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维护检修规程通 用 规 程通 用 规 程第一章 检修装配质量标准第一节 基础、设备找正 一、设备基础尺寸、位置等应符合图纸要求,其施工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修订本)的规定,见表1-1 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质量要求 表1-1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毫米)1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202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0 -203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穴尺寸±20-20+204基础上平面的不水平度每米不允许超过累计误差不允许超过5105竖向偏差:每米不允许超过 全高不允许超过5206预埋地脚螺栓:标高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测量)+20 -0±27预留地脚螺栓孔:中心位置深 度孔壁的铅垂度±10+20 -0108预留地脚螺栓锚板:标高 中心位置 不水平度(带槽的锚板) 不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20 -0±552 注:本文引自《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修订本)第310条。
二、基础应坚固、无裂纹、油侵及腐蚀等现象 三、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对基准实际轴线距离的允差为20毫米 四、设备吊装前,必须将设备底面的油污、泥土等赃物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杂物除去灌浆处的基础表面凿成麻面,被油污的混凝土应凿除,以保证灌浆质量 五、设备上定位基准的面、线或对安装基准平面位置和标高允差,一般应符合表1-2规定定位基准的位置和标高允差表 表1-2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毫米)平面位置标 高1与其它设备无机械上的联系±10+20 -02与其它设备有机械上的联系±2±1第二节 地脚螺栓、垫块和灌浆一、安设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0‰ 2、地脚螺栓离灌浆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毫米 3、地脚螺栓底端不应触及孔底 4、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5、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间的接触面应良好 6、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的1.5~5个螺距二、 拧紧地脚螺栓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的75%后进行三、 采用带槽锚板的活动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1、活动锚板设备应平正稳固。
2、螺栓末端的端面上应标注螺栓矩形头的方向3、基础表面上应标明锚板容纳螺栓矩形头的槽的方向4、拧紧螺母前,应依据标记将螺栓矩形头正确的放入锚板槽内四、如设备负荷由垫铁组承受,垫铁组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螺栓近旁至少有一组垫铁 2、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一般应为500~1000毫米 3、每一垫铁组的面积应能够承受设备的负荷其面积可按下述近似公式计算: A=100C(Q1+Q2)/R 式中 A--垫铁面积,平方毫米 C--安全系数,可采用1.5~3 Q1--设备等的重量加在该垫铁组上的负荷,公斤力 Q2--地脚螺栓拧紧后,所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可采用地脚螺栓的许可抗压力强度),公斤力 R--基础或地坪混凝土的单位面积抗压力强度(可采用混凝土实际符号),公斤力/厘米2五、 使用斜垫铁或平垫铁找平,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受主要负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找平后用电焊焊牢钩头成对斜垫铁,能用灌浆层固定牢固的不可不焊 2、承受主要负荷和较强连续振动的垫铁组,宜使用平垫铁六、 每一垫铁组应尽量减少垫铁块数,一般不超过三块。
并少用薄垫铁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下面,最薄的放中间,互相焊牢(铸铁的可不焊)七、 每一垫铁组应放置平稳,接触良好设备找正后每组垫铁均应被压紧,不得松动八、 设备找正后,垫铁应露出设备底座面外缘,平垫铁露出10~30毫米,斜铁露出10~50毫米垫铁组(不包括单块斜垫铁)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孔九、 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找平后,其垫铁应与金属结构焊牢但中间带孔套的地脚螺栓上的垫铁可考虑不焊十、 设备若用调整螺钉找正时,调整螺钉支承板的厚度不大于螺钉直径,支持板应水平和稳固地安装在基础表面上不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设备找正后,应用垫铁垫实,然后松开调整螺钉,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伸出底座底面的长度,应小于螺钉直径第三节 拆卸、装配与清洗一、设备拆卸时,应测量被拆卸件必要的装配间隙和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作标记和记录二、设备装配时,应先检查零件装配有关的外表形状和尺寸精度,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配三、设备需要装配和清洗的零部件,应认真清洗洁净,并涂以适当的润滑脂第四节 螺栓、键、定位销一、螺栓联接件装配时,螺栓头、螺母与联接件接触应紧密,可用手锤轻击听音或用塞尺检查。
二、螺栓上的防松装置应当齐全,不得遗漏或任意使用代用品三、平键或半圆键与键槽配合,应符合《平键及半圆键公差与配合GB1100—72》的规定或表1-3的规定 楔键与轮毂键槽的斜面,每对切向键的两斜面,均应相吻合,打入深度应适当,不得在键槽内加垫片四、 受冲击负荷或精密的设备上装配的定位销,销与销孔间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5%,装入销孔的深度应符合图纸规定,并能顺利取出圆锥销大头有螺母者,不得将螺母拧紧若联接件销孔位置有偏差时,应扩大销孔(铰孔),另配新销平键及半圆键的装配间隙 表1-3平键公称高度2~34~67~1011~1214~1820~3032~5055~60顶间隙0.1~0.40.1~0.50.1~0.60.1~0.70.1~0.80.2~0.90.2~1.050.2~1.2半圆键公称高度1.4~2.63.7~5.06.5~1011~1714~19顶间隙0.1~0.40.1~0.50.1~0.60.1~0.70.7~0.8第五节 联轴器一、凸缘联轴节装配时,两个半联轴节端面间(包括半圆配合图)应紧密接触,两轴的径向位移不应超过0.03毫米二、十字滑块联轴节、挠性爪型联轴节装配时,其不同轴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十字滑块联轴节的端面间隙:当外形直径不大于190毫米时,应为0.5~0.8毫米;超过190毫米时应为1~1.5毫米挠性爪型联轴节的端面间隙约为2毫米十字滑块和挠性爪型联轴节两轴的不同轴度 表1-4联轴节外形最大值(毫米)两轴的不同轴度不应超过径向位移(毫米)倾 斜≤300>300~6000.10.20.8/10001.2/1000三、齿轮联轴节装配时,两轴的不同轴度和外齿轮轴套端面处的间隙应符合表1-5规定齿轮联轴节两轴的不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的间隙 表1-5联轴节外形最大直径(毫米)两周的不同轴度不应超过端面间隙不应小于(毫米)径向位移(毫米)倾 斜170~185220~2500.300.450.5/10002.5290~4300.651.0/10005.0490~590680~7800.901.201.5/10005.07.5900~110012501.501.502.0/10001015四、弹簧圈柱销联轴节装配时,两轴的不同轴度应符合表1-6规定两个联轴节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7规定并不应小于实测的轴向串动五、圆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组应能灵活的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位置不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不应有阻泻现象。
弹性圈柱销联轴节两轴的不同轴度 表1-6联轴节外形最大直径(毫米)两周的不同轴度不应超过径向位移(毫米)倾 斜105~260290~5000.050.100.2/1000弹性圈柱销联轴节端面间隙 表1-7轴孔直径(毫米)标准型轻型型号外形最大直径(毫米)间隙(毫米)型号外形最大直径(毫米)间隙(毫米)25~2830~3835~4540~5545~6550~7570~9580~120100~150B1B2B3B4B5B6B7B8B91201401701902202603304105001~51~52~62~62~82~82~102~122~15Q1Q2Q3Q4Q5Q6Q7Q8Q91051201451702002902403504401~41~41~41~51~52~62~62~82~10第六节 静配合件 一、静配合件装配前,应测量孔与轴配合部分两端和中间的直径,每处在同一径向平面上互成90度位置各测一次,每一装配件所测六个直径的平均值与每处所测直径的偏差不得超过0.05毫米参照表1-8选择装配方法 表1-8配合种类相对过盈配合特征装配方式静配合特重型最大0.001极劳配合传递较大扭矩和载荷比将孔加热重 型平均0.001将轴冷却中 型平均0.0005较牢固配合传递较小扭矩压力压入轻 型平均0.00025轻压配合,传递很小扭矩压力机压入相对过盈为N/d,N平均实测过盈量,d为轴的公称尺寸。
二、静配合件加热配装的温度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t=(δmax+δ0)/αd+tH 式中 t—加热温度,℃; δmax—实际测得的最大过盈,毫米; tH—室温,℃; D—被加热件直径,毫米; α—被加热件膨胀系数,1/℃; δ0—装配所需的最小间隙(见表1-9) 注:碳素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00℃加热装配最小间隙 表1-9零件重量(公斤)被加热件直径(毫米)80~120>120~180>180~260>260~360>360~500最小间隙≤16>16~50>50~100>100~500>500~1000>10000.050.070.120.170.060.090.150.200.230.070.100.170.24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