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接触网平面布置接触网平面布置主讲主讲:黄鉴标黄鉴标主 要 内 容3.3.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1.1.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2.2.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要求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要求 小结小结一、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一、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1.搜集资料 :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 气候资料、桥梁、涵洞和隧道等图表2.室内设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展初步设计一、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一、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步骤3.外业丈量:核对室内设计与现场情况能否 相符 4.二次设计:根据外业丈量的情况,完善室内设计上的缺乏 5.完成正式的施工设计图:在二次设计的根底上,根据总工的意见修正而成二、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要求二、接触网平面图的设计要求3..车站与区站与区间的接触网平面的接触网平面图应相互相互衔接4..车站的站的绘图比例普通是大站取比例普通是大站取1:1000,小,小站取站取1:2000;区;区间的的绘图比例普通比例普通为1:20002.普通是先作站.普通是先作站场后作区后作区间1.保证运转良好,结合远、近期开展综合思.保证运转良好,结合远、近期开展综合思索。
索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1.放图任务:将车站有关部分绘制成图2.进展站内支柱布置⑴支柱布置顺序:先两端咽喉区,再向车站中心,最后完成两端咽喉区道岔外侧的支柱布置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①道岔处支柱布置时,对于正线上的道岔均应设计规范定位柱,其他道岔应尽量满足规范定位⑵设计原那么及本卷须知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②尽量采用已确定的设计允许最大跨距值〔不宜大于65m〕,以减少支柱数量 绝缘锚段关节、非绝缘锚段关节以及中心锚结处的跨距应较普通跨距值缩减5~10m,以保证接触网弹性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③跨距一部分在缓和曲线而另一部分在直线时,选择跨距应校验接触线的程度偏移值 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1.5,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1:2.0 〔200km/h时分别为1:1.15和1:1.25〕竖曲线竖曲线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跨距一半在缓和曲线而另一半在曲线时,按曲线选用或取稍大值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④车站端的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柱位置应设在距站场最外道岔岔尖50m以外,以便于机车转线≥50m≥50m⑤在支柱布置时,应尽量避开旁边的建筑物〔出入口、门窗等〕,并留意整齐美观。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⑥站台上的支柱,其线路侧内缘至站台边不得小于1.5m,根本站台上的软横跨柱侧面限界为5.0m,路肩上的支柱为3.0m,牵出线上的支柱侧面限界为3.1mS≥1.5mCX=3.0m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⑦位于股道中间的支柱必需保证两侧限界的要求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对于站内远期预留的电气化股道,在布置对于站内远期预留的电气化股道,在布置支柱时支柱容量和侧面限界应思索留有一定的支柱时支柱容量和侧面限界应思索留有一定的余量,但单线腕臂柱的位置和容量可不思索预余量,但单线腕臂柱的位置和容量可不思索预留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⑧设计锚柱的位置时,应思索下锚拉线的安设情况,即在锚柱后10.4m范围内不得有影响拉线安装的任何妨碍物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⑨终端柱距车挡不宜小于10m,因地形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支柱可设于线路的一侧S≥10m3.划分锚段,确定锚段长度及经路,选择并确定下锚地点和中心锚结的位置⑴锚段长度和中心锚结的位置,应根据中心锚结与补偿器处线索的张力差来确定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半补偿、全补偿及简单悬挂接触线的张力差不得大于额定值的±15%;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的张力差不得大于额定值的±10%。
200km/h时张力差均≤10%,新规范规定锚段长度宜为1400m〕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⑵站内锚段的划分普通为一股道一个锚段 对于大站,假设正线较长需设两个锚段时,那么两锚段在站内衔接处设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站内渡线应尽量合并到别的锚段中去,不得已时也可自成一个锚段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⑶在确定锚段经路及下锚位置时,应尽量防止岔处出现二次交叉,最好采用一次交叉的方式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⑷接触线改动方向时,与原方向的程度夹角普通情况不宜超越6°,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12°200km/h时分别为≤4°及≤6°〕目的:防止由于产生较大的侧向力而导致接触线弹性不均匀4.确定接触线的拉出值(或“之〞字值)5.根据技术规范确定支柱侧面限界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6.确定支柱类型 根据平面布置前的计算根据,选择不同类型的腕臂柱和软横跨柱⑴设计规范规定:软横跨跨越股道数不宜超越8股,在支柱容量允许时宜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支柱 当软横跨跨越股道数超越8股道时,且股道间距允许的话,应在中间增设一根软横跨柱,该支柱类型应按较大一侧的支柱容量来确定⑵在容易发生碰毁支柱的场所,优先采用钢柱,并应对支柱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⑶在软横跨钢柱上下锚时,可将普通钢柱容量加一级,并打拉线后用作锚柱7.选择支持安装、安装图号及软横跨节点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侧面限界及用途,经过接触网安装图选择不同的装配构造,并将所选图中的程度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等设备的规格和软横跨节点及安装图号,一同标注在接触网平面图相应栏目内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8.根据地质条件(土壤承压力和安息角)选择钢柱根底及横卧板类型 土壤的安息角就是:在散粒土壤自然堆积时,堆积土壤与程度面构成斜坡,当继续添加散粒而这个斜坡不再增大时,这个斜坡与程度面的夹角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9.设备安装,即确定站内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⑴在有几个电气化车场的大站,应将每个车场单独分段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⑵根据供电要求,应在牵引变电所及分区亭所在站设置接触网电分相安装⑶隔分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电衔接跳线,并符合操作机构的操作方向(操作手柄应朝向田野侧)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绝缘锚段关节处的隔分开关应装设于非任务支在支柱侧的绝缘转换柱上(即开口侧)开口侧闭口侧 安装于软横跨柱上的分段绝缘器附属隔分开关〔GW4〕,应选择以下图中的位置1或3,不宜选择2或4。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⑷股道电衔接线,小站普通设一处位于站场中部,大站设两处位于站场两端机车起动点处(约车站长度的1/3处)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⑸凡通行机动车和兽力车的平交道口均应设限界门,其经过高度不得高于4.5m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10.编排支柱号码 普通是顺着公里标方向,从上行到下行先左侧后右侧的顺序编对复线区段普通下行线侧采用单数,上行线侧采用双数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11.编写该站场的接触网主要设备资料表 如各种线索、横卧板、根底、隔分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避雷器、支柱等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安装图号和软横跨节点的编号及数量12.编写必要的技术阐明 如接触网平面的设计根据;悬挂点处接触线的任务高度;各股道悬挂类型;道岔定位及设计时必需明确的主要技术原那么;接地线情况及一些特殊地段的设计阐明等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