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12KB
约5页
文档ID:317152905
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练习(_第1页
1/5

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 监督( ) 凡属(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凡属(fán)2.说明下列词语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逍遥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怜悯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方责任重大8)死而后已:始终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理想的人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袤,也比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 无入而自得孔子 任重而道远孟子 如释重负曾子 君子有终身之忧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课文理解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什么?最大的苦痛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欢乐是什么?最大的欢乐是完成了责任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作者通过与贫困、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苦痛都有方法解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白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了。

4.究竟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化阐述的?自不待言,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全部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欢乐,尽小责得小欢乐你想解脱苦痛,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恒久苦痛,欢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找寻欢乐 6.什么事最欢乐呢?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7.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探讨后回答,最终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欢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最苦8.理解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的含义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苦痛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不可一世的说教口吻9.“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办法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精确,更形象,造成了文章流畅气概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拓展练习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信任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毫不犹豫,坚决果断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观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妾”,可细致一想,他的珍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假如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或许又是名落孙山、自信,是坚持正确的看法,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独创创建工作,但他也经验了多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假如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汲取各方面的看法,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擅长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傲慢、西楚霸王项羽在泰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听不进劝说,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胜利,胜利必需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独创创建,正说明白这点、所以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论点  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西楚霸王的事例论证了(  )  A.不自信就不能胜利  B.盲目自信也不能胜利  C.只有自信才能胜利  D.只要有自信就能胜利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第一段列举了韩愈考举人的例子,这可以看做是事实论据但是从它在全文的作用来看,第一段以此为引子,提出了全文论述的问题,即有关自信的问题在第一段,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段是提出了论题,而不是论点 2.B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盲目的自信则是傲慢,它会导致失败的结局3.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留意本文既论证了拥有自信才能胜利的道理,也从反面论证了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道理所以总结论点时,肯定要全面 4.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独创创建的事实;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