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与陈旧“革命”到底本文来源: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所创自清嘉庆三十五年(1820 年)杨露禅赴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学拳开始,世代承传,迄今已有 180 多年历史杨露禅,名福魁,又名福同,字禄禅祖籍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闫门寨村(今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其祖辈移居广平府永年城南关(今永年县广平府南关)嘉庆四年(1799 年)生,自幼酷爱拳术,始学洪拳 明崇祯七年(1634 年),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步邻在直隶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县广府城)城内西街开设太和堂药店,清嘉庆年间,杨露禅道太和堂药店当膳夫,边做工,边练拳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杨露禅先后三下陈家沟跟蒋发传人陈长兴学拳,专心致志,十有余年道光年间,杨露禅从陈家沟艺成返里后,在南关设场授拳同年,乡友武禹襄见杨露禅拳术奥妙,常与比较,杨不轻易授人,武仅得其大概后杨露禅应邀到河北某县得胜镖局以走镖为业 19 实际 40 年代,有时任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教拳杨禄禅第一个把密不外传的十三势长拳传向京都,传向社会先在京西富豪张某家教拳,后受诸多官宦人家邀请,教授王孙公子学练太极拳同治七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时,瑞王府总管王兰亭拜杨露禅为师,并引荐到瑞王府教拳。
大学士、书法家、同治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时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如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亲书对联一副相赠:“手捧太极震环宇,身怀绝技压群英清廷将太极拳奉为国术杨露禅在瑞王府教拳,得其传者有王兰亭、夏国勋、富周、还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他们遵禄禅师嘱,列班侯门下 杨禄禅在京 20 多年教拳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完善,拳术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咸丰四年(1854 年),杨禄禅次子班侯、三子建侯相继进京,助父教拳杨班侯生性急躁,刚直不阿,在京有“拳击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武功轶事,名震京师,人称“杨无敌”经瑞王府推荐,充任清旗营武术教练,皇诰授武德骑尉赏戴蓝翎官职同治七年(1868 年),杨禄禅嘱杨班侯回永年南关老家收徒授拳,修建家园班侯在家乡传拳 20 多年,传奇故事颇多在永年的拜门弟子有教莲堂、陈秀峰、张信义、李连芳、张印堂、杨兆林、李万成等杨建侯性情温和、德高望重、杨禄禅逝世后,继续在京教拳为业,并将杨禄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活,老幼强弱均可练习,传播较快 光绪十七年,杨班侯逝世侯,其弟子教莲堂、陈秀峰、张信义、杨兆林、杨万成等继承师传,在永年一带义务传拳。
教莲堂,永年县曲陌乡教卷子村人,杨班侯姨表弟,传人有李双彬、张新庆陈秀峰,永年县何营村人,杨班侯姨表弟,清朝秀才1914 年,应邀到北京、安阳教授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太极拳,人称国师在永年直系传人有长子陈禹德、次子陈禹模,祝景元张信义,永年城西街人,传人有刘建高、隆聚、冀福如、张安国 4人,学生多人杨兆林,杨凤侯之子兆林拳由二叔班侯亲授,又兼习三叔健侯拳法传人有任县王其和、永年翟文章,学生多人李万成,永年城南关人,杨班侯随从及关门弟子,毕生传拳传人有林金声、白彦如、穆振景、张其、贾治祥、周治德、郭振清、关子敬、张田所、郝从文、白忠信、韩会明等,学生众多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健侯长子少侯、三子澄甫进京随父习拳,教拳 1912 年,杨健侯传人许禹生成立北平体育研究社,邀请杨少侯、杨澄甫教授杨式大架子,全佑之子吴鉴泉教授杨式小架子后杨氏不再教小架子,吴氏却继续研习,人们遂称吴式小架子,逐步演化为吴式太极拳1918 年,杨澄甫首次与弟子武汇川到上海教拳1919 年,应邀到上海担任第二次国术比赛裁判1920 年,杨少侯南下教拳,先在浙江省警官训练所教拳,又至宁波教拳,后到南京做私人保镖1925 年,杨澄甫嘱弟子陈微明所著《太极拳术》一书出版。
1928 年,应张之江之邀,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太极拳教授1929 年,应张静江之邀,到杭州任浙江国术馆太极拳教授1930 年,定居上海1931 年,由弟子董英杰整理《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是年,杨班侯之子杨兆鹏上海遂杨澄甫练拳教拳1934 年,由弟子郑曼青执笔,《太极拳体用全书》公开出版蒋中正、蔡元培等 14 位名人为该书题词将杨式太极拳逐步定型,去掉高难度动作,集技击,健身,表演之功能为一体,男女老幼皆可学练1934 年,广州军政界组织太极拳同学会,委托陈微明代为敦聘,杨澄甫携杨振铭、傅钟文、杨兆鹏到广州教拳应广西省政府之邀,杨澄甫嘱杨兆鹏赴广西教拳杨澄甫桃李满园,传人共 57 位1925 年,杨澄甫长子杨振铭,助父辗转于沪、浙、闽、粤等地教拳杨澄甫逝世后,杨振铭肩负重任,继承家业1949 年定居香港,闭门授拳50 年耕耘,桃李满天下女帝儿、玛丽、伊丽承其真传,弟子、传人及资深门人 21 名大弟子叶大德在英国定居,教拳为业二弟子朱振舜在美国波士顿设馆授徒 30 余年三弟子祝景设馆伦敦,游教于欧洲各国 1929 年,杨澄甫侄外孙婿、亲族传人傅钟文,先后在杭州、上海、广州追随杨澄甫学拳、授拳。
1944 年创办“上海永年太极拳社”并任社长其弟傅宗元任教练在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市体育宫教拳 60 多年并先后在大连、宁波、无锡、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地传授拳艺1994 年 3 月,应邀回故乡广府,在杨禄禅故居举办杨式太极拳培训班,学员 46 人,收弟子 7 人,直系传人有:子傅声远、孙傅清泉,中、外弟子92 名,教授学生数十万众 1948 年,杨澄甫次子杨振基和兄杨振铭在广州、中山一起教拳,北聘为广东中山县一中、广州世光小学国术导师1962 年,到河北省体工队专事太极拳教练工作先后到华北局机关、北京白塔寺机关、北戴河等地授拳1966 年,回邯郸市体委,先后举办 20 多期杨式太极拳骨干训练班,巡回全国各地传拳,教授学生 1 万余人,弟子 93 人夫人裴秀荣,1980 年随其习拳、潜心苦练,并随同振基到北京、柳州、大连、济南、南宁、石家庄等地教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教莲堂弟子李双彬,永年曲陌村人在曲陌一带传拳为多,弟子有李竹林、张有志李竹林传苏学文、李亚鹏等 7 人,学生多人陈秀峰直系传人陈禹德,在永年何营一带传拳,直系传人有子陈国左陈国左长子陈红斌、次子陈红奎、三子陈红章。
陈秀峰弟子祝景元在南碾头一带传拳,弟子有刘其林、祝振坤杨兆林弟子翟文章,永年广府西街人杨、武兼修,创办“河北永年广府太极拳学校”“河北省永年县古城武术学校”,从学者甚多弟子有杨振河、苏学文、胡利平、路军强、赵宪平、朱现红等 12 人李万成传人林金声,永年广府南街人,从学者众多,弟子有张相奎等 5 人郝从文,永年广府南街人,从学者甚多,弟子有范保林、刘永平等 4 人周志德、郭振清,永年南王庄村人,从学者众多,弟子有王明川、王振江等 4 人贾治祥,永年广府南街人,学生甚多,弟子有贾安树、路迪民、苏学文等 32 人关子敬,永年广府南街人,学生甚多,弟子有关世伟韩会明,永年广府南关人,1993 年后负责管护杨禄禅故居,学生众多,弟子有:翟士英、乔素芳等 13 人 1961 年,杨澄甫三子、嫡系传人杨振铎,在山西太原开始教拳,1982 年成立“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任会长下属团体 78 人,会员 3.5 万人1985 年以来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新加坡、德国等地授拳讲学并成立“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任董事会主席1989 年,任全国太极拳四种竞赛套路培训班教练经常到全国各地演示及办培训班。
1999 年春,应邀回永年,在永年太极武术院举办杨式太极拳培训班,教授学生160 多人嫡系传人有长孙杨军、次孙杨斌,中外弟子 116 人,学生 10 万余众 1966 年春,杨澄甫传人、上海永年太极拳社教练傅宗元回永年,义务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刀、杆、推手等正宗技艺寒来暑往,从无间断直系传人有:女傅秋华、女婿王河江弟子有:郭庆亭、韩兴民、韩清民、贾保安、乔振兴等 12 人,培养学生众多 1980 年,杨澄甫四子杨振国,退休后在邯郸市正式传拳,先后应邀赴台湾、香港、美国、马来西亚、法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 4 大洲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拳学生 10万余人,中外弟子 187 人近年来,傅清泉经常往返于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拳2004 年,在香港邯郸分别成立了“太极拳泉友会”学生数万人,弟子 2 人 1997 年,赵斌次子赵幼斌,走出西安,以深圳为教学点,往返于泰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地专事讲学授拳1999 年,赵斌逝世后,接任“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会长,直系传人有:子赵亮弟子 89 人,学生数万人。
其子赵亮,自幼随祖父,父亲学拳,继承家传硕士毕业,现已开始授拳 1999 年,杨振铎长孙、嫡系传人、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军移居美国,创立了“国际杨式太极拳协会“,任主席子啊短短几年里,已经建立了 30 个国际协会下属的杨澄甫太极拳中心,将太极拳传播发展至欧洲、北美、拉丁美洲 11 个西方国家次孙杨斌,少年遂祖父杨振铎习练杨式太极拳、剑、刀随祖父在无锡、杭州、大同、焦作等地授拳现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2003 年,应邀赴意大利协助杨军举办国际性培训班杨澄甫传人武汇川在上海;郑曼青在台湾、东南亚、美国陈微明在上海、苏州、广州、香港、台湾;牛春明在杭州;李雅轩在四川;董英杰在香港、东南亚;崔毅士在北京;田兆麟、褚桂亭在上海;濮玉在美国;朱现红在义乌;曾如柏在香港,倾毕生之精力,研习、传播杨氏太极拳,著书立说,传承续代,使永年杨式太极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