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篇 导语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百善孝为先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孝是一种博大它包容世间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孝是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第一篇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育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舔犊之情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愿付出一切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达成目标]1、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通过活动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3、能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干一些力所能与的家务活[名人名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孔子集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名人故事]《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思考]1、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2、我们平时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知识]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父亲节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第二篇尊重老人老人们含辛茹苦,用一辈子的爱都贡献给家庭和社会岁月无情,带走了青春也压垮了老人们的身体,步履蹒跚间印证了对儿女和家庭的全部付出!长辈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他们一生吃苦耐劳,一头乌发变成丝丝银发,晚年仍默默的为我们奉献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去爱戴[达成目标]1、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动手做一些力所能与的事 2、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孝敬体贴老人的好孩子,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名言警句]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表达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名人故事]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媳和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方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思考]1、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人?[知识]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第三篇 感恩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并不仅仅指教你书本知识的职业教师,讲授知识,只会记得一时,而育人之理,却使人受益终身为人师表,答疑解惑,则为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除了我们的父母之外,给我们更多关怀和教导的非老师莫属了在我们的人生成长之路上,因为有了老师,我们走得每一步更加正确、坚定感恩老师,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感恩老师,教会我们寻找梦想,给我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达成目标]1、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2、懂得怎样去感恩[名言警句]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洪《勤求》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商隐[名人故事]《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思考]1、我们如何感恩老师?2、你知道歌诵教师的歌曲或谚语有哪些吗?[诗文欣赏]《您是春雨》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吹黄了,唤金了稻谷,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老师,在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了我的引路人;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第四篇 手足情深传统文化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的悌道悌”字是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
兄弟和睦,妯娌和气兄长爱弟弟妹妹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弟弟妹妹尊敬兄长要仅次于父母所以古人讲: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达成目标]1、认识到手足和睦的重要性;2、知道如何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名言警句]1、姐妹连肝胆,兄弟同骨肉2、弟兄三人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3、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难得连[故事分享]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茉莉花从前,在某山下有一户人家姓田父母已亡,只剩下三兄弟,老大叫家福,老二叫家禄,老三叫家寿一家人靠种花采茶过日子。
然而,三兄弟经常斗嘴吵架,甚至动手相打,有时相互打得头破血流,一家人难以相安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三兄弟中,老大贪利,老二贪财,老三贪钱,三个人都自私贪婪 有一年,弟兄三人在北山背阴面种了茶树,在南山面栽了花栽的是一种据说是从印度传来的花,叫摩尼花摩尼本是印度国王给公主的帽冠上镶嵌的一颗宝珠,洁白光亮,珍贵无比这花儿的形状就很像那颗宝珠,洁白圆润,芬芳四溢,因此就叫它“摩尼花” 这年的春末夏初,摩尼花儿开了,茶树也长大可以采摘了南山的花香被风儿吹到北山的茶树林老大头一个发现今年的茶叶上有一股甜香味儿甜得沁人心脾,香得使人醉老大高兴极了,瞒着老二、老三,偷偷把茶叶抢先摘下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果然人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