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一一、填空:(16分)1、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 一词是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 书中确定并使用的2、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 70年代末至90年代3、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 和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7、 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 抒情类、叙事类 和戏剧类三大类8、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外部研究、内部研究 两方面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 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比 较文学导论》二、 简要回答:(30分)1、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 是提 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 是比较 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 据是不断拓展的2、 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3、 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 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他们被其自身所 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 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三、 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1) 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为 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 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 律2) 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3) 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 文学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 、 “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 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 而且, 翻译界已取得共识, 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 ,“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如上世纪 30 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 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 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2) 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 造”出文学名家3) “误读”往往由译者自身的文化历史需求造成,因而它也能促进本民族文学的发展4) 举例:林纾对西洋文学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二一、 填空:(16分)1、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 书的出现 2、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20世 纪_80年代3、 可源学分为 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 和集体的渊源4、 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 叙事类和戏剧类 三大类5、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 文学性、跨越性和 相容性 三个条件组成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 三个方面7、《管锥编》的作者是 钱钟书二、 简要回答:(30分)1、 什么是题材研究?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 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 根源。
2、 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 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 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 误差3、 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 汇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三、 论述:(54分)1、 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19世纪中叶以前通过耶稣会士和启蒙哲学家塑造的 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1)态度上完全相反: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敬到诋毁;⑵、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看法盛行起来,中国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变 得丑陋滑稽;⑶、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中国人“善良”和“高尚”的神话也不再时兴,代之 以野蛮和麻木;(4)、这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所造成的“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变化2、 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 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三一、 填空(每空1分,共16分)1、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 一词是1886年由 波斯奈特 在 《比较文学》 一书 中确定并使用的2、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20_世 纪80年代3、 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和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4、 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 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比 较文学导论》5、 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 学和文学的他国化研究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比较文学论》 7、 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中西比较诗学》 8、 《原始文化》的作者是泰勒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 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 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 类同性、变异性、 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 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 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 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 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3、 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 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 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 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 来4、 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 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三、 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 究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 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 宗教、心理 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可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来看, 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 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 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 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 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 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 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 在世界各 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 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都在一 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 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 怎样沟通呢?这就 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 基础上构建一种一般诗学(共同诗学)其次,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不同 诗学一般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 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 如西方的诗学体系 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 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 真正 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 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 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
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 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 术研究的比较 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 它是综合的、 多 层次的,也是分析的, 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 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 了新的关系《比较文学课程》试卷四一、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老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 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思想、语言、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 的来源概言之,就是溯本求源,顺藤摸瓜,揭示出接受者与放送者之间的某种 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方法,在西方曾被广泛普遍运用 渊源学的特点是从各国语言文学有因果联系的终点或接受者出发, 去探求影响的 放送者或起点的研究; 它可以从本国立场出发, 也可以从他国立场出发, 但研究 的目的是在考察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吸收或改造过的外来因素之源头 2、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 域下对文类问题的探讨, 既包含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 也包括某一文类的跨国界 流传演变现象和缺类现象的研究。
相对于民族文学中的文类学研究, 比较文学的 文类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复杂3、形象学: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 形象学,并不对所以可称之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的,是在一 国文学中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战 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等等正如法国学者让•马克•莫哈在《试论文学形 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中指出的那样: “形象学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是三重 意义上的某个形象: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 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4、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 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 研究其同异, 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 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 宗教、 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在不同个国家、 民族、时代的 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见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