恋子之情她的生活始终是以爱的追求为核心在她眼里,爱 情就是生命的本身,是她生命的全部作为家庭主妇,对于家务劳动,安娜和吉提的态度也 是不同的提到农庄生活时,安娜当然不会过问农庄中的事情,因为她既不懂也不熟悉作 为家庭主妇,对于家中的事务,安娜也从不过问诚然,她无需自己动手,家中有的是佣人 仆役但吃饭千口,主事一人,她得料理安排呀,这需要智慧更需要付出家中来了客人, 吃什么,怎么安排生活,一切都由沃伦斯基一个人在料理,安娜只是在一边陪客人闲聊,她 自己也“全都是客人,都快活地坐享其成“。
而吉提则不同自从走入列文家,吉提就开始 忙个不停,无论是厨房生活还是家居摆设,都有她自己的思考她不但安排指挥,而且还亲 自动手家务对她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女人都有母爱的天性上,托尔斯泰别有用心地 选择了这一情节安娜虽然爱第一个儿子,但终究还是为了自己的爱情离开了儿子在自己 的快乐与儿子的幸福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自己的快乐母爱的伟大未能战胜享乐的诱惑 安娜对第二个女儿则不喜欢,她因为生女儿难产而讨厌女儿后来沃伦斯基想要个儿子,但 安娜却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拒绝怀孕安娜对孩子的爱最终还是没有超过她对自己的爱 吉提与安娜的行为则截然相反嫁给列文后她就在准备做母亲,不久就为列文生下一个儿子, 并精心哺育照料在吉提的生命中,孩子和丈夫的重要性都远远超过她自己安娜的爱情落 入世俗谩骂攻击的海水之后,竭力抓住爱情这根救命草,使她以执着的力量行走在追求爱情 的艰险之途上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在赞扬安娜摆脱无爱的婚姻致力于追 求真爱的执著精神,但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对她的批判安娜和卡列宁结婚之前,与其他人一 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自由但当她承诺了与卡列宁的婚姻之后,她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 就应该受到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和限制。
也就是说,她追求快乐原则的本能意识应该受到追求 道德的理性意识的规范,应该承担起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与社 会和谐的人否则,放纵情欲、蔑视道德,就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审判二、深层结构爱情,作为《安娜•卡列尼娜》表层叙事结构中的主线之一,贯穿于故事情节中那么, 作为文章的深层结构是不是也同样体现着这条主线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作者安排的另一 条线索与安娜追求爱情的线索相平行,即列文进行社会探索和精神追求的人生这一线索两 条线索犹如两条分流的大河,各自毫无羁绊的奔流向前安娜的河流汪洋恣肆,处处是激流 险滩列文的江流则时而平静舒缓,时而潮涨潮落,平静舒缓是潮涨潮落的对衬,它们相互 呼应,浑然一体托尔斯泰说“我为自己的建筑艺术而感到自豪—圆拱顶衔接得使人觉察不 出什么地方是拱顶而这只是我尽力以求的东西这所建筑的联结不是靠情节和人物之间的 关系,而自有其内在的联系 [3]P211托尔斯泰所说的“内在联系”是指人物行动所包含的各 种思想的交锋和对照而正是这两个人物的思想交锋,形成了潜藏着“结构之技”外的“结 构之道”时52“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 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1] P216我们把故事中有意义的事件按照性质的 相似进行重组,可以得到下面三个集合:第一组:安娜与卡列宁过着平静的夫妻生活;沃伦 斯基和吉提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