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杨 冰 李 涔(景德镇陶瓷学院)古人曾说: 五彩过于华丽, 殊鲜逸气, 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时[来自www.Lw5U.com]景德镇开始普遍烧制, 到了明代, 青花瓷已经成为主流瓷器, 而清代康熙时期达到了青花瓷艺术的顶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 它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器坯胎上进行彩绘, 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 3 0 0 ℃ 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器以其洁白的瓷面, 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 青白相映, 浑然一体, 晶莹明净, 色泽雅素, 深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青花纹样也从单一的瓷器专利上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它以其独特的色调、富于装饰的性质运用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又不失现代美感一、青花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青花纹样, 使得人们在浮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有一抹彩虹, 一泓清泉去净化心灵, 使其近乎干涸的精神能得到一丝慰藉不仅传达出传统艺术的神韵,更加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风采, 更加突出其青花清丽雅致的特点, 使其包装兼顾古今之风韵。
现代的包装设计不仅将其花纹设计运用到了外包装上, 也运用到了容器的外观设计上, 这种设计使得整个产品从里到外浑然一体就如在中国国酒茅台包装上青花纹样与瓶子的巧妙运用, 使得酒香醇韵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现在的瓷埙等古典的民间乐器, 也通过使用青花纹作为包装, 更好地突出了清丽雅致的外观, 使得这些中国传统美的代表能够发挥出其淡雅的特质, 从而使得音韵美与物象美相结合, 凸显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美二、青花纹样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将青花这种既清新明快, 又和谐统一的画面应用在了地铁站等公共空间中如奥运支线北土城站, 好比青花瓷瓶口的漏斗形, “ 古典” 站出入口以及2 8 个印着传统中国青花瓷花纹图案的3 米高大圆柱, 都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底蕴既营造出有文化内涵的效果, 也提升了青花纹样的世界知名度又如2 0 1 0 年上海世博会中江西馆的设计整个设计无论是造型、创意、色彩, 还是展览内容、展览手段, 都充满了新意, 展馆外观由三个青花瓷容器组成, 提取了最具特色的青花为元素,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馆里面的互动投影墙上, 展示的就是青花与建筑的创新想法, 随着参观者的动作和姿势的变化, 墙面的建筑上会蔓延出精美的青花纹饰。
千年隽永的青花图案与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交融, 既营造了一种古朴美感, 又给人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三、青花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 青花纹样作为国内外设计师青睐的中国元素, 有力地推动了服装设计的新潮流在0 8 年的奥运会上, [来自WW]奥运颁奖礼服就是采用青花纹样来设计的, 运用中国传统的针绣完美地再现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在前几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著名影星范冰冰的一席软瓷裙使得中国温婉、神秘、极具东方古典美的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裙上用青花纹点缀的龙凤嬉游, 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成为了一张全新的中国名片青花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是以中国传统元素缔造服装时尚, 对提高服装文化价值、满足消费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四、青花纹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青花纹样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将青花纹样的样式、造型以及颜色运用在产品设计之中, 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纹样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 提炼并运用在产品上, 使产品透过青花纹样的装饰, 体现出一定的民族与民俗文化特征, 推而广之并能成为一种设计潮流既有传统的特征, 又富有现代时尚。
就像美的公司生产的F 5 0 ~ 3 0 G 1 电热水器, 它很好地诠释了青花纹样在现在产品设计中的装饰性作用设计师通过对于青花的再创造, 并与热水器瓷白色的主体相结合, 产生了一种清新、素雅的视觉效果, 与使用者沐浴之后身体的清爽相呼应, 产生不同凡响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任何艺术的创新, 都离不开传统的基础青花纹样是历史、是文化、是特色、更是一种时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 青花纹样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现代青花艺术与生活, 与时尚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相信在新时代的环境融合下中、西艺术之精华与时俱进, 并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 1 ] 徐云开. 景德镇青花瓷纹样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与创新.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1 0[ 2 ] 陈珑音. 论青花瓷的装饰纹样及其在现代装饰领域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1 3[ 3 ] 罗晓涛, 陈立. 传统陶瓷青花装饰[ M ] .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 0 0 5 . 1 - 5[ 4 ] 北京电视台. 天下收藏. 青花瓷器[ M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8 . 1 -全文完-。