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俄罗斯私有化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93KB
约11页
文档ID:403040504
俄罗斯私有化_第1页
1/11

俄罗斯私有化 [俄罗斯私有化影响及未来发展L71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由于现 实结果与其初衷相差甚远,私有化成为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 斯社会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普京执政前8年,对私有化政策 进行了调整20__年5月,普京即将开始第三个总统任期,私 有化仍将是其施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20世纪90年代相 比,今天俄罗斯推行私有化的内外环境、政策目标均发生了重 大变化但分析俄罗斯私有化的影响和教训,研究其未来发展 的“路线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
(一)私有化方式、阶 段和结果
俄罗斯(苏联)曾是世界上国有化程度最高 的国家1990年,在其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制比重占92%, 在工业部门,国有制比重更是高达99%
20世纪 90年代,俄罗斯在私有化概念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改 造按照俄罗斯法律界定,私有化分为“小私有化”和“大私 有化”两种基本方式小私有化”是指对国营零售商业、饮 食业、服务业及一些小型工业建筑企业实行的私有化,主要采 取公开拍卖、租赁或出售的方式进行大私有化”主要是指 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其步骤为,先将国有大中型 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或集团,以变更其所有权,然后使股份公 司的股票进入资本市场。

大私有化”分为“证券私有 化”(1992年7月1日-1994年6月30日,该阶段的特点是 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现金私有 化”(1994年7月1日至1996年底,该阶段的特点是由以私 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过渡到按市场价格出售国有资产) 和“个案私有化”(1997年之后,该阶段的特点是停止大规模 私有化,转为有选择地按个案进行,强调私有化的重心是增加 投资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加强国家对私有化过程的监督等) 三种方式
从俄私有化规划提出到私有化过程结束 时,国家、集体(指各类合作经济和股份经济)、个体经济各占1 /3左右,即非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约占全部产值的60%〜70%从实施结果看,俄罗斯提出的私有化指标已基本实现 通过私有化,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格局,无论在就业比重,还是在产 出比重上私有化企业均占有优势根据俄罗斯官方统计,到大 规模私有化结束的1 996年底,工业中实现私有化的企业共 1 2 , 46万家,占私有化初期国有企业总数的6 0 % 从就业 看,在国有经济部门中的就业人数减少了50%,而纯私营和 混合所有制部门的就业人数则相应增加了50 % 。

从产出看,非国有企业在GDP中的占比从1991年的15%升到72%,其中私营经济成分占28%《俄罗斯经济杂志》,1997年第 11—12期)
(二)私有化目标、问题及影响
俄罗斯私有化是在苏联解体、政权变更后作出的抉择,与其他 国家不同的是,其私有化谋求的目标,除了一般经济意义外, 很重要的是出于政治动机俄罗斯“私有化之父”丘拜斯曾明 确指出,私有化既是一项要建立以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基本国策,又是“使改革进程具有不可逆转性”的政 治保证俄通社一塔斯社莫斯科1993年11月24日电)其私 有化纲要明确提出七大目标:(1)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2)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3)用私有化收入对居民进行社会保护 和发展社会性基础设施;(4)促进财政稳定;(5)创造竞争环 境,打破经济中的垄断;(6)吸引外国投资;(7)为扩大私有化 创造条件并建立组织机构《俄罗斯经济杂志》, 1998年第 1期)
20__年,俄罗斯联邦审计署对1993—20__年私有化进行专门审计,内容主要涉及私有化的法律基础、执 法机关在私有化中的作用、私有化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其结论 是:私有化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改革之一,通过私有 化,俄在最短时间内确立了市场经济制度,并在社会冲突相对 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产权再分配但私有化结果与其战略目标 却相去甚远:未能形成广泛有效的私人所有者阶层,未能带来 企业效益的提高,所吸引投资对于企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社 会发展远远不够,在一系列部门未能保持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 场的竞争优势
由于私有化过程中存在法律不健 全、执法机构违规越权、贱卖国有资产、对私有化交易缺乏独 立的外部监管、政府机构存在大量腐败等问题,私有化对俄罗 斯社会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资产评估过 低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证券私有化阶段,企业资产价 值直接依据1992年7月1日前资产购置价格和固定资产折旧 剩余价值确定,其结果不仅从财产构成上大大缩小了国有资产 的价值,并且与1992年以来成数百倍上涨的价格指数形成巨 大反差据俄国家杜马听政会公布的材料,俄在私有化期间的 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其中经济损失5500万亿卢布,社 会损失4000万亿卢布),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 倍、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

还有专家估计,由于低价出售国 有资产,国家损失至少达1万亿美元
2.引发了社 会严重两极分化转轨以来,俄罗斯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了 50%〜70%,出现了一个占人口 1/3左右的庞大的贫困者 阶层由于科研和教育经费不足,国民教育受到冲击,国民素 质受到影响;人均寿命自1992年以来逐年下降,1997年男女 公民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0岁和73岁,下降到60年代的水 平,人口出生率多年来负增长,危及到国家安全
3.导致寡头政治的出现为了培育政权基础,激进民主派在私 有化过程中提出了两个目标:形成“广泛的私有阶层”和促进 “战略性大股东”的出现实际情况是,通过快速私有化,俄 罗斯形成了一个中产阶级,但这一队伍极不稳定,在遭受 199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产阶级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而金融寡头则借助于政权的力量,在私有化过程中迅速扩大自 己的实力,并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张,进而控制传媒,左 右国家的大政方针寡头政治的出现,延缓了俄罗斯的民主化 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如果说,保证民主 政治的不可逆转是俄罗斯私有化最大的政治成就的话,寡头政 治的出现又使这种民主大打折扣,很难说私有化取得了政治上 的成功。

鉴于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从1997年起俄 罗斯已停止大规模的私有化
二、普京时期俄罗斯 私有化发展态势
私有化不仅是观察俄罗斯社会经济 转型的镜子,也是俄政府经济政策的风向标20__—20__年, 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任期中,私有化政策取向却截然不同处 理政权与寡头的关系是判断其私有化走向的一个切入点从普 京的主张看,一方面明确提出所有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反对重新 国有化,要保留和完善已形成的市场微观基础,认为“不应该 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资产问题”,“如果允许重新分配资产,则 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将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大”另一方 面要总结私有化 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用法律来 规范和保护私有产权,通过规范的私有化程序,完成“提高生 产效率和增加预算收入的双重任务”自20__年开始,俄罗 斯国有资产部每年都提出新的私有化计划和企业目录第三主 张政企分开,坚决执行政权与金融寡头保持距离的原则,重点 打击那些控制媒体、干预政治的寡头
普京第二任 期内,俄罗斯政治舞台力量对比和局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 家政治经济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的基础已经奠定在处理与寡头 的关系上,则是进一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主导作用,彻 底摆脱叶利钦时期寡头凌驾于政府之上、干预政治经济的模 式,通过市场和司法手段,拆分私人寡头企业,促进国企强强 联合,组建超大型国家公司,强化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掌控, 推行公私合营模式,用国家资本主义取代寡头资本主义。

借助 打击寡头的机会,俄政府成功收回并管控了大多数传媒机构和 能源、银行、航空、核能、军火出口等主要战略性产业及装备 工业同时确定涉及国防、石油、天然气、运输、电力、外 贸、银行、渔业、钢铁制造业等领域的1063家大中型企业为 国有战略企业,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俄 还任命政府高官直接到战略性企业兼职,力图通过国家控制资 源主导发展的方式来确保战略性企业的增长在新组建的六大 国家公司中,监事会主席分别由政府总理、副总理、总统办公 厅主任、部长担任,普京亲自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监事 会主席据俄“三家对话”投资银行和“专家杂志400强”保 守估计,20__—20__年间,国有股在俄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从 24%上升到40%,20__年达到50%1997—20__年,国有经 济比重从30%反弹至67%,银行业、加工业、石油天然气行 业中国有股份占比分别达到60%、50%和45%期间,私有 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每年的私有化计划实际都完不成任务
三、私有化再起争论
“梅普”时期,俄 罗斯私有化再度引起世人高度关注20__年11月27日,普京 总理签署政府令,批准了《2011 — 20―年联邦资产私有化预 测计划和私有化基本方针》。

根据该规划,俄拟于20__— 20__年对包括10家超大型国有公司、117家联邦单一制国 企、854家股份公司、10家有限责任公司和73处不动产在内 的国有资产实施私有化,范围涵盖金融、石油、电力、粮食、 运输、农业、化工、石化等行业,预计收益达1万亿卢布,约 合350亿美元10家超大型国有公司股权出售比例分别为: 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出售25%-1股、俄水电公司7.97%-1 股、俄联合船舶公司50%-1股、联邦电网公司4111%-1股、 外贸银行35%-1股、储蓄银行7158%-1股、俄农业银行 25%-1股、联合粮食公司100%、俄铁路公司25%-1股、俄 农业租赁公司50%-1股俄在公布私有化计划后又陆续出台 具体实施办法,包括公开拍卖、IPO、股权置换和直接交易 等
此次私有化计划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 10年来首度出现预算赤字、现代化计划受阻的背景下出台 的,筹资增加预算收入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是其基本目 的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私有化计划虽然高调开始,雄心勃 勃,但实际推进却拖沓缓慢,雷声大雨点小20__年,除外贸 银行完成出售10%股份的交易(交易额为957亿卢布,约合32 亿美元)任务外,储蓄银行出售7.6%股份、外贸银行再出售 10%股份的计划被推迟到20__年,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内 的国有能源公司,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公司的私有化情况或不明 朗,或大大推迟。


导致新一轮私有化计划推迟的缘 由是,国际油价高企使俄罗斯20__年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 期,通过私有化筹资的迫切性放缓,俄对超大型国企进行私有 化的政治意愿减弱更重要的是,俄高层和政府内部对私有化 仍存歧见在政府内部,以主管能源的副总理谢钦和经济发展 部为代表的两派针锋相对谢钦认为,不仅应该保证私有化的 经济效益,也要保留计划出售的国有公司的“战略性责任” 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行业(如能源)应该掌握在国 家手中,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开发大型项目,以提高俄罗斯的经 济增幅和竞争力20__年10月,谢钦致信普京,建议推迟大 型能源公司的私有化,提出不能以低于IPO的价格出售俄罗斯 石油公司、储蓄银行和外贸银行的股份,要求彻底取消境外石 油公司的私有化计划普京对此作出了回应,同意在私有化组 织工作中考虑谢钦的建议而俄经济发展部认为,过高的国有 比例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竞争萎缩,投资环境恶化 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必须限制国有经济的规模,不 能随意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来进行扩张没有必要推迟对包括俄 罗斯石油公司、统一电力系统、联邦电网公司、俄罗斯水电公 司在内的国企进行私有化的日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