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发展史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应是吉田真太郎,1 9 0 4年他成立了东京 汽车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 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8 0年代的中国出 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 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二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但没有得到执行, 丰田、东洋工业、富士重工都推出了自已的新车型但在50年代前 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趋势特 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 成了致命的威胁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 车征收高达4 0%的关税(本项关税于1 9 7 8年废止,其后直到今 天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 工业而一些小的汽车厂家为了生存,纷纷采取与国外厂家连手搞“事 业合作”或“技术合作”,唯有丰田依然靠自身力量开发生产国产轿 车I 9 6 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 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 日本汽车年产量就奇迹般达到3 0 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 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 00万辆,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汽车生产的头把交椅,日本终于成为 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1955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他们 提出鼓励企业发展一种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的计划当时通 产省的设想是:要求企业设计生产出一种400公斤以下,时速10 0公里以上,乘坐4或2人并可以同时携带10 0公斤货物,发动机 排量350—500毫升,行驶10万公里无大修的汽车而且这种 汽车生产成本限制在15万日元以下,售价25万日元以下通产省 要求各汽车厂家都来投标,然后评选出优秀车型,政府给予帮助国 民车构想发布后在日本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各大汽车公司竭力想在这 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当时,日本人均生产总值尚不足300美元1965年,名古屋至神户高速公路的开通揭开了日本公路交通 高速时代的序幕,日本称1966年为其普及轿车元年,也即轿车进 入普通家庭的起始年日本当年的基本情况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 00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一辆小型或微型轿车价格之比为1 比4,全国年销轿车达74万辆,其中约一半为私人购买,该年轿车 普及率达28辆/千人。
从此以后,日本即进人高速普及轿车时期自此日本掀起了爆炸性的汽车普及 狂潮,极大了拉动的汽车 消费,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而进入 70年代,日本称1966年为其普及轿车元年,也即轿车进入普通 家庭的起始年日本当年的基本情况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 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一辆小型或微型轿车价格之比为1比4, 全国年销轿车达7 4万辆,其中约一半为私人购买,该年轿车普及率 达2 8辆/千人从此以后,日本即进人高速普及轿车时期7 0年代世界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的提高使人们对汽车的兴趣大 减,欧美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减产,而这时日本却以其小型轿车油耗低 的特点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三年时间里日本汽车出口量翻了一番, 达到2 0 0万辆1 9 7 3年与此同时,日本汽车进口量始终保 持很低的水平,1 9 6 0 — 1 9 8 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 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1万辆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 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 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 9 7 2年到1 9 7 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 1 0 0 0万辆汽车。
1 9 8 0 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 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 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 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 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 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进入九十年,日本汽车工业渐呈颓势,许多厂商出现了开工不足、 生产力闲置的情况,而美欧汽车商则通过兼并重组恢复了元气,反过 来把日本汽车公司当做并购的对象现在,通用汽车在富士重工、五 十铃、铃木三家公司分别拥有2 0%、49%、9.9%的股份,福 特汽车则拥有马自达3 3.4%的股份,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拥有三菱 汽车34%的股份1999年,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 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 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成为日本 汽车工业危机的一次大暴露曾经辉煌一时的日本汽车工业会向何处去?这将成为国际汽车界的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