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史学入门知识提纲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63KB
约11页
文档ID:482778941
史学入门知识提纲_第1页
1/11

附录史学入门一 历史与历史学1. 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 ),是自然史和 人类史的总和,通常是指人类史,即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 史”一词的英文是 history, 可以分开译为 “嗨,故事”或者“他的故事” 在《说文解字》 中,许慎解释 道,“历 ,过也,传也 过”指 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史,记事者也,从右持 中中,正也即保持中正的态度记事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 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历史不仅是指过 去的事 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 有选择的记录 —— 葛剑雄2. 客观历史与书写历史 客观历史是书写历史的基础;书写历史是 客观历史的反映,带有主观性书写历史是认识客观历史的重要依据3. 历史学,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 (是 研究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叙 述和阐释 )4. 历史的四大方面,六个要素 四大方面,是指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六个要素,是指why(原因,背景)、Who(人物)、When (时间)、where (地 点)、How(怎么样,过程)、What(是什么,结果)。

5.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 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宝库,是启迪人生的 向导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 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 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 世风)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道: “夫信者, 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该史家关切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 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可以借鉴历史经 验,但是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二 历史观与唯物史观1. 历史学包括的内容: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历史编篡学 等1)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 属于世界观的一部分2)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和依据3)史学方法,即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

2. 历史观,有天命史观 (如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异象 )、倒退史观 (厚 古薄今,今不如昔 )、进步史观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循环史观 (天下 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英雄史观 (突出个人作用、英雄情结 )、唯 物史观等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 体现了 (进步史观 )3. 近代以来出现的六种史观:(1)文明史观,常提各类文明,了解制度演进,研究文明成果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 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考试程序更加公正)(2) 近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常提工业化、民主化、科学化 现代化,又称近 代化,是指人 类历史由 传统的农业社 会向近代工业 社会 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 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要素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 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 化进程)(3)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强调联系加强,交流增多,活动范围扩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 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亚洲)(4) 革命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 ),强调阶级划分,革命斗争,侵略反抗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吏治败坏)(5)社会史观,强调社会下层,百姓生活,习俗变迁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 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 重当事人的意愿)(6)生态史观,强调天人关系,生态平衡,环境问题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口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极其恶化)3.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 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d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研究历史、认识历史 的指导思想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 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 了当时雅典(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 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了(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三 史学的优秀传统1. 中国史学 史学产生的标志,是出现撰写历史的人和历史著作1)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2)西汉《史记》提出“成一家之言”,史学走向独立发展3)十六国时期,后赵设立“史学祭酒”,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正式列于官学4)19 世纪后期,近代史学兴起,主要代表是梁启超他倡导“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学;代表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 研究法》等。

5)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郭沫 若等2. 希腊史学,诞生于前五世纪希罗多德的《历 史》(《希波战争史 》)被公认为西方第一部真正的 史学著作希罗多德在西方被称作“历史之父”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 古罗马史学李维著有《罗马 史》,是古代 欧洲第一 部通史著作 塔西佗有《 历 史》和《编年史》4. 史书的主要体例:(1)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叙述史事,如《史记》司马迁《史 记》的特点: 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2) 编年体,以时间顺序为主线记载历史,如《春秋》《资治通鉴》 春 秋笔法: 指在记录历史时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 之中;同时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3)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 典志体,又称政书体,是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籍如唐代 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典章制度史的通史专著5) 章节体,以章节为顺序编排内容、叙述史事是西方近代创立的 一种新的史书体裁6)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的历史,如《战国策》7) 通史,不间断地记述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8)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国榷》四 史料的分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 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如史书、档案、地方志、传记、谱 牒、日记、笔记、文集、碑刻、摩崖、墓志,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 陶文、简帛等,近代以来的报刊和杂志等2) 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包括遗址、墓葬、出土的 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3)口述史料,是人们口耳相传的资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 俗谚、遗训、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 座谈录音等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 宁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 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还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4)第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 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当时情况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 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 料的是(《三国志》)(5)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的记录、转述或研究成果,间接反映当时 情况。

一般来说,第一 手史料的史料 价值更高 ;实物史料一 般是第一手史 料,文献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口述史料需要甄别《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 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 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 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 这个事例里,《实录》是文献史料,是经过文人修饰后的史料,已没有了历史的 实录感;而《户贴》是实物史料,更具有原始性、能反映历史的原貌五 史料的研读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科的基 本研究方法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 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言必有据,论从 史出)2. 读史征信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发现历史的真实1) 判断史料真伪:证实,证伪例 1 表格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 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 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 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 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 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 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 纪》(2) 孤证不立,无证不信 (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 )例 2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 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c )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 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 很高(3)了解史料作者的情况:究人,究世班固在《汉书》 中对王莽全盘否定,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主要是因 为他对王莽的改制深为不满3. 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提出 把文献与考古相结合、 相互印证的史 学方法19 世纪末,民俗学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